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怀念梁京生

跋涉者远行

刘延庆

  跋涉者远行
  ——写在《半步天涯——一个精神远行者的足迹》出版之日
  
  二十多年前,梁京生刚到一家报社当记者。一次开大会,讨论新出炉的理论口号,当时这几个口号正如日中天。社内诸人都称颂它们好得不得了,堪作人生指南云云,惟有京生跳到台上,慷慨激昂,历数该口号之过,众皆骇然失色,以致一度乱作一团,几欲打断这个后生小子的狂妄演说。
  
  会后报社有识途老马私下对京生说,我们何尝不明白那口号的毛病,为什么噤口不言反而夸它?犯忌呀。你就不会随大溜识点时务!然而这样的“时务”是京生不愿意“识”的,他也不会“随”什么“大溜”。
  
  梁京生是站着生活的人,有着很多人已经被阉割了或抛弃了的尊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并不因外界的影响而更改,尽管他后来的文字锋芒稍有收敛,并且将关注的重心从时政转向了文化,但他的内心更加坚定和执着。
  
  在梁京生看来,独立品格和自由思想,是知识分子起码的两种品质,且是不能变易的,如果丧失了或丧失其中的任何一个,从社会的良心和批评者变为某一势力的附庸,“知识分子”的纯粹性就会受到玷污,人的尊严就会消蚀殆尽。梁京生所著《半步天涯——一个精神远行者的足迹》(以下简称《半》)里,这样的论述大多散见于杂谈、艺术评论中。作者坚持这种操守,并将其作为评判知识分子的标准。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这标准非常严格甚至苛刻,一点也不能降格,不能有任何水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坚持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实非易事。你持守这样的品格,就意味着你很可能被某种文化氛围所排拒,就等于宣告你是一个精神异己分子。随之而来与你相伴的,很可能是清贫和孤独,有时还可能是困厄的处境和不可预知的未来。梁京生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一样受着世俗生活的种种诱惑:功名、荣誉、富贵等等,也同样经历着生活的艰辛。他有相当优越的条件,也曾有很多机遇,有很多次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他完全可以做出另一种选择,但他没有。他在《半》中说,人的一生是以无数个选择构成自己的存在的。我不知道京生是否读过西方哲学大家的著作,但京生对“选择”的认知无疑暗合了“自由意志”的精髓。他很清醒地关注并警惕着自己的内心,让这个生长无限可能性的地方不至于杂芜。因此他在选择人生的时候一直向上,不犹豫,不迟疑,无论后果多么艰难。他用一生证明,他的《半》也证明,在人生的重要关口,他的选择从未错过。
  
  少年时,梁京生曾经就西方哲人的名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究竟是什么意思,与朋友争论得不可开交,到后来似乎弄懂了一些。随之而来的争论就是,既然人人都“具有”同样的欲望和同样的天性,那么,人和人的差别为什么竟有霄壤之巨?与很多争论一样,这样的争论也不了了之,但对梁京生却益处多多,至少他能够据此断定满天飞的摩登言论是多么虚妄,并对人生的判断和选择有了最初的合理把握,人生的坐标也就由此而定。
  
  梁京生的可贵,不仅在于坚持洁净的精神操守,还在于他是个认真的实践者。他是很纯粹的知识分子,但并不流于清谈,而是很实在地做事的。他把“事业”视为明确的生活目标,用“事业”把精神探求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并将其提升到人生意义的高度。他对“事业”的解释是“有时带有功利的含义,而我更多想的是实现生命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来到世上走一遭,总要试试这生命在向上时可能达到怎样的极致。所以,我把事业归在实现生命的范畴之中。”所谓“实现生命”,是要实现有意义的生命,实现有质量的生命。因此,梁京生认认真真地做事,朴朴实实地做人,就连他的文字特点也是朴素而平实,不弄虚,不衔巧,不夸饰,不故做惊人之语,行文自信而从容,同时他对各种文字八股深恶痛绝,某些文体极不易摆脱的八股文风,在他的同类文章中绝少看到。文与人,在梁京生这里是一致的。认认真真,清清白白,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这八个字,却是多么艰难的事。
  
  梁京生一生爱读书,爱思考,他生活在一个酷爱书的家庭里。我眼前经常出现一幅生动的画面:梁京生的旧自行车的后架和前筐载了满满荡荡的书回家,女儿欢呼跳跃着迎出来,先挑了一部分喜爱的;继而妻子搜寻自己中意的拿走;最后是他,将余下的书一本本很珍惜地摊在书桌上遴选和甄别。于是,小小的拥挤的家,当然包括那间名副其实的“半步斋”,就常常安静下来,只有翻动书页的声音。在人心浮躁的今天,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迷人景致。
  
  梁京生和他的同代人一样,该读书的年龄未能很好地读书,以致留下了很多缺憾。但梁京生读书的孜孜不倦和勤于思考,使他很快跨越了别人也许终生难于跨越的断裂带,建筑起相对合理而丰富的知识结构。他比大多数同代人读得更多,思考得更深更广。在《半》里,有一些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思考,是历经千锤百炼的思想结晶,是作者的心灵之声,是作者对于生活、生命的感悟,洞幽烛微,独出机杼,是全书中很见思想功力的部分。梁京生认为,生命是自然交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生命质量的高下,是衡量人生的根本标准。人是应该活在生命结出的果实里的。事实上,《半》就是梁京生的生命结出的果实,字里行间,他的生命和灵魂依然鲜活。
  
  越到晚近,梁京生的思索越是广远和深邃,终于落到人的来路与去处这个终极问题上。是什么启发或触动了他,我们不得而知,也许这是每一个人最终总要思考的问题,不过梁京生的思索艰苦而长久。这种关注和探究伴随着他一直走下来。在“半步斋空谈”中,他留下了思考的痕迹,社会的,文化的,艺术的,精神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跳跃着作者思想的光耀。比较集中谈这些玄而又玄的问题的,是“方向与远望”等文章。“方向”,即人类最终的走向,是现代人最本质的困惑,人们的探究越深,就越走入迷途,越丢失了方向。人类究竟向何处去,从形而上的意义看,是最终极的一个问题,也是人的博爱无法抵达和触及的盲区。梁京生开始也许没有意识到,这些高深的问题也将他引入了困惑和孤独。对有些人,孤独是可怕的,因为它让人觉得无助无主;然而对另外一些人,可能是一种适意的精神状态,甚至是一种只有走过人生的若干苦难阶段才会达到的人生境界。梁京生无疑是后一种人,他在意识到孤独并试图分析这种精神现象时说:孤独感使我们暗暗地觉得亲切——它有时是对生活的一种觉醒,是冷冷地看自己的一种方式。
  
  然而孤独毕竟不能成为精神常态,人总还得回到生活中来。既在红尘中,就免不了要面对种种不如意,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身。梁京生对自己的文字耕耘是不太满意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他希望写相对独立的文体,希望有更大气的东西问世,他其实有很多很精粹的思想,很想以一种更合体的形式表达出来,但一时不能遂愿,这让梁京生很失望,有时侯甚至很痛苦,对人的本质的探寻此时更加执着。加上终极问题的困扰,他便径直走向人类文化精神的源头,再一次进入先哲的智慧园地寻求解答和援助。
  
  这一次他走得很远,走得很坚实。他接触过佛学,每入名山,必进寺庙,后来就转向基督教和儒学,并且以罕有的清醒和睿智向先哲提出了某些质疑。先哲的智慧无疑给了他慰藉,也给了他力量并丰富了他,使他内心的修为日日见高。我所能感受到的变化,是他对别样事物和思想的宽容,同时对于他自己所坚守的更加自信。前年初,我们在电话里谈到一部风行一时的试图解释天地人的片子,我说挺好的,梁京生从容而坚定地反驳说,不好。为什么?“因为它太霸道。”一语中的,点出了该片的致命弱点而且几乎立即说服了我。此外,在他所擅长的艺术评论领域,梁京生已经渐入化境,无论评画、论诗,还是鉴赏别类艺术,甚至阅读稿件时随手拈来的片言只语,都看得出慧眼独具。
  
  梁京生是一个近乎苛刻的艺术评论家,他近几年写的文字少了,但有很多心得,由于融入了他的人生体验,更加弥足珍贵。可惜天不假年,否则,我们读到的,一定是更为丰富更为精彩更为纯粹的文集。但即便如此,透过《半》并不算十分厚重的篇幅,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深邃的文化目光和犀利的批判锋芒,看到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如何平静地生活、学习和思考,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如何在坎坷的道路上跋涉前行,以及对世界、对人、对生命的深厚的爱。
  
  梁京生的遽然离去,使爱他的所有的人痛惜不已。他在远方的友人LN,摘引了《提摹太后书》里的一段话纪念他: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我以为这是对梁京生最恰切生动的形容。
  
  
  
 浏览:175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5/17 18:14:1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老妻二零零七 七月 十七 怀 念(收藏于2007/7/22 23:47:55
郭家明《半步天涯》 咫尺沧桑(收藏于2005/10/7 2:58:47
抗抗在爸爸的书出版座谈会上要说的话(收藏于2005/5/12 23:48:26
张洪郭英华弟兄发给京生的文章(收藏于2005/5/12 23:44:14
张洪水的记忆(收藏于2005/5/12 23:39:23
张洪对话:苏晓康-远志明(收藏于2005/5/12 23:38:05
梁京生半步斋空谈(节选)(收藏于2004/5/17 18:15:09
刘延庆跋涉者远行(收藏于2004/5/17 18:14:14
延庆“半步”中的持守和追寻(收藏于2004/5/17 18:13:10
王舟波一个认真的人走了(收藏于2004/5/17 18:12:0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张洪对话:苏晓康-远志明(访问6551次)
张洪老梁二三事(访问2676次)
梁京生五月怀人——过去的事情(访问2004次)
抗抗在爸爸遗体告别会上的发言(访问1887次)
郭家明《半步天涯》 咫尺沧桑(访问1856次)
梁京生假如明天我死了--献给我二十九周岁生日(访问1796次)
刘延庆跋涉者远行(访问1759次)
黄鹏程致京生夫人(访问1712次)
梁京生半步斋空谈(节选)(访问1590次)
张洪水的记忆(访问158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王扶承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8/19 18:44:35
郭和平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4/5 11:41:0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2/19 15:39:56
老耿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0/1 19:57:0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31 13:05:0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