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无畏与花__沽名绝玦 祭罗成
无畏与花

看 戏 偶 感

魏岩萌

  锁五龙
  
  小时候我倒是很“现实”的,看《兴唐传》 、《说唐》、《隋唐演义》之类的书,很不理解单雄信这个人。李渊杀了他的兄长并不是故意的,李家又是那么的吉人天象,种种自然、非自然的现象表明了这锦绣江山终将是他们的,天子之家误杀了个把人算得了什么?更何况单雄信的铁哥们儿几乎都投了李家,那位“二秦王”更是有十二分的“爱将心”,天理人情,都召唤着总瓢把子归顺李唐,封妻荫子,富贵荣华庸俗了点儿,但开基创业、凌烟标名总该是大丈夫最理想的事了。
  
  可这个别扭的单雄信偏偏与天与人作对,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还害得他那些重义气的朋友窘迫伤心,没有办法推出个外人尉迟敬德来杀了他。也算是尽了心了。
  
  那时候,单雄信在我心中是个百分之八十的反面人物,是一个不识时务的典型,一个专门与圣明政府作对的家伙。
  
  前几天,偶然看了几眼电视剧《隋唐演义》,正看到“当锏卖马”、“二贤庄结拜”一段,电视剧演得也还罢了,我却象大梦初醒般地发现我对单雄信的看法已经全然改变了,省去了那轰轰烈烈的起义与瓦岗寨年代,我一下子想到这故事的结尾,京剧《锁五龙》的唱腔在心中流过,我热泪盈眶。
  
  单雄信是个不理会“天理人情”的人,他既然可以对未谋面的秦琼那么好,自然也可以不原谅李渊,进而不受李世民的招安。台湾狂人李敖曾在《英雄的死与美人的死》中写道:“保守的老夫子们怎么能理解(霸王与虞姬)这种革命党出身的唯美气质、狂飙性格和浪漫情怀呢?”单雄信也是革命党出身,也有这种气质、这种性格、这种情怀。从开始他就是个绿林英杰,他不受招安,也不甘于隐姓埋名,所以“单人独骑把唐营踹,只杀得儿郎叫苦悲哀”,他对李家的仇恨与厌恶不曾被“真命天子”的光环所迷惑,也不曾被“大局为重”的劝告所消磨,他爆发了,爆发得惨烈,但是光明正大。不但今生如此,而且来生亦要如此。
  
  单雄信对徐茂公是蔑视的。在起义的前后,徐是单的谋士,虽说倚重,但毕竟是下级;当徐在瓦岗寨众人中领先一步,投靠圣朝后,单雄信对他就只剩下了蔑视,听呐,一个随便的甩腔“你是个人面兽投胎”。
  
  单雄信对罗成是极度的愤怒。他和罗成一见面就有矛盾,王府贵胄罗成,看不起单雄信这个草莽英雄;总瓢把子也不喜欢罗成这个公子哥儿。罗成是秦琼的表弟,相形之下,作为朋友的单雄信又远了一层,这更让单不快——要知道,他是多么重视秦琼的友谊呀!在罗成独留洛阳之后,这由来已久的矛盾在单雄信这里本来已冰消瓦解了,但是,罗成给他的只是一个大骗局,新仇旧恨,大喜之后的大悲,单雄信怎能不高声叫道:“见罗成把我的牙咬坏!”
  
  单雄信对程咬金却是接受的,程咬金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很值得琢磨,他的任性、粗野、机智和愚蠢是那么恰到好处,所以他没有象单雄信一样死去,后来也没有象罗成一样死去——罗成和单雄信都是单纯的。更有意思的是他没有象徐茂公那样活着,也没有象秦琼那样活着,相对来说,秦和徐是复杂些的人物了。徐茂公被单雄信骂得狗血喷头喏喏而退,秦琼则根本没敢在《锁五龙》里露面。程咬金狠狠地骂了在场的人,日后却得保首领;他斟上的酒,单雄信都喝了。
  
  单雄信对秦琼……还能说什么呢?说见面前就对他的仰慕,说二贤庄的结拜,说轰动绿林的拜寿?小说家们也是别无选择,如果这时让那位赛专诸、似孟尝的秦叔宝露面,岂不愧煞人也。
  
  看到这一班老兄弟,个个面带尴尬地前来劝降,豪杰真是笑开了怀,还有什么比这更痛快呢?众人皆惭,而你问心无愧。
  
  可惜单雄信没能真正地开心地走,程咬金的“韬晦的坦白”勾出了他的遗憾,他的伤感,“贾家楼,曾结拜,唯有你我趁心怀。”这话不全对,贾家楼上,三十六友际会一堂,是同心怀的,但此时此地,单雄信只能对程咬金说这样一句话。志向、友谊、战斗、激情,都已经变了。这句唱,是催人泪下的。
  
  硝烟散尽,有人丢失了生命,有人丢失了友情,有人丢失了人格,不过,这不幸的命运倒真的把程咬金丢开了,看来,他是损失最小的。
  
  我是应该哭呢,还是应该笑开怀?
  
  玉堂春与打侄上坟
  
  《玉堂春》该算是公案戏吧,但一点也不严肃,因为它太为人所熟知了,大家都在欣赏那大段的反二黄慢板、西皮慢板转原板转二六转流水等等之类。另外,苏三与崇公道的对比很强烈,红颜对白发,端庄的青衣对诙谐的丑角,所以两个人就能演一台戏。
  
  我本来不喜欢《玉堂春》,但某年夏天到剧场认认真真地看了一次,想法有点变化,这戏除了唱腔集中,对比强烈外,还有别的优点,在某些方面还挺深刻。
  
  首先是这出戏很集中地体现了京剧的特点,这懂戏的人自然就明白。其次,这出戏反映了国人的某种心理状态,或曰某种习惯,因此博得观众会心的微笑。最典型的就是:红袍和蓝袍在审案时发现犯人竟然是上司的情人,又审出上司当年的尴尬历史,就开始又调侃又挖苦,可这一切又都有分寸,让上司有一点点羞恼,又不太扫他的面子;这两个人自己呢,既体会到了折腾上级的快感,又显得和上级更亲密了。只苦了下跪的弱女子,要把自己的初恋过程(还包括“开怀”这类的事)当着人详细地讲一遍。台上的两个人以及台下的千百人都津津有味地笑了。这太符合中国人的性格了:对这些事感兴趣,又绕弯儿,假正经,拍马屁考究……怪不得这戏长演不衰。京剧有时塑造性格就是这么绝,在不经意之间,在大写意之中,又这种细腻深幽的东西。我想当初创作这出戏的民间艺术家们肯定没想这么多,自发的艺术所达到的深度有时是名家之作也难以比拟的。
  
  《打侄上坟》是一出家庭伦理戏。好演员可以演得情真意切。同《玉堂春》相似的是,它很准确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的观念、秩序和矛盾,而在表现这些时,又是嬉笑怒骂,热闹异常。看戏的人多是在噱头处哈哈大笑,在唱的要劲的地方喊两声好,可曾想到过,这些情景,如果不用韵白,不加身段,不是咿咿呀呀地唱出来,简直和我们的家太象了。父母总是那么地望子成龙,气上来恨不得打死,转瞬,如果你做了一点“有良心”的事,他们又会感动莫名,对你疼爱不已。没有孩子的人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对侄甥辈(尤其是无父无母的侄子)想管又有心障,只能把不幸归结到命不好上。年轻人有钱就花,没钱时在外人--特别是地位比自己低的人面前也不能掉了面子,还在装模作样,摆摆架子,挺可恨也有点可爱。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活在上一代的期望和对下一代的期望中,这些期望把我们层层包裹,也许只有在陈大官挥霍钱财的那一瞬间,才是自由的。
  
  子期听琴与伯牙摔琴
  
  这回索性连戏都不是了,而是大鼓书。
  
  前几天又听了一遍《伯牙摔琴》,这段鼓曲的词儿并不精彩,有的地方甚至于还很不精彩:比如那些叹息钟子期未能做官上进的句子,腐朽得有棺材味儿,使作品大为减色。除了古琴曲《高山》、《流水》和这段大鼓书,我没能再看到别的表现这故事的艺术形式(当然是有,是我没有去找),尽管大鼓不是个好的载体,但这故事本身实在是太美了,简直是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能感人肺腑,所以我还是被深深打动。当然,大鼓也有其动人心处,京韵特有的归韵,有种悠远、凄凉的味道,好象在预示着俞伯牙就要遇到的不幸变故。这种效果是大鼓独有的。
  
  其实我并不太懂大鼓,也不想评论大鼓,只是因为这段大鼓引发了我对这个故事的感慨。冯其庸在为《金庸笔下的一百单八将》一书做序时说:《笑傲江湖》里曲洋和刘正风的故事比之高山流水境界更胜一筹。我虽是金迷,但这回却不敢苟同。非但金庸,就是任何人也不会在同类故事中,写出比“伯牙摔琴”更美的啦!原因就是这故事原始、简单。
  
  曲、刘二人的出身、背景、身世、家庭情况等等太详尽、太特定了,二人以死相交的过程也太具体了,使之失去了普遍意义。知道伯牙子期故事的人,很多并不清楚俞是位官员,钟是个樵夫,这也不影响这故事给人以美感,因为钟俞二人的出身对这故事并不重要。对人们来说,俞伯牙只是位抚琴人,而钟子期只是个知音者,关系就是如此地简单。其实连那琴音本身都不重要,谁又听过伯牙的琴音呢?它可以是妙绝人寰的,也可以是难以入耳的呀,这都没有关系,只要有人懂。
  
  知音人听出了抚琴人琴意所在,这所在也是自然界最普通的景物——高山与流水。可以说,它们很丰富也很简单。山和水的对峙,在中国的学术传统中,可以用来比拟很多对矛盾,如动与静——“侵掠如水,不动如山”、仁与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等等,含义甚丰。但凭我们的直觉,想象出的琴声里的山水,又应是最简单的,“巍巍乎”、“洋洋乎”而已,象我们小时候画的画儿。
  
  这个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了,以钟的死亡和俞的碎琴而告终。死亡带给了抚琴人和知音人双重的永恒——音乐永恒,理解也永恒,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值得玩味的是,理解是自然死亡的,而音乐失去了理解,就结束了自己。不知是创造者比欣赏者更自觉更清醒,还是更软弱。
  
  大鼓书中说到“交友”,知音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比朋友更胜一筹。
  
  很奇怪,与我们最亲近的人多不是纯粹因为灵魂的交流而与我们相遇,比如父母,还有很多的配偶(容貌相悦或生理需要的因素占很大成分),朋友要好一些,但还有日久生情之类的因素。只有知音,典型的,就象子期伯牙,一见如故,而且能作最高层次的交流。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钟子期,也都是别人的俞伯牙,可一旦知音相遇,又能如何?永别方是最圆满的结局。
  
  悲矣哉,美矣哉!多么美的故事呵。
  
  很多年前见过一首歌谣,总也忘不了:“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为谁弹。满座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五台会兄
  
  直到最近我才看了五台会兄的音配像,但是在很久以前我就听过这出戏,演唱者肯定不会是晚于裘、袁的人,因为唱法直来直去,少修饰,也远离剧情。当时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似乎是又欢喜又伤心。这个感觉如此复杂,以致于我那天看戏时,不停地对妈妈表白:“我特别喜欢这出戏,这出戏特别好……”,却难以解释好在哪里。
  
  在我心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在月黑风高之夜,青灯古佛之前,在那连绵深邃的群山里……一个逃亡者遇到了一位山僧,逃亡者的背上是他们的父亲——一包骸骨,逃亡者的真实身份本是元帅,这时却做死士打扮,亡命到了佛门,在这样的夜里,他们开始攀谈。元帅是有心的,僧人是无意的,在佛的脚下,僧人开始以第三者的口气讲述十八年前的血战。可是呵,僧人不是无情的,他讲着讲着,从心里喊出来:“我的……兄……弟……呀!”那是他的兄弟,他们出身将门,命中注定要与战争为伴,为国家征战沙场是理想也是宿命。他们一定从小就在一起习武吧,他们打打闹闹,他们相亲相爱,他有自己敬重的兄长,有自己宠爱的幼弟。后来有一个结局,过分悲惨,完全出离了理想,甚至出离了宿命。
  
  在这个晚上,元帅仍在问呀问呀,终于讲故事的人被拉入了故事中,儿子又见到了父亲,兄长又见到了弟弟。杨家将的戏里很多次讲述金沙滩的事,唯有这次最特殊,人、神、鬼都聚齐了,场面是那么紧张又那么宁静。
  
  山下追兵来了,僧人出去,又回来,追兵就已被击退了,观众并没有看到他退敌的英姿。天亮了,元帅也是弟弟要走了,而僧人留下,他象许多人一样,从那个世界出来,也关怀着那个世界里的人,却不能再回去。有解脱的欢喜,有彻悟的欢喜,也有悲悯的伤情–––这就是我最初的感觉:又欢喜又伤心,也是我对弘一法师圆寂前偈语“悲欣交集”的理解。
  
  天亮了,人、神、鬼挣扎了一夜,喜怒悲挣扎了一夜,元帅复归营帐,僧人独坐禅房。
  
   
  
  
 浏览:112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8/25 13:28:5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魏岩萌看 戏 偶 感(收藏于2006/8/25 13:28:51
Endymion罗成之死!!(收藏于2006/7/9 14:28:50
wikiduwu燕云十八骑(收藏于2006/7/9 14:25:26
古杰银枪罗成 的百度词条(收藏于2006/7/9 14:22:49
未知我所知道的《兴唐传》(节选)(收藏于2006/7/9 14:20:45
狐狸不愿成精不是爱聂远(收藏于2006/7/9 14:18:20
未知传说中的罗家家谱(估计是满清时期作的,连虚构人物都有)(收藏于2006/7/9 14:17:23
未知古战场上话罗成(收藏于2006/7/9 14:15:04
酒后狂砍锦马超VS俏罗成(收藏于2006/7/9 14:14:15
罗情逝水推荐一本好书:胭脂鱼的《唐传奇》(主要刻画了我们最钟爱的罗成)(收藏于2006/7/9 14:12:1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未知传说中的罗家家谱(估计是满清时期作的,连虚构人物都有)(访问16746次)
锦瑟天涯冷面寒枪罗成传(访问15014次)
未知《隋唐英雄传》看罗成——心疼(访问11695次)
未知关于罗成墓(访问6572次)
Endymion罗成之死!!(访问3879次)
笨猫《兴唐传》中的罗成全析(访问3239次)
无水的鱼罗成之死(访问3018次)
wikiduwu燕云十八骑(访问2807次)
唐唐猪我看罗成之死(访问2706次)
洛神留英雄的完美谢幕(访问2521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2/17 21:11:05
531285391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5/9 17:09:47
访客一路走好!(评论于2013/1/18 14:42:34
访客祭罗成(评论于2013/1/18 14:34:42
清平乐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1/18 14:32:4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无畏与花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