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改革前辈纪念园__不朽的丰碑---胡耀邦李昭纪念馆
中国红军人物志改革前辈纪念园

主政岁月(下)

齐鲁

  第八节小平决策胡赵担纲
  (第三部分)
  胡耀邦会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时,反复强调了被历史证明为颠扑不
  破的真理:顺民心者昌,逆民意者亡。
  胡耀邦指出,中国共产党当前所奉行的政策顺乎民心,这就是我们事业必定胜
  利的根本保证。他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干部,任何时候都不可背离民心民意,这
  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准则。
  胡耀邦说:“我们党今年六十一岁。我们党和国家所以能改变中国面貌,所以
  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归根结底是我们适应了时代的潮流,符合了人民意志。今
  天我们这些在台上的人有点本事,本事从哪里来?主要是代表人心,也就是我们的
  政策顺乎民心,符合绝大多数人的要求。有了这一条,就充满信心。离开了这一条,
  即使是天下的奇才,也要犯错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谁违背民心,谁就会失败。”
  胡耀邦说:“现在人们对中国的前途很关心,中国究竟向何处去。我看,只能
  走团结之路,富强之路,统一之路,稳定之路。经济上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富强起
  来;政治上要安定;全国要统一,我们不要外国一寸土地,但中国的领土必须统一。
  安定、富强、统一,是中国人民的人心所向。这是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
  们党目前奉行的政策符合民心,这就保证了我国的前途是光明的。”
  胡耀邦说:“为了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历尽了艰险,吃足了苦头。文化
  大革命是我们吃的最后一次苦头,十年内乱把中国搞得更穷了。现在还要往穷上走,
  人民不会答应。
  这一教训很深刻。现在,我们再也不能搞愚昧,搞分裂,把自己搞穷了。”
  胡耀邦指出:“现在中国人心思定、思富强、思统一,我们就是要适应这一潮
  流,顺乎这一民心。”
  胡耀邦又说:“中国政治局面不管怎样发展,不管在台上的领导人哪一个消失
  了,决定政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人心向背。中国的政局一定会稳定。中国一定会
  实现四个现代化,使国家富强起来,统一祖国的大业必定要完成。这是人心所向。
  到底中国会向何处去,我认为,可以概括为:政局必稳,四化必胜,统一必成。
  胡耀邦强调:“我们党要经常教育党员和干部不要违背人民的意志。不要违背
  人心。只要我们顺乎民心,我们的事业必胜无疑。”
  端正对教育的认识,不能把教育视为纯粹的消费事业,而是一项生产投资。
  19M年胡耀邦在北戴河会见了著名美籍华裔学者、 美国圣他·卡勒拉大学电机
  工程及电子计算机学系教授陈树柏及其夫人、儿子。胡耀邦对陈树柏教授筹办“中
  国实验大学”的建议,表示支持,并给予极大的鼓励。
  胡先生一见面就对我说:“外面很多人说中国是一言堂,其实这个情况已改变
  了。我这次和你会面,不是代表邓小平主任,也不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党中央,
  向你表示筹办
  ‘中国实验大学’的建议,已获批准。”陈教授回忆起这些话不禁带上了几分
  激动。‘“胡先生对实验大学的筹划,显然考虑得很仔细。他说,你向中央要求两
  亿元,我们决定给你两亿三千万。为什么呢?因为深圳一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工
  程已需费一亿,二亿元刚够平整两平方公里的土地。那么,平整土地后没有钱怎么
  办?所以我们决定再给你三千万作首期基建费用。……筹办期间,一定遇到很多困
  难,希望你不要碰到困难就泄气,不要性急,即使办得不成功,国家一样感谢你。’”
  中央领导人能如此支持和体谅,陈教授怎能不感动?事实上,提出筹办实验大
  学的设想后,支持者固然有,但泼冷水者也不少。一位好心的亲友就曾赠陈教授十
  个字:“即甘冒九死,家国两无益。”这些意见,陈教授不可能不考虑。然而,每
  当他想到与胡耀邦的一席谈,他就更认定中国在经济开放后,教育也在开放,而实
  验大学就正是教育开放的一个新的突破。有这样开明的领导人,中国的改革不是很
  有希望么?陈教授正是看到了这个希望,所以,他愿破釜沉舟,向一切阻力挑战,
  为中国的教育创一条新路2
  胡耀邦就一篇题为《政支出应首先保证智力投资》的讲稿复信千家驹,赞扬他
  对国家大事直言不讳的风格。 胡耀邦4月29日的复信说:讲稿拜读过了,你这种对
  国家大事直言不讳的风格是值得提倡的。我已经把这份讲稿转给依林、宋平、丙乾
  同志,我想他们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当然,我国教育经费要脐于世界先进之林,
  大概还得若干年的努力,但我看是大有希望的。
  千家驹讲稿的要点是:我们过去的传统观点和做法是:财政支出首先要保证经
  济方面的基本建设,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把教育、科学文化放在第二位,这种
  做法不能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我们要端正对教育的认识,不能把教育视为纯粹
  的消费事业,而是一项生产投资。要把教育投资放在第一位,国家财政支出应首先
  保证智力投资。教育要走在经济建设的前面,而不是跟在它的后面,只有在教育发
  展的基础上,我国的经济建设才能很快上去。而不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教育事业。
  胡耀邦对查良镛先生说:中央常委中,现在是我和紫阳同志共同主持,重大问
  题向小平、陈云、先念同志他们请示一下,其余一般的就定了。
  胡耀邦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先生谈到关于接班问题。胡耀邦说,全国
  干部,包括科技人员、教员、医务人员等,共二千一百万人。除去教员、医务工作
  者,也还有一千二百万人。老同志总是要一步一步退下来,这是自然法则,不可抗
  拒,我们的接班问题,总是要一辈一辈上,一批一批退。
  胡耀邦说,中央常委六人,叶帅身体不好,一年前就不管工作了。小平同志身
  体健康,头脑清楚,一切大事由他掌握,但日常具体工作也不做了。中央常委中,
  现在是我和紫阳同志共同主持,重大问题向小平、陈云、先念同志他们请示一下,
  其余一般的就定了。我的实际年龄是69岁,紫阳同志是65岁。我们搞不了几年。我
  个人想法,到1987年十三大,要慢慢脱钩、脱身。
  胡耀邦还说,目前的中委,三分之二超过60岁。如果说有什么危机的话,这就
  是危机。所以明年要下决心补上年轻而能干的人。
  胡耀邦于1984年10且16日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时,谈到了“四人帮”
  和华国锋、汪东兴近况。他说:“四人帮”还活着,他们每天看电视、看报纸。国
  庆节他们还在电视上看了我们的阅兵游行。(王兆国插话说:王洪文说,阅兵搞得
  这么整齐,很佩服。他对阅兵的武器有评论,说有些武器很有发展。)江青看了电
  视,她说邓小平那么健康,真没想到。。
  国庆节那天观礼,外国记者发现华国锋、汪兴东也照样上了天安门。他们不同,
  他们打倒‘“四人帮”有功,不过错误也不少。他们还是坚持那一套,想搞第二次
  英明领袖。华国锋现在的待遇比我高,我当组织部长时把他的工资提高到三级。我
  们现在最高的是三级。毛主席54年把一、二级取消了。现在三级的只有小平同志、
  叶帅、徐帅、刘帅、乌兰夫、陈云同志七、八个人,其他的中央负责同志是四、五
  级,我是五级。我们总结了历史经验,对犯了错误的同志,生活待遇不降低,子女
  不受影响。
  中商海勤政殿,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央领导人接见科学家。胡耀邦提议合影,
  赵紫阳要科技人员坐在前排中央,他们坐边上。
  1985年1月13日, 胡耀邦在会见出席科技体制改革座谈会的科学家时提出,中
  央领导今后要加强同科学家的联系。
  中南海勤政殿里,灯光璀璨;水仙盛开,淡雅清香;尽管室外寒风凛冽,室内
  却充满着春天的气息。人们正在陆续人座。最先来到的是六位科技工作者,接着,
  方毅、胡启立。
  张爱萍和著名科学家周培源,以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的负责人和几个部的部
  长、副部长;相继进人会议室就座。
  这是1985年2月4日下午4点50分。 在这里,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要同在四化建
  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六位科技人员座谈我国当前的科技政策。
  勤政殿,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的地方。
  平常,坐在会议室这环形会议桌周围的,全是中央和书记处的领导同志。望着
  这不平常的地方,六位科技人员心情激荡觉得全身热乎乎的。
  下午5点正, 胡耀邦和赵紫阳步人会议室,亲切地同到会的科技人员以及其他
  同志一一握手,然后就座。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向到会的中央领导同志逐一介绍了六
  位科技专家。
  这边坐着的两位中年和一位老年科技工作者,是北京航空学院的讲师高歌、曹
  明骅和他们的指导老师宁晃教授。40岁的高歌,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授,
  执教于山东一所大学。十年浩劫中,父亲不幸去世,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专
  业的高歌也被迫改行,到了柴达木盆地西部一个电厂工作。茫茫沙漠中的奇特现象
  ——沙丘在大风中始终保持着自
  己形状,给他以启示。他终于把沙丘稳定的奥秘用到了喷气发动机的火焰稳定
  上,研制出
  “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获得国家一等发明奖。他的不平凡的经历和成就,
  引起了在座的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切。
  看到高歌年纪不大便已秃顶,胡耀邦关心地说:“韩愈说他年未四十,而视茫
  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看来,你比他健康,只是头发少了,是不是用脑过度
  的关系?”
  坐在另一边的是机械工业部成都工具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黄渲年。提到黄潼年,
  赵紫阳接过话头。 他对大家说, 我和黄潼年是老熟人了。1978年,他主持研制的
  “圆柱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取得成功,第一次取得领先于世界的成果,比旧装置
  提高工效三十多倍,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现在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前几天,我又
  参观了他最近研究成功的“弧齿锥齿轮整体误差测量系统。现在国际上还没有这样
  的技术。
  安徽省农牧渔业厅副总工程师赵乃刚也是中年人,今年46岁,研究的是河蟹在
  人工半,咸水中繁殖和养育问题。胡耀邦高兴地说,河蟹大家都喜欢吃,多生产了,
  不管南方、北方都能吃到,是件很好的事。螃蟹价格高,经济效益也很高。
  坐在黄潼年身边的是80高龄的华中农学院教授章文才。半个世纪来,他潜心研
  究柑桔。
  的育种。栽培和储藏技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主持培育的多种优良的无核、
  少核、高糖分柑桔新品种,正在南方十四个省市推广,一种新品种脐橙,不仅味美,
  而且个头大,一个重达半斤多。
  胡耀邦说。他尝过这种脐橙,确实很好吃。赵紫阳也说很好吃。
  胡耀邦在了解柑桔生产、 销售的情况后问章教授,现在柑桔产量200万吨,到
  本世纪末能不能达到两千万吨?
  章文才回答说,现在我国各地正在大量发展柑桔,预计到1990年便可以超过世
  界上最主要产柑桔的国家。到本世纪末超过两千万吨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时间静静地向前流淌,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座谈结束后。胡耀邦提议:
  “我们一起照相吧广
  在勤政殿门口,中央领导同志和大家一道合影留念。开始,六位科技人员都往
  后排站。
  “把前排的位置留给引导我们前进的中央领导同志!”大家心里想。
  不料,赵紫阳宣布:“‘今天我们改个规矩行不行?你们坐在前排中间,我们
  坐在边上!”
  大家想留在后排不动,赵紫阳却点起名来,把六位科技人员都请到了前排,同
  中央领导同志交错而坐。在胡耀邦和赵紫阳中间坐着高歌和黄潼年,部委的领导干
  部在后面站立。
  照相后,中央领导同志请六位科技人员和他们一起吃晚饭。
  首都电报大楼的大钟敲响了,已经是晚八点了。胡耀邦和赵紫阳站在餐厅门口,
  同六位科技专家—一握手告别,目送着他们离去。
  胡耀邦接见核科学家,从核弹到核电,科学家们找到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1986年1月21日, 胡耀邦接见了来自我国核工业部的十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
  员。他们同部长蒋心雄、副部长陈肇博一起,兴冲冲地走进了中南海怀仁堂的后厅。
  他们之中,有白发盈头的核化工学家姜圣阶、核物理学家王涂昌,有中年高级工程
  师和科学家刘兴忠、闵耀中、黄齐陶、于敏、连培生、钱皋韵、吕得贤、孙科训。
  年长的已近八旬,年轻的也有半岁。在既往三十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们和他们的伙
  伴、同事们奋战在风雪荒原和戈壁滩上,为创建我国的核工业体系、研制战略核武
  器、和平利用核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现在,大家称之为核工业的创业时期已经
  过去了,国家进入了“七五”计划建设时期,核工业战线上的三十万职工也以更加
  奋发的姿态,开始书写核工业创业史的新篇——和平利用核能的篇章。
  和平利用核能的方面很广,究竟应该向哪个方向使劲呢?正在这时,传来了党
  和国家领导人要同科学家、专家们直接晤商的消息。科学家们高兴极了,带着准备
  好的建议,来到了中南海。
  科学家们刚刚在怀仁堂后厅落座,胡耀邦、方毅、李鹏、杨尚昆、郝建秀等就
  走了进来。蒋心雄部长向领导人—一介绍核专家们。
  亲切的问候之后,大家聚拢来合影留念。胡耀邦、杨尚昆走过去拉着姜圣阶和
  王法昌的手说:“年纪大的同志请前面坐!”
  座谈会在活泼、亲切的气氛中开始了。胡耀邦说:“核工业战线上的同志们是
  为党、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宝贵贡献的。在同志们的努力下,研制成功了核武器,
  增强了国防力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有了一支素质好的核工业队伍。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全国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所作的历史的、光辉的贡
  献的!”
  
  
   第八节小平决策胡赵担纲
  (第四部分)
   胡耀邦又说,希望核工业部的同志要一专多能,多搞一些多种经营,积极支持
  所在地方的民用工业,为民用工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新的贡献。
  “当然啦,过去各方面都支持你们,给你们开绿灯,你们好比在高楼上。现在。
  希望你们下几层楼,从高楼上走下来呀!”胡耀邦笑着说。大家也会意地笑了起来。
  这次座谈会前,李鹏副总理曾视察了我国的核设施,其中包括正在建设中的秦
  山核电站。在座谈会上他说,发展我国核工业的根本方针是:在保证军工生产的同
  时,着重发展和利用核能。也就是说要“保军转民”。核工业部搞民用工业,要以
  发展核电为主,当然,也要搞其他的工业。谈到这里,他讲了视察中的见闻。他高
  兴地说:我们的核电站建设虽然步履艰难。但毕竟是起步了!发展核电_我们要以
  ‘自力更生为主,”当然也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李鹏告诉大家:“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已经初步决定,把研制建设核电站
  的工作全部委托给核工业部负责。这样,核工业部的同志们就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了!”他说着,用殷切期望的目光望着在座的核专家们。
  胡耀邦赞同李鹏关于核工业部门有广阔用武之地的说法,他希望核工业部的各
  部门要广开门路,同地方工业、厂矿部门、乡镇企业加强联系,派科技人员支援地
  方。并说,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也可以同国外合作。
  方毅接着说:“保持一支核工业研究队伍也是很重要的。要不断输入新生力量。
  在研究和平利用核能的同时,希望在发展核化工、同位素、激光等方面也创造新的
  业绩。总之,核工业部门的同志们在各方面都大有可为,前途光明!”
  胡耀邦接见达赖喇嘛的哥哥嘉乐顿珠时提出关于达赖回国的五条方针,引起了
  达赖喇嘛的注意,当胡耀邦当选为中央总书记时,达赖喇嘛发来贺电,并希望在将
  来某一天同他会晤。
  1981年7月; 胡耀邦接见了达赖喇嘛的哥哥嘉乐顿珠。在交谈中胡耀邦向仍然
  流亡在国外的达赖喇嘛传递了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
  胡耀邦坦诚地对嘉乐顿珠说:“对达赖喇嘛和追随他的人,我们开诚布公地商
  定这么几条:一、我们的国家,已经走上了政治上能够长期安定,经济上能够不断
  繁荣,各民族能够更好地团结互助这样一个新时期。达赖喇嘛和追随他的人都是聪
  明的,应该相信这一条。如果不相信,要多看几年也可以。”
  胡耀邦又说,“第二条,达赖喇嘛和他派来同我们接触的人,应该是开诚布公,
  不要采取捉迷藏或者是做买卖的办法,对于过去的历史可以不再纠缠,即1959年的
  那段历史,大家忘掉它,算了。”
  1959年3月, 达赖喇嘛曾领导组织武装叛乱。对这件事即往不咎,足见中国共
  产党的诚意!
  “三、我们诚心诚意欢迎达赖喇嘛和跟随他的人回来定居。”胡耀邦接着对嘉
  乐顿珠说:“我们欢迎他回来的目的,是欢迎他能维护我们国家的统一,增进汉藏
  民族和各民族的团结,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在谈及达赖回国定居后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时,胡耀邦特别说明,“照1959
  年以前的待遇不变。中共中央可以向全国人大建议他还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并经过协商,当全国政协副主席,生活上也维持原来的待遇不变。至于西藏,他就
  不要回去了,西藏的职务就不要兼了。西藏现在年轻的人已上来,他们工作做得很
  好嘛!当然也可经常回西藏去看看。我们对跟随他的人也会妥为安置。不要担心工
  作如何?生活如何?只会比过去更好一些,因为国家发展了。”
  胡耀邦又说:“达赖喇嘛什么时候回来,他可以向报界发表一个简短的声明,
  声明怎么说由他自己定。他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回来,给我们一个通知。如果
  经香港从陆路到广州,我们就派一位部长级干部到边界去迎接他,也发表一个消息。
  如果坐飞机回来,我们组织一定规模的欢迎仪式,并发表消息。”
  “最后,请嘉乐顿珠先生转达达赖喇嘛,叶剑英委员长、邓小平副主席、李先
  念副主席、陈云副主席和赵紫阳总理等都对达赖喇嘛很关心,希望他善自为之。”
  胡耀邦提出的关于达赖喇嘛回国的这五条方针,经过嘉乐顿珠传递到达赖喇嘛
  那里,引起他的注意。后来,1982年9月,当胡耀邦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时,
  达赖喇嘛发来了贺电。贺电说:
  当胡耀邦于1980年访问拉萨时,我便开始信任他了,因为他敢于承认在管理西
  藏的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是值得称赞的坦率态度。……我现在仍然对胡耀
  邦抱有信心,并希望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同他会晤。
  1980年4月7日,胡耀邦领导下的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了“西藏工作总结报告”,
  这个报告得到了中央批准。
  5月22日,受中共中央委托,胡耀邦。
  万里率领中央赴西藏考察团启程,前往拉萨。
  已经“岁高龄的胡耀邦一到拉萨,便遇上了严重的高山反应,但是他仍然坚持
  和万里一起分析在西藏的实地调查情况,并阅读文件、看地区、听汇报,同西藏同
  志共商尽快提高西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大计。
  拉萨之行,使胡耀邦深切体会到西藏的最大问题是贫困,西藏的生活水准远远
  低于其他省份,甚至还低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他也认识到,农奴制给西藏
  社会留下的深深伤痕,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医治好,因此,西藏存在的许多问题是历
  史的产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状况。
  胡耀邦在西藏考察期间i一方面向西藏人民承认了极左路线严重破坏了党的少
  数民族政策、一宗教政策、统一战线政策等,给藏族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同时,
  胡耀邦与中央赴西藏考察团决定采取措施改变西藏的现状和发展西藏的经济。
  胡耀邦专门召开了自治区干部大会,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提出“为了实现建
  设一个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这个总目标”,应该做好六件大事。
  在这一对西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讲话中,胡耀邦最后语重心长地说:
  明确提出上述六件大事,目的是为了在两三年内扭转西藏贫困的局面。五年到
  六年要超过历史上最好的生活水平,十年要使西藏有比较大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
  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共产党,就是要为西藏人民、为全国人民、为全世界人民谋
  福利、办好事,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胡耀邦力倡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向蒋经国等人发出邀请。
  从此拉开了两岸民间往来的序幕。
  1981年10月9日,首都各界人士1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纪念辛亥
  革命刀周年。胡耀邦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力倡实行第三次国共合
  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胡耀邦充满感情地说,“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我们要做的第三件
  大事。这在纪念辛亥革命刀周年之际,尤其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台湾在被割让
  50年之后,才得复归中国,而随后由于国共和谈破裂,国内战争重起,台湾又同祖
  国大陆分离达32年之久。这是我们民族多么深重的不幸啊!”
  胡耀邦以中共中央
原文 发表于《胡耀邦传奇》  浏览:753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1/4/15 22:09:2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收藏于2016/4/15 13:07:49
曾庆红在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收藏于2005/11/19 1:21:30
苏露锋胡耀邦的民主风骨(收藏于2005/11/16 4:06:04
孙长江决不能抹煞耀邦同志的功绩:历史不容篡改——评《解开“真理标准”作者之迷》(收藏于2005/11/16 3:25:21
顾葆孜安葬胡耀邦(收藏于2002/8/25 23:29:57
胡绩伟劫后承重任 因对主义诚——为耀邦逝世十周年而作(收藏于2002/4/19 11:01:14
任克胡耀邦反对宣传特异功能(收藏于2002/3/2 11:16:48
赵紫阳胡耀邦追悼大会上的悼词(收藏于2001/9/9 14:53:23
凌志军、马立诚改革元勋胡耀邦(收藏于2001/7/31 2:32:26
北京医院 (网友名)耀邦去世(收藏于2001/6/25 15:16:3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共同社和时事社(网友名)耀邦去世后社会各界的反应(访问17095次)
赵紫阳胡耀邦追悼大会上的悼词(访问15921次)
齐鲁主政岁月(下)(访问7538次)
胡绩伟劫后承重任 因对主义诚——为耀邦逝世十周年而作(访问6779次)
齐鲁走向最后的沉默(访问4058次)
苏露锋胡耀邦的民主风骨(访问3864次)
孙长江决不能抹煞耀邦同志的功绩:历史不容篡改——评《解开“真理标准”作者之迷》(访问3639次)
凌志军、马立诚改革元勋胡耀邦(访问3440次)
北京医院 (网友名)耀邦去世(访问3290次)
顾葆孜安葬胡耀邦(访问295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以必成之心創未有之業尊重歴史潮流奔夢路上滿眼春光看美好生活40年變遷…(评论于2018/12/27 8:33:28
以必成之心創未有之業尊重歴史潮流奔夢路上滿眼春光看美好生活40年變遷…(评论于2018/12/27 8:31:20
以必成之心創未有之業尊重歴史潮流奔夢路上滿眼春光看美好生活40年變遷…(评论于2018/12/26 17:21:24
许先生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11/13 18:04:4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4/15 21:27:5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