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纪念馆
千秋家国梦

诗酒大侠辛弃疾

侃夫

  
  
  公元一千一百六十二年闰二月的一个夜晚,月黑风高。
  
  大帐内,骠悍的金兵将士们正在为投降过来的起义军叛将张安国庆功――向来被金兵畏如豺虎的耿京起义军,因张安国攻杀耿京而群龙无首,乱作一团,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此时的金兵帐中么五喝六,沸反盈天,到处都弥散着刺鼻的腥膻和酒气。张安国也因新得济州知府的重任而豪情满怀,与金将开怀暢饮。正在他们耳热酒酣兴致正浓的时候,突然,一位彪形大汉闯入帐内,满座的金国兵将立时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们还没有反映过来,张安国早已被大汉一把抓起,绳捆索缚,疾奔而出。待金兵惊魂稍定,披挂招架之时,大汉已将张安国撂上马背,一行五十余骑呼啸而去。
  
  当我们把宋词读到“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时候,无论如何不会把这种缠绵悱恻的情怀与身长八尺、膀大腰圆、叱咤风云的赳赳武夫联系在一起。然而,让近千年的文学史都纳闷的事情既复杂又简单,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上文提到的那位大汉就是“惜春常怕花开早”的南宋大词人辛弃疾。那一年,他只有二十三岁。
  
  按史料所记,辛弃疾从体格上一点都不象个文人。他“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他出生在北宋灭亡十三年后金人统治下的山东济南,从小饱受国破家辱之痛,立志收复失地,报效朝廷。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诸路豪杰在“南望王师”没有结果的情况下,纷纷揭竿而起。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在济南南部的山区起义,拉起了一支两千多人抗金队伍。不久,这支队伍投奔了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正当耿京义军日渐壮大之际,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国。辛弃疾闻讯义愤填膺,与几个兄弟一商量,便有了本文开首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辛弃疾都可以称为旷世英雄。这是个千年一现的盖世奇才,无论文韬还是武略,无论政治还是经济,无论才情还是功底,不说有宋以来,在中国历史上也属罕见。有人说他生不逢时,一腔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与满腹经纶无由施展,我倒觉得他似乎并没有多少落魄与悲哀。他的一生似乎该做的事情都做了,能尝试的东西都尝试了,可以施展的也基本都施展了。尽管金人南侵给他带来了国仇家恨,尽管偏安朝廷对他进行了重重的限制与束缚,但好象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豪放的气质与胸怀,一点没能束缚住他狂傲咨肆的个性,也一点没能削弱他对千百年来文学史的影响力。虽然我们不能说他已经具备了“宠辱偕忘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上云卷云舒”的放达修养,但可以肯定地说,他绝对是那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汉子――但,那得有酒。
  
  我真正留意辛词,也是从酒开始的。
  二十年前,在上大学期间,我印象中辛弃疾是继大苏之后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且他能将豪放与婉约风格能并存于一身,这一点要比东坡更胜一筹。当时因为手头只有一本仅选了七十八首的《辛弃疾词选》,读起来不够过瘾。因而虽然喜欢,印象总不十分清晰。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高中任教。副校长兼语文教研组长王友桐先生因家境变故,经常借酒浇愁。我开始和他接触的时候,几乎每天都看见他醉眼朦胧的样子――但他的学生们都说,他在这种状态下课讲得最好,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左右逢源,汩汩滔滔――于是我们几个年轻教师就劝他,说喝酒上课影响不好。当时他的表示是欲进不能,欲罢不忍。我问怎么会是这样呢?他没有再说,而是给我抄了两首辛弃疾的沁园春词,一首的要戒酒的,一首是要破戒的。戒酒的一首题目为“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开戒一首的题目是“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韵”。两首词全阙如下: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如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骸。更高阳入谒,都称虀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麹糵埋。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  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沉灾。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这两首词,当时读了之后,虽似懂非懂,但让我看到了辛弃疾的另一面,较之我从前接触的辛词可以说耳目一新,而且也隐隐感到他与东坡豪放词的不同既不完全是内容的不同,也不完全是技巧的不同,似乎更多地融入了人格的差异。但是,由于手头资料所限,要想真正弄明白这些东西还真是不容易,包括弄明白上列的两首沁园春。不懂的事可以存疑,先生们的话我还懂得。于是我就将这个心事连同这两首词一并记将下来,夹至那本词选之中,一放就是二十年。
  
  虽然放下了,但一直萦绕在心中。因此,当二十年后我用几张拙字换得一套《全宋词》的时候,首先做的事就是找辛弃疾的那两首词。
  
  这一回,我真的找到了。不仅找到了那两首词,而且将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中收录的辛词六百二十七首、连同有题无词的七首翻遍,居然查出三百一十二首与酒有关,整整占了辛词全部的一半!
  一个词人一生中一半的词在记录自己的畅饮与酣醉,在我了解的历代文人中绝无仅有,恐怕单以壮志难酬后的借酒浇愁来解释就不够了。
  
  中国古代的大才子多数都是酒徒――请恕我直言,我不想用“酒仙”、“酒圣”之类的溢美之辞,更不想把那些我一向景仰备至的先贤糟蹋成“酒鬼”。但是,这些好饮的才子们却各有各的风格。刘伶颂酒,陶潜持觞,多多少少都带有点自矜出来的名士脾气;“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李太白“举杯邀明月”,“一饮三百杯”,狂饮之态呼之欲出;“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的苏东坡能在月圆之夜“把酒问青天”,喝醉酒后回家,在家僮不开门的时候他还能够“倚杖听江声”,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儒雅之气。到了辛弃疾,就大不一样了。这位山东大汉才大脾气大块头大酒量也大,使酒任侠,嗜酒好饮,一生豪爽,狂放不羁。可以说,辛弃疾的豪放如果没有了酒,减掉的绝不会只有三分。
  
  看看下面这些词句,便知道辛弃疾是如何看待酒的了。
  “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待从公,痛饮八千余岁,伴庄椿寿”(沁园春)。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满江红)。
  “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水调歌头)。
  “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念奴娇)。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洞歌仙)。
  “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八声甘州)。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尊空”(水调歌头)。
  “三万六千排日醉,鬓毛只恁青青地”(渔家傲)。
  “若解尊前痛饮,精神便是神仙”(清平乐)。
  “无穷身外事,百年能几,一醉都休”(满庭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贺新郎)。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鹧鸪天)。
  “总把平生入醉乡,大都三万六千场”(浣溪沙)。
  “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唯酒是,万金药”(贺新郎)。
  “一壑一丘吾事,一斗一石皆醉,风月几千场”(水调歌头)。
  “我爱风流,醉中颠倒,丘壑胸中物。一杯相属,莫孤风月今夕”(念奴娇)。
  “千古光阴一霎时,且进杯中物”。“八十余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万札千书只恁休,且进杯中物”(卜算子)。
  “官事未易了,且向酒边来。”“五车书,千石饮,百篇才”(水调歌头)。
  “忆对中秋丹桂中,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采桑子)。
  “醉乡深处,不知天地空阔”(念奴娇)。
  ………………
  不敢再抄录了。因为我前文说过,在六百多首辛词中,有一半左右有这样的句子。
  不过我还想再抄一首,那是辛弃疾写自己的醉态,传神之至,我不敢贪没。
  
  那是一首西江月,题为“遣兴”。词人写道:“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醉耶?醒耶?是醒中之醉?还是醉中之醒?任凭人们猜想去罢。
  
  辛弃疾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要这样,我思考了很长时间。
  
  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排除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境况之下的借酒浇愁,当他精心写就的《美芹十论》、《九议》献给皇上如石沉大海,当故乡还在焦土之下,“佛貍祠下”,已经“一片神鸦社鼓”,当自己辛辛苦苦写就的“万字平戎策”居然还不如“东家种树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见词人是何等无奈,有谁还能阻止他拿酒去浇胸中那万千块垒呢?
  
  但是,仅仅这样来理解辛弃疾就未免浅薄了些。从宋史中的辛弃疾传记到他六百二十多首词作,再到历代诗话词话对辛弃疾评论,后来我还专门找到了邓广铭先生的《辛稼轩年谱》,从中我清晰地感到,在辛弃疾的文化人格之中,酒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成了成就辛弃疾一代文武雄豪的催化剂。
  
  酒壮英雄胆。
  正如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齐鲁大地的豪饮和豪放也是声名远播的。辛弃疾的胆大,也多半是让酒给壮起来的。本文开头的那则故事,洪迈在《文敏公集》卷六中也曾有这样的评论:“余谓侯(辛弃疾)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各种资料虽然没有辛弃疾事前喝酒的记载,但我们都可以想见他们以五十余骑入五万众中之前,那种慷慨赴死的行色是怎么壮起来的。
  
  辛弃疾的胆大不仅在武略上,在做官上也是如此。四十岁时他做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上任之后他大胆改革,不仅整顿乡社、罢黜庸官、兴办学堂,还改革了传统的赈灾办法,以工代赈。而且,他为了保境安民,还顶着压力创建了“湖南飞虎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上司重重设阻,经费、物资无着的情况下,他多方斡旋,一一办妥了所有的事情。就连要他立即停下来的御前金牌,他都敢冒着欺君之罪压下来,秘而不宣――这是何等胆大――事成之后他亲自向皇上秉报了详情。尽管他确实建成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军队,连皇帝都“释然”了,但他却得罪了许多官场小人。在以后的一生中他的胆大曾不断惹祸,但他从来没有把胆大造成的麻烦当回事儿。设若没有英武的胆识,没有使酒任侠的豪放气质,没有“无穷身外事,一醉都休”的豪迈与超脱,的确是不可想象的。
  
  辛弃疾不仅为政胆大,用兵胆大,甚至作诗填词也胆大。辛词的豪放与东坡词的豪放不一样,首先是内容上的不一样。国破家辱之感东坡没有这不能强求,但豪迈人生当豪饮、敢将文章入词中在东坡的确没有做到。东坡的创造在于以诗入词,将“词为诗余”发展到了诗词弟兄,可以写到诗中都写进了词,把词的内容从“绮罗香泽”中拓展出来。到了辛弃疾则更进一步,他甚至将文章也写进了词里。关于这一点,岳珂的《桯史》曾有一段关于刘过(改之)记载,从侧面反映了辛弃疾词风对当世的影响,很有意思。
  
  嘉泰癸亥岁,改之在中都,辛稼轩弃疾帅越,闻其名,遣介招之,适以事不及行,作书归辂者,因效辛体赋沁园春一词,併缄往,下笔便逼真。其词曰“斗酒彘肩,醉渡浙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苏公等,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诸人者都调头不顾,只管传杯。  白云天竺云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看纵横一涧,东西水绕,两山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疏影,只可孤山先探梅。蓬莱阁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辛得之大喜,致馈数百千,竟邀之去。馆燕弥月,酬唱亹亹,皆似之,逾喜。垂别,赒之千缗,曰“以是为求田资。”改之归,竟荡于酒,不问也。
  刘过在南宋词坛也当属风云人物,以刘过的才华,竟佩服辛弃疾到这样的程度,足见所谓的“辛体”在当时的影响。
  那么“辛体”到底有何特征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几首辛词:
    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傍人道我轿儿宽。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知他热后甚时难。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南歌子》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芬芳,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简瓢些。《水龙吟》
  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便去嗏。病得那人妆晃了,巴巴。系上裙儿稳也哪。 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今日新欢须记取,孩儿,更过十年也似他。《南乡子》
  医者索酬劳,那得许多钱物。只有一个整整,也盒盘盛得。 下官歌舞转凄惶,剩得几枝笛。觑著这般火色,告妈妈将息。《好事近》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知,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水调歌头》
  
  我们且不说辛弃疾按常规词体写就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青玉案 元夕》、《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豪放与婉约兼备、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单看上边列举的几首词就当能够看出辛弃疾是如何把写词不当回事儿的。什么俚语、经文、平白话,只要到了他手里,几乎不费经营都是好词妙句。辛弃疾的才大在这里表现的特别突出,他不仅胸中丘壑万千重,而且胸中诗书万千卷,身轻万事如鸿毛。他“五车书,千石饮,百篇才”,有了这样的大才,加上“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他就不可能象有的人那样,面对森严的诗词格律无所适从,因而削足适履。他的一双“大脚”遇到“小鞋”后不是让“脚”被箍住,而是轻轻一踩,便将“小鞋”给撑破了。而且露出来的“脚丫子”又是那么鲜活生动,异彩纷呈。
  
  酒育浩然气。
  研究辛弃疾的生平是很有意思的。他虽一生坎坷,却也一生潇洒。他在南宋不仅是个文人,甚至可以说就不是个文人。他首先是个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然后才能算得上文人。他的人格是十分复杂而丰满的。如果把他当成爱国文人,把他描绘得象陆放翁那样十分凄惶潦倒,而且执着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绝不是他的本色;如果把他当成岳鹏举精忠报国忠勇可嘉,但在政治大势面前愚不可及以至于自投罗网,也不是他的特点。纵观辛弃疾六十八载的一生,可以说活得潇潇洒洒,什么样的人生况味他都挥洒得淋漓尽致。
  
  他出身名门,从始祖辛维叶就开始做官,祖父辛赞曾为朝散大夫,知开封府,可以说是显赫一时。尽管靖康难后辛赞被迫在金人治下做了官,留下了“一臣事二主”的不好名节。但在他的作用下,辛弃疾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些教育既有正统的儒家经典,更有兵家韬略,甚至辛赞还利用职务之便不断带辛弃疾勘察幽燕齐鲁地理形势,为以后辛弃疾收复失地打下了战略战术和思想方面的基础。因此,在爷爷去世的第二年,辛弃疾就举起了义旗,拉起了抗金队伍。耿京死后他南渡出仕,先后做过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滁州知府、江西提点刑狱、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潭州知府兼湖南安抚使、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等职,也算做了多年偏安朝廷的封疆大吏。尽管才高从来遭人嫉,但几乎做到了“达则治国安邦、穷则诗酒酬唱”。干一行爱一行,什么事情都做得有声有色。
  
  他26岁时写的《美芹十论》和31岁作的《九议》,现在读起来还是难得的佳作。其间从宋金两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方面分析了北伐收复失地的可能与可行。尽管当时主和派占上风,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但却为他后来成为主战派政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说辛弃疾有了这样的思想、理论及至于实践的基础,他应该十分执着于他的北伐事业,如遇不用当倍现消极才对。但是他不。当江西茶商赖文政起义,朝廷感到辛弃疾还是个有用之材,让他做江西提点刑狱时,他照样慷慨赴任,且三个月解决问题,诱杀赖文政,平息茶商军,干得干净利落又漂亮;38岁做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时,他采取措施严治盗之法,使奸盗屏迹;40岁做潭州知府兼湖南安抚使时他整顿乡社、改革税法、赈法,且创建的湖南飞虎军,这支军队后来“为江上诸军之冠”,成了最具战斗力的地方军队之一;53岁他做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时“厉威严,以法治下”,且整顿盐务、钞法,设置备安库,很短时间内就筹措了足够的钱粮军需;直到64岁(去世前4年)做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时他还兴农事、罢税官、整盐务、惜贤才,做了许多彪炳史册的事情。总之,我感到辛弃疾从政为官,几乎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从政做官,他不在乎同僚的议论甚至皇上对他的迁黜,只要他认为对政通人和、富国强民有好处,他都大胆地做,大胆地闯,闯出了祸便坦然承担,敢作敢当。
  
  当然这样做使很多人不舒服,有的是在辛弃疾的改革中触动了利益,对他恨之入骨;有的是让辛弃疾给比得昏聩无能,也对他嫉恨有加。说他“奸贪凶暴”者有之,说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者有之,说他“贪污酷虐”的也有之――但从乾隆年间铅山县志上得知,这个“贪官”死后竟“家无余财”,剩下的只有些诗词、奏议、杂著书稿――中国人容不得俊才之劣根时时处处不可得而灭之。甚至连在中国哲学史和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象山陆九渊,也在其间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他一边写信与辛弃疾讨论政务,一边又将诬告信写给了足以影响辛弃疾命运的徐之谊,且用语十分恶毒。果然当年冬天,辛弃疾被罢免,且这一次就是十二年的赋闲。
  
  看辛弃疾频繁地转任,不了解情况的还以为是皇上重用,实际多数是受了小人的鼓噪与诬陷。当然,辛弃疾的大大咧咧、我行我素也给了那些小人以诬陷的口实。尽管他屡遭小人暗算,但从来不把小人的暗算当回事儿。你让我做官我就要做事,你不让我做官也无所谓,但要我低眉折腰、随波逐流却做不到――辛弃疾的浩然之气从他“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之中便可找到准确的注脚。
  这时我想起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名句: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还有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当然,这是写李白的。但我分明感到,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抱国志愿也因酒而被酿造得沉郁顿挫,潇洒风流,色彩缤纷。
  
  壶里乾坤大。
  
  辛弃疾的人生很是特殊,他豪爽做人,潇洒为官,数度起落,几经兴衰,在八任知府六任安抚使任职的过程中,极尽宦海浮沉,时有大起大落。虽然小人不断在他身边拨弄是非,把他整得十分尴尬十分狼狈甚至啼笑皆非,但他居然越活越受重视,越来身价越高。六十七岁(去世前一年)朝廷还要任命做绍兴知府兼浙东路安抚使,然而他真的看透了这一切,也厌倦了被人颠来倒去地整,上书辞掉了这一任命。六十八岁,也就是在他去世那年,主战派重臣韩侘胄当政,还要把这个重病缠身的老头子拉出来做兵部侍郎。他去世前几个月,朝廷先后给他加封朝请大夫、朝议大夫、枢密都承旨。去世之后,又追赠了四个官职。甚至在他去世后第二十六年,追赠光禄大夫;去世后第六十八年,又加赠少师,勅谥“忠敏”。
  
  官场上人走茶凉的定式在辛弃疾身上表现得如此悖逆,实在不可思议。固然有主战主和此起彼伏的影响,但对于辛弃疾的人生来说,的确是太具有讽刺意义了。
  
  辛弃疾所受的教育是非常正统的教育,生活的环境又是酝酿慷慨悲歌的环境,正义加血性,常常会把人引向极端,再加上如此雄才大略,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实在难以想象他一次次被政治风波抛入谷底时的那种感受,实在不知道他是怎么挺过来的。
  
  然而他的确挺过来了。不仅仅挺过来的,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千古的名篇佳作。
  
  究竟是谁帮助他度过了一次次的难关,是谁一次次地为他抚平心灵的创伤,让他的人生负载具有那么好的弹性?这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又想到了酒。
  
  我常常想,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以降,文人在文化哲学上,多数都是脚踩两架船的――儒家的入世哲学和道家的出世哲学“两样货色齐备,各有各的用途”。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虽然讲的是儒家最负盛名的治平之道,但如果把老庄加进去后,这种处世哲学几乎成了世代文人自我调节的最有效的办法。当然“独善”也不是不要“道具”,酒就成了最好的凭借。
  
  晋王朝不让士子们议政,他们就谈玄饮酒,竹林七贤兴致上来的时候甚至裸饮狂啸。李白醉酒后让高力士穿鞋侍候,看似醉态百出,实是不平心理的借酒表现。辛弃疾的饮酒,如果说生命的前半部是地域因素和性格因素使然,那么到了后半部,随着人生况味的历炼,酒在生命中的作用自然也就具备了缓冲政治挫折的功能。有人说这是自我麻醉,是消极对待人生的表现。甚至有人还说这是“精神胜利法”,是阿Q式的国民劣根。我倒觉得,这恰恰是积极人生态度的表现。在遇到不可抗力的时候多一分柔韧就多一分自我保护,只要青山不倒,终有复兴之日。如果把这样的东西也当成“精神胜利法”,那么鲁迅的“韧的战斗”精神如何解释。就连美国的摩天大楼钢筋水泥还允许有一定的摇摆幅度――那摇摆也是为了自我保护――我们如果没有更隐蔽的目的,干嘛不允许人家有些许的变通?!
  
  我们且看辛弃疾是如何将酒“御寒”的:
  万事一杯酒,长叹复长歌。杜陵有客,刚赋云外筑婆娑。须信功名儿辈,谁识年来心事,古井不生波。种种看余发,积雪就中多。  二三子,问丹桂,倩素娥。平生萤雪,男儿无奈五车何。看取长安得意,莫恨春风看尽,花柳自蹉跎。今夕且欢笑,明月镜新磨。《水调歌头》
  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沈李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临江仙》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浪淘沙》
  四座且勿语,听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在床下,时序百年心。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白发如许短,黄菊倩谁簪。《水调歌头》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感到,辛弃疾尽管在仕途上失意后端起了酒杯,但他并不是凄苦地借酒浇愁,而是看得更开了些。虽然有些及时行乐的感觉,但此时他不这样做又能怎样做――万千抱负都付之烟云,连杯酒也不让喝吗?
  
  辛弃疾如此嗜酒,是不是够得上一个十足的“酒鬼”了。其实,只要你留意,就会发现,辛弃疾的喝酒绝不是贪杯,他并不完全沉緬于酒。除了本文开头引用的要戒酒的沁园春外,他抒写止酒的还有好几首词,因为他也感到了酒对于身体的损坏。但是,一但是豪兴上来,或是挚友相聚,就顾不了许多了。他有一首《最高楼 送丁怀忠》,写得情真意切:
  
  相思苦,君与我同心。鱼没雁沉沉。是梦他松后追轩冕,是化为鹤后去山林。对西风,直怅望,到如今。  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君起舞,试重斟。苍梧云外湘妃泪,鼻亭山下鹧鸪吟。早归来,流水外,有知音。
  
  虽然他的确身体已有问题,但为了知音朋友的情意,为了使朋友不留憾恨,就顾不了太多自己的事情了,“君起舞,试重斟”吧。豪侠之气溢于词表。
  
  从古到今,诗酒是不分家的。有诗无酒终叵耐,有酒无诗不风流。且在诗酒相谐的问题上,诗胜于酒者近乎儒雅,酒胜于诗者近乎粗蛮。但古往今来多少诗酒英豪,随着无情岁月的雨打风吹,已变得日渐漫涣。辛弃疾之所以让我一直激动了二十年,是他在诗酒之外又多了些英风侠气,多了一些潇洒风流。在浩然正气的激励之下做自己的事,活自己的人,宠辱不惊,应付裕如。出入之间,进退之度,把握得十分到位。难怪有人要把他推上宋词第一个的高位。
  辛弃疾的两首词让我激动了二十年,相信他的潇洒人生还会让更多的人更长久地激动下去,他的人生态度还会使更多的人参悟出更多的人生至道与真缔。
  
  辛弃疾是两宋的骄傲,也是上一个千年的骄傲。在我们思接千载、顾盼辛弃疾的时候,更期待着新千年伟大人物的诞生。
  
  
  
 浏览:281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7/4 8:43:5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辛弃疾辛幼安 (收藏于2014/6/9 16:24:23
辛弃疾辛稼軒畫像賛 (收藏于2014/6/9 16:24:23
辛弃疾辛稼軒先生墓記 (收藏于2014/6/9 16:24:23
辛弃疾稼軒論詞 (收藏于2014/6/9 16:24:23
辛弃疾稼軒辛公賛 (收藏于2014/6/9 16:24:23
辛弃疾辛稼軒詞序 (收藏于2014/6/9 16:24:23
辛弃疾稼軒詞 (收藏于2014/6/9 16:24:23
辛弃疾稼軒詞 附錄 (收藏于2014/6/9 16:24:23
辛弃疾稼軒詞巻四(下) (收藏于2014/6/9 16:24:23
辛弃疾稼軒詞巻四(中) (收藏于2014/6/9 16:24:2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霁里破阵子的故事(访问11510次)
刘 畅壮士报国恨无门,徒留泪痕满襟裳———辛弃疾悲剧人生轨迹探幽(访问10158次)
辛弃疾辛弃疾的词 (词牌名 11~15 画)(访问8017次)
辛弃疾辛弃疾的词 (词牌名 1~5 画)(访问6911次)
辛弃疾辛弃疾的词 (词牌名 6~10 画)(访问6706次)
佚名评辛弃疾《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访问5583次)
辛弃疾辛弃疾词 九十二首(访问4359次)
佚名评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访问4309次)
霍松林别开生面的饯行词--读辛弃疾驶《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访问4264次)
佚名马革裹尸当自誓,男儿到死心如铁——略论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访问4182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5/22 10:47:5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5/4 23:16:46
1017562745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12/9 19:50:5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7/18 20:02:01
莫愁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1/10 0:09: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