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张惠娟纪念馆

毛泽东晚年读江淹《别赋》与《恨赋》

朱永嘉

  毛泽东晚年读江淹《别赋》与《恨赋》朱永嘉(2017-03-18 13:38:20)[编辑][删除]转载▼
  按:
  
  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代的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了一个高峰,虽然其表现形式各自不同,但注重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相同点则始终存在,包括后世的诗词在内,各类文学作品的体裁形式各有自身特点,不管其形式如何,能够打动人心、千古流传的往往是那些抒发家国之情的作品。毛泽东晚年阅读的那些古代诗文,注重的就是此类表达真挚感情的作品,用以宣泄心中对国家民族前途忧虑的爱国主义情感。今摘录本人《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中关于他阅读江淹《别赋》与《恨赋》的内容,供读者批评指正。
  
  
  
  毛泽东晚年读江淹《别赋》与《恨赋》朱永嘉
  
  
  
  
  
  《别赋》和《恨赋》是江淹代表作的姊妹篇,是抒情的作品。《别赋》讲的是生离,《恨赋》讲的是死别。毛泽东晚年要重读这两篇赋,反映了他将告别人世的悲哀,以及遗恨无尽的一种伤感和无奈。所以我接到标点注释这两篇古文的任务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了。
  
  在讲这两篇作品之前,先要介绍一下江淹这个人。他是南朝跨宋、齐、梁三代的一个文学家。少年孤贫,好文学。为刘宋建平王刘景素所提携,一路随建平王自南徐州至荆州。刘景素镇京口时,江淹为镇军参军,不久被景素黜为建安吴兴令。吴兴地处闽浙边界,地僻人稀。他在赴任途中,写下了“一伤千里极,独望淮海风。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的诗句,反映了离别故友、满腹怨恨赴任的心情。人在颠沛困苦和怨恨满腹的时候,写出的文章反而是才气横溢。命运的低谷反而把江淹的创作推向了高峰。江淹的《别赋》和《恨赋》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他以文章显于世。可是,以后他在齐、梁时代,官运一路亨通,诗赋便绝无美句了,时人谓之“江郎才尽”也。
  
  毛泽东曾经讲到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认为他被贬职、流放和磨难出奇迹。说屈原如果再做官,他的好文章就没有了。正因为被开除“官籍”、“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如《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因此,毛泽东认为中国状元写不出好东西,好的文章倒是那些不得志的人、穷秀才写出来的。在官场好混的文人,即便他原来曾经写过好的作品,当忙于钻营官位,一切心满意足,写文章是为了歌功颂德给主子拍马屁,也就再也写不出好的作品来了。无论古今,这几乎是难以逾越的规律。关于江淹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梁金紫光禄大夫江淹集》九卷,在梁时为二十卷,另有《江淹集》十卷,皆已散伕。后人辑录其作品,为清四库全书所收录的有《江文通集》四卷,大都是他写的赋。
  
  《恨赋》是从古人中挑选六个不同类型的人物,从秦始皇、被秦灭的赵王迁、汉朝的李陵、王昭君、冯衍,到晋朝的嵇康,描写他们面对生死的感慨。这六个人,人人有恨,恨各不同。通过细致的描述,刻画出这六人不同的个性。作者说秦始皇:“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鼂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这一段话,因为是有关秦始皇的,我猜测毛泽东肯定会看得很细致的。文章上送不久,毛泽东果然就有意见来了。“雄图既溢”,这个“溢”字,我们注文:“满溢,指秦始皇的雄图宏大。”毛泽东在批示上说:“‘雄图既溢,这句话是对的,‘溢’是‘过了’。”(如《西厢记》:“泪添九曲黄河溢。”)对我们的注释作了补充。对原文中“武力未毕”这句,我们在注文中说:“指秦始皇尚未完成驱逐匈奴等事业。”毛泽东认为原文有误,他在批示中说:“‘武力未毕,这句不对,疑有字误,未毕疑是已毕之误。不然,雄图完了,怎么又说‘武力未毕’呢?”毛泽东改得还是有道理的。“巡海右以送日”,我们的注文是“海右,海西。秦始皇曾巡游海西,途中病死。送日,送太阳至日入处。”他的批示上说:“‘送日’宜解作‘遣日’(是无聊啊),不是‘夸父追日’。”毛泽东的这些批注,曾印成文件《毛主席对几条注文的意见》,正式下达给我们。以致我们对古文的注释工作更加诚惶诚恐了。
  
  《恨赋》这一段话的结尾是讲:尽管秦始皇并吞了六国,一统天下,一旦驾崩魂断,一切皆无,流下来的只是后人不尽的评说。至于赵王迁死后,留下的是亡国之恨。李陵降北,留下的是“名辱身冤”之恨。王昭君出塞,留下的是命终异域之恨。冯衍所怀的是受人排挤,未能用世之恨。嵇康是抱定志节冤恨而死。江淹的结论是:“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人的生死若春草秋风轮回不已,尽管“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这一句话是最打动毛泽东的。1975年5、6月间,离他去世只剩下一年左右的时间了。人到临终期近,总有说不尽的终身遗恨。既舍不得走,又不得不与这个世界永诀,涌现那种矛盾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毛泽东对自己生命的结束早有预感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一类话几乎是他接见外宾时的口头禅,讲这些话无非是他对身后事的忧虑。在健康状况还可以的时候,他还在努力。整个“文革”期间,关于接班人几经反复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出于对他身后事的忧虑,出于对自己终身追求的理想未果的忧虑。我这里讲的是老人晚年的情感,他所忧虑的不只是具体是非了。到了这个时候,对中国的社会政治问题,他似乎已无能为力了。他晚年全力以赴发动的“文革”运动,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一再遭受重大的挫折。他更要考虑国家民族的前途,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尊严,但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个两难的课题。
  
  江淹的《别赋》作为《恨赋》的姐妹篇,前者是写死别之遗恨,后者是写生离之悲哀。死别固然使生人痛苦,然而时间久了,也会使生人逐渐淡忘。现在社会上的青少年,很少知道毛泽东其人其事了,也很少知道“文革”运动是怎么回事了。而生离则更使人牵肠挂肚,相见无期,更煎熬人的心啊!所以使人们“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就是《别赋》的主题。“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殊”,尽管都是生前的离别,但离别的原因、状况与结果,可真是千差万异啊!江淹选择了六种不同人物离别时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如刺客的告别,他写了聂政、豫让、专诸、荆轲这些古人洒泪告别父母那种撕心裂肺、惊天动地的“沥泣共诀”。写那些离家别父母妻儿去边境远征的战士们,在离别时那种“送爱子兮沾罗裙”依依惜别的场景。写那些远去异国他乡,不知何日再有相见之日的游子们,那种“视乔木兮故里,诀北梁兮永辞”。即使如伍子胥与声子那样在异国相遇,也只能相对倾诉离别祖国的遗恨,只能“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怨恨那路途遥远啊!作者还讲了夫妻之间离别,修道者与家庭的离别,情人之间的离别,“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作者最后讲:“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有怨,有怨必有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附《恨赋》原文如下: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顾弄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 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索,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脩夜之不旸。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衿。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浏览:49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7/3/20 12:34:1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朱永嘉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念(收藏于2021/9/27 9:45:34
朱永嘉关于8、9月美国疫情发展的形势及其在各方面的影响(收藏于2021/9/27 9:44:54
朱永嘉塔利班逐渐走上正轨——阿富汗局势观察之二(收藏于2021/9/27 9:44:09
朱永嘉塔利班为阿富汗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阿富汗局势观察(收藏于2021/9/27 9:43:25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9/27 9:42:39
朱永嘉美国目前面临的债务危机(收藏于2021/9/27 9:41:41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8/30 13:26:37
朱永嘉毛主席关于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秘密报告的态度(收藏于2021/8/21 9:15:03
朱永嘉毛主席晚年对生离死别的情感流露(一)(收藏于2021/8/9 19:16:53
朱永嘉转载:近期惊动全网的三大政策突变,在一个闭门会上说透了背后逻辑文化纵横(收藏于2021/8/3 10:51:1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朱永嘉从毛泽东三读《晋书?刘牢之传》说一下为人的操守问题(访问13966次)
朱永嘉关于宇文泰与苏绰的对话(访问13293次)
朱永嘉金山卫与乍浦一日游(访问9110次)
朱永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访问8792次)
朱永嘉在求真中求是——纪念谭其骧诞辰一百周年(下)(访问8250次)
朱永嘉读王安石诗《元日》(访问7354次)
朱永嘉释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访问6972次)
朱永嘉当年毛泽东向全党推荐枚乘的《七发》今天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访问6651次)
朱永嘉祭亡妻张惠娟文(访问6131次)
朱永嘉评《国庆六十周年前夕一位老同志的谈话》(访问5955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2/12 11:36: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8/6 23:30:1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7/16 2:25:38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10:50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08:2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