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丁佑君烈士陵园__“白玉一样纯洁,钢铁一样坚强”丁佑君烈士
丁佑君烈士陵园

《丁佑君》系列三:干校获真理

《丁佑君》

  突破重重阻考入西干校
  "西干校"是"西康人民干部学校"的简称。这是中共西康区委1950年1月15日,在川西区成都市正式决议组建,并由区党委书记廖志高兼任校长的。
  蒋介石在1949年12月10日上午2时偕蒋经国飞离成都,逃往台北之前,还曾召见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胡宗南属部第十八兵团司令李振,令其前往西昌集中,以建立"复兴基地",若其不成功,便成仁。可是,国民党第24军军长、西康省主席刘文辉12月11日与川康绥靖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在四川省彭县正式通电宣布起义,从而宣告了西康的和平解放。然而蒋介石12月24日,又由台北急电逃飞海南岛的胡宗南速回西昌,以集中兵力往雅安、蓑衣岭和雷(波)马(边)屏(山)峨(边)地区3上方向突围,目标是固守雅安、西昌、泸定、雷波;同时,要收拾川西突围的部队加以整编,防卫西南大陆,并批准调派20架运输机协助载运散逃人员赶赴西昌,固守3个月以待国际形势变化。
  为及早向西康进军,中共西康区委员会于1950年1月中旬经中共中央的批准,在成都正在宣告建立,由廖志高任书记,刘忠、秦力生任 副书记,具体着手实施进军西康、建设西康的战略部署。
  西康区党委入康所面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准备工作,都极为繁重、紧迫而艰巨;其主要的困难之一,是干部奇缺。尽管贺龙从晋绥南下的地方干部中,已为西康省选配了900余人,却远远难以满足入康后开展工作的基本需要。于是,在区党委会上,廖志高提议:就近在成都招收一批青年学生,抓紧时间进行短期的培训,以补充入康的干部队伍,以便及时与南下干部、军队转业干部统一分配到全省各地开辟工作。就这样,西康区党委作出了组建西干校的决定,并报请中共中央西南局批准,同时打算在成都招收1000名既有革命愿望,又有大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进步青年学生。
  当西干校招生的消息传到成都市女子中学后,立即在校内的学生中引起了学习强烈的反响。在高十班的同学中,有的认为我们行将毕业,应多坚持学习,争取毕业后升考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掌握将来建设新中国的专业本领;有的认为毕业与升学固然是重要的,可是,如何把已经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特别是到新国家和新政权急需的工作岗位上,也是十分重要的。
  面对同学中的种种议论与打算,丁佑君也在权衡着:"读书呢,还是参加工作?"实际上,对个问题的抉择,她也感到了困惑,内心深处十分矛盾。这时,她的好朋友劝她说:"我们坚持读书吧,以后上大学,将来再用专业知识建设国家。如果你有经济困难,我们都可以帮助解决!"
  这自然就触及了她的心灵。她在独自默思:"家里有房子一所,开了一个堆盐店,一般人认为这种店很不错,其余[就是]与别人共伙有点盐井(数目不详),这种盐井资本并不大。五通桥附近一带都产盐,居民不[是]直接就[是]间接依盐为业。差不多中产一点的家庭都有盐井。父亲除供我们的费用外,还要供大哥儿女(最大的一个有13岁,小学毕业,其余的也在念小学)的一切费用。所以生活也有感到困难。"是啊,她的大哥,已届而立之年,是一个有了6个孩子的父亲;加上父母、大嫂和她祖母以及乳娘,在家中就有11口人的吃、穿、用以及学费等支出,绝非轻巧的负担!
  丁佑君睡不着,她又翻开二哥的来信读起来。这是解放后她收到的第一封二哥的来信。其中,丁好德写道:"有事就找熟人朋友谈,不要放在肚子不说闷着。"他还特别提醒说:"不管继续读书还是参加工作。都应该[先]把目的弄清楚,以免以后遇着困难就退却。"同时,丁好德又说:"我是很想你参加工作的。不过,你作决定时,只能把我的结论作为参考。"
  于是,她连夜给二哥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考虑后感觉自己的理工科一点也不行,[若]升学专理工科,[我]对将来的建设事业没有[大的]帮助。并且,国家现在需要大批的干部人才,所有我决定参加工作。但是我愿意回到五通桥去工作,因为我觉得地方熟悉、做事容易[些]。"
  丁好德立即回信批评了自己的幺妹,还严肃地提出要叫丁佑君"自己检讨"。为什么呢?他指出:"家乡情形熟悉,工作可以顺利些的见解,是错误的。要有在新环境中学习的精神。如果老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工作,对自己就不会有什么进步。因为,这不会见到新的东西。"
  读着兄长的回信,严肃而深切的关怀溢满心田,丁佑君认真作了自我检讨,因而她的眼界更宽了:"是啊,我自己是不应该限于家乡的小圈子!"
  次日一早,丁佑君和陈仁良、高克勤、李惠荣等高十班的一群女生,集体向市女中青年团支部提出了申请,要求介绍报考西干校。
  原来,元月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都市工作委员会宣告成立。7天后,青年团市工委、南下的青年干部与地下党领导的原地下青年组织"民协"、"民青"、"火星"等成员共同举行了合计500余人参加的"成都市革命青年组织会师大会。"接着,团市工委在成都市立中和成都市立女子中学开展青年团团员。而军事接管小组的青年组成员就是丁佑君在高九班的同学牛耕(其时她已是中共党员)。
  牛耕很了解丁佑君,她回忆说:"那时,把民协转成了青年团,我们在学校中进行转团的宣传、组织工作。组织过同学看[电影]《丹娘》。丁佑君看后记了《日记》,很受教育。解放使她思想上产生了质的变化。那段时间,她写了很多日记、作文。西干校招生了,当时落后教师作她的工作,劝她不要去,说是多学点知识,共产党难道会不要你?她很坚定地要去。" 对此,丁佑君自己说:"当别人告诉我西康苦及此学校流氓多等话时,我总免不了有点不想去的想法。我最后决定是去看看革命是否真的好,不好就算是我免费旅行一趟西康吧。"
  后来,青年团市女中支部很快就为女生们出具了报考介绍信,接着,她们前往东胜街青年团成都市工委。团市委工委负责人贺惠君热忱地接待了她们,并满足了她们的要求--为她们接转了介绍信。不过,据陈仁良回忆:"贺同志当时有意考验我们说:西康最后解放,那里土匪多,生活艰苦,你们考虑好是否愿意去。那时,佑君和我们都满腔热情,不甘示弱,当即答复说:我们不怕苦,坚决要去。"
  她们忙持团市委工委的介绍函,结队徒步从东胜出发,经过东城根街、祠堂街、西御街、三桥南街、红照壁、南大桥,穿出老南门城楼,再跨过古老的万里桥,折而东行,沿着黉门街、国学巷、新医院、华西大学西校门,终于达到了华西后坝的公行道--西干校招生报名、应考。
  丁佑君一行报名登记后,已经是下午了,因为西干校的报名处一直被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成都市十余所大中专和58所普通中学的进步学生所拥塞着。在这里,丁佑君又为学生们争先恐后报考西干校,参加革命去艰苦的西康的火热情绪深深地感动了。不到10天,已有近两千人前往报考。同时,西干校的招生人员还对通过文化考试的考生进行了认真面试,以目测身体是否健康,思维反应是否敏捷,语方表达能力有无障碍,到西康去的决心是否坚定。到1月28日,招生工作基本结束,通过报名考试而被录取的学员1300余名。从1月30日至2月5日,为学员报到、注册与集中、编班的时间。
  在等候发榜的日子里,丁佑君抽空请假回了一趟家。目的是向亲人告别,同时又给邓妈带回了一大包她的旧衣服地,给侄儿、侄女们买了成都特产的糕点。但是,在谈到了高中毕业后的去向时,她的祖母、三婶娘,尤其是她年迈的母亲都表示不放心她远离家乡,更坚决反对对边远地方去工作。于是,丁佑君只好支吾应答,以免疼爱她的亲人们担心。同时,还有知情达理的亲人也曾暗中劝阻她:"西康是一个很艰苦的地方,你又是女孩子,生活很困苦,不必去吧!"但她却坦然回答说:"女孩子就不能吃苦吗?既然要[参加]革命,还怕吃苦不成!"离家前,她特地到自己的发蒙之所--民彝小学校去走了一圈。校长何玉瑞得知她已报考了西干校后,又劝她说:"妈妈不让你去,你就不去嘛!"丁佑君态度坚定:"我要去,迟革命不如早革命。我一定要去!"
  返回成都市女中校园,丁佑君忙和高十班的同学相偕赶往西干校临时校部,去探询录取结果。她们都榜上有名。当天,即1月26日,丁佑君就给二哥写信报喜说:"从今以后,我是你的同志了。今天,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发榜,有我的名字。我高兴极了!我决心到康藏高原去工作。一年来,我懂得更多的事情。前些日子,你的来信鼓舞了我,我下定决心:有机会,要参加工作而不让家中人知道,否则一定会增加困难。"
  市女中的师生得知后,纷纷向她们道贺。"丁佑君要上西干校了!"她的好友、高九班同学程国雄、李文绶等闻讯后,忙赶到十班宿舍询问她:"为什么不约我们同去嘛!" 丁佑君笑着解释:"我是决心要去的。所以只报了西干校这一个学校。也许你们报了名,也不一定会去的。" 这样说是有根据的。牛耕记得很清楚:"另外几个进步同学都被家长劝回去了,她[丁佑君]跟我摆谈,一定要去。我们学校为去西干校的同学组织了欢送会。"
  在行将告别母校之际,丁佑君填写了学生时代的最后一则《周记 (1950年1月16日至22日)》:
  [本周生活概要]这是一个看谁经得起考验的时代,也是表现自己力量的机会,我真喜欢能生在这时代,亲眼看着它变。
  [课外阅读与活动]看完了高尔基的《童年》,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人间》些。
  [杂感]……我真不喜欢这照例填空白的事。
  为欢送考上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的同学们,市女中师生热情地举行了欢送会。1月30日星期一,在市女中的军代表和全班同学欢送下,丁佑君和市女中高十班考取西干校的同学们背着被盖卷、提着盥洗用具,告别了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徒步穿城前往外南华西坝公行道--西干校部报到注册。
  对于西干校的首期学员情况,教育长刘长健回忆说:"正式录取1300余人。2月5日,集中完毕,共注册入校者1060人;其中,大学生占1/3,高中生占2/3(有极少数初中生)。男生占4/5,女生占1/5。"这就是说,约有20的未来报到。不过当时还有川西人民革命大学以及几所军事干部学校、军队文工团等机构也同样在成都招生,所以,如果报考学员同时被两个以上的招考单位录取的话,就只好也只能择一而往。但是,却不能排除内中有的录取学员,由于个人、家庭、亲友等内外因素而在考上后又不去的情况。第一期第六班班主任楚一行就记得:"他们中的有些同学竟是从家里偷跑出来,他们那种把个人安乐、舒适置之度外,一心想到艰苦地方去报效祖国的胆识和勇气,令人肃然起敬。"
  西干校将报到、注册入校的学员编为10个班,其中,第一至三班为大学和专科文化程度的学员。市女中被录取的也不少,但据陈仁良回忆:"当时,我们市立女中高十班考入西干校的二十几个人,最后报到的只有8人,即:丁佑君、高克勤、杨咏秋、管琨、张志荣、张嵩荣、严国瑞和我。8个人分在四、五、六班学习,其中丁佑君、高克勤、杨咏秋、管琨在五班,我在六班,其他三位同学在四班。"
  2月1日,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开始上课了。全体学工人员集中在华西协合大学礼堂听大课报告。主讲人是校部教育长刘长健。在宽敞的舞台前方正中,摆着一张讲台,讲台后面矗立一块大黑板,板面上用粉笔写着讲题: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一切缴获要归公
  ……
  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长期的革命教育工作实践,刘长健十分熟悉青年知识分子的特点。因此,在行将编队开拔之前,便及时而有针对性地为刚刚投身革命队伍的进步知识青年讲了这一课。尽管浓厚的陕北口音影响交流的畅通与完整,可是,他就在革命组织纪律性的目的、内容、性质、作用及其实践意义所进行的绘声绘色、深入浅出、虚实并重、有理有例的正面而系统的讲解,依然深深地触及了这群向往革命的青年学生的内心,启迪着他们的自省。
  接下来,就是分班、分组的学习、讨论和心得交流。当年的学员至今记忆犹新。来自成都市中的第六班学员秦方瑜追忆说:"[这]说明他非常了解实际情况。事后的事实证明,这堂课上得太及时了。就在这堂课的几天后,在二一二突围时,这种革命纪律性就发挥了在作用,它保证了这次突围的胜利,使全校学员减少了不必要的牺牲。"
  为期一个星期的纪律教育中,学员们还认真地学唱起西干校师生同心创作的歌曲《到西康去》。这集中反映了学工人员的心声。
  去、去、去,
  到西康、到西康、到西康去!
  我们是新中国的优秀儿女,
  为人民服务忘了自己;
  参加了革命、有呀、有志气。
  哪管它,山高路又远、
  风吹大雨淋,挡不住我们前进的心。
  
  手牵手,向前进、大步向前进,
  西康的人民,期待我们!
  我们,团结向前进、战斗向前进、胜利向前进。
  去解放西康--受难的人民。
  
  去、去、去
  到西康、到西康去,
  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最后消灭--反动势力。
  庆祝全国解放,全国解放得胜利。
  嘿,得胜利呀,得胜利!
  尽管集训只有几天,但这入校之初的经历,都令学员们终身难念。当年的第八班学员杨先正有词为证--《忆秦娥·云集锦城》:"冬风瑟,华西后坝严寒袭。严寒袭,莘莘学子,锦城云集。方言各异乡音隔,秧歌学扭身姿势拙。身姿拙,长袍短褂,队形奇特。"
  其间,已毕业的市女中高九班学生程国维和李文绶结伴专程到设在公行道一民宅中的西干校女学员宿舍探望丁佑君。作为在大城市中长大的高中毕业女生,她们真心实意地劝道:"你再好好考虑,是否决心到西康去?要不要考虑读完了高中再考大学呢?"
  丁佑君坚定而欢愉地说:"我决心去西康参加工作,既然被西干校录取,就不应后悔了。"原来,她住进西干校,就收到市女中同学给她送来的父亲来信:"啥事都可干,千万不要去参军,西康那个地方苦得很!"接着,大哥又发来电报,还汇来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多的钱,叫她快回家。但是,她仍未动摇,所以,她爽快地表态:"不应反悔"。后来,她们三人又到隔壁房间去探望市女中另一位学员。但此时,那一位学员却显得情绪低落,"连与校友摆摆的兴趣也没有。"这样强烈的反差,给程国维留下了至今难念的印象,只是她们都不曾料到,这竟是丁佑君的最后一次面晤!
  2月6日晚上,西干校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管会文教部文工团为全校学工人员演出歌剧《血泪仇》--开始向学员们进行形象的阶级教育。
  次日,副校长柳云向全体学员作行军动员报告,准备进军雅安--西康省的新省会。原来,西康在1939年1月1日正式建省,下辖康(定)属的原川边特区(康定专区),雅(安)属的原川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区和(冕)字属的原川省第十八行政区(西昌专区),省会设在雅安,省主席为驻康的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抗日战争中,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等与国民政府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建立了团结抗日的统一战线关系。直至1949年12月11日,刘文辉与邓锡侯、潘文华宣布起义。次日,西康省政府民政厅长张为炯也通电宣布全省一致起义。次年2月1日,第62军和区党委负责人率185师555团和军直一部进驻雅安,履行接管事宜。次日,解放军雅安军事管制委员正式成立,廖志高任主任,刘忠、白认为副主任,开始正式接管西康省的军、政、民、财工作。2月7日,解放军西康军区在雅安成立,刘忠任司令员,廖志高任政治委员,方升普任副司 令、鲁瑞林任副政委。接着,西干校也奉命自华西后坝起程,向西康进发。
  
  血火漫征途  革命不畏苦
  
  1950年2月8日清晨,丁佑君、高克勤、杨咏秋和管琨等原市女中高十班同学,按班主任的安排编入第二组,随同第五班的队列集体向武侯祠进发。
  此时,武侯祠漆色斑驳的大门外的马路上,逶迤停排着40余辆一马驾辕两骡拖拉的胶轮大车,这是校部运输队队长李生让带领的辎重车队。西干校十个班的学员队伍也陆续到达。他们各自背着行李、被盖卷、身着长袍、短袄、西服、大衣等物,五颜六色的各式冬装吸引了沿途行人的目光。当各班队伍匆匆整队报到后,又分班按组将行装、挎包等随身行李物品,依次堆放在划分的大车上。
  为保障西干校第一期男女学员能安全徒步行军到达西康省会雅安,区党委抽调了警卫三团中派驻西昌的一个加强排沿途护卫。该排有战士42人,除配备有较好的步枪、子弹和充足的手榴弹外,还添配有轻机枪三挺和60小钢炮一门,这在当时已够称为现代化装备了。同时,还配有晋绥解放区贺龙中学奉派南下的一支医务队。
  在武侯祠外,成都市各大中学校的师生代表,为行将出征的西康干校学工人员举行了热烈、庄重而简短的送别仪式。欢送会后,在副校长柳云、教育长刘长健和随行的中共西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郭锡兰等率领下,西干校的学员、校部干部和勤杂人员1300多人,徒步开拔,向西康省进发。
  沿着成雅公路,他们三路纵队前进。"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去、去、去,到西康去,西康的人民期待着我们……",他们唱出了学子们的志气,也唱出了新战士的决心:"去解放西康受难的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最后消灭反动势力!"
  大队伍开拔前,校部特别指派组织科科长袁宝林带领行政处、各班事务长或管理员组成先遣队,遵照校部拟定的行进路线和日程表,先期出发,以便及时安排沿途的食宿和行军中的相关事宜。因此,当大队伍行军20公里抵双流县城时,各班的后勤保障工作业已井井有条地做好了。
  2月9日,从双流前往新津,间距25公里。这支庞大的队伍,笑着、唱着,在公路上一字排开,逶迤长达两三公里,像一条巨大的洪流,朝向祖国西南边区推进,但在三江口因人多船少,又有车马,所以过渡中耗费了许多时间,只好夜宿新津县城。当夜,地下党川西边临工委的负责人向校部通报了匪情动向:新津至邛崃之间,发现有小股土匪与胡宗南残部互相勾结,昼伏夜出扰乱社会治安,并抢劫财物。得此情报,副校长柳云十分警觉当即决定:全校行军暂停一天。次日晚上,校部通过电话,又与邛崃县军代表(县委书记)联系。军代表也确认:沿途有零散、小股土匪活动,但多拦路抢劫行人,大队伍通过问题可能不大。为此,校部开会商量对策,决定用一整天时间,完成新津至邛崃的行军任务,当夜赶宿邛崃县城。
  2月11日,先遣队仍提前出发,傍午时分,打前站的先遣队在越过邛崃高桥后约行2公里处,便听到前方的固原镇方向有枪声响起,又见一批身穿长衫、头包白布帕,手持长枪的人影在附近的竹林和房舍间三五成群地游动着。不一会儿,这些人就越聚越多,并且向身着解放军服装、肩挂步枪、腰佩手枪的先遣队连连射击,从而暴露了他们的匪徒身份,于是,10余人的先遣队,在袁宝林的指挥下,当即就地分散,各自隐蔽还击。敌我双方的枪战,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两三个小时。到下午3时许,西干校的大队人马也从高桥方面陆续到达了。……这时,校部传令:各班队伍,原地休息。警卫排长任彪令某班长随带6名战士继续向路旁的农舍搜索。
  在向前方搜索推进时,正面一坡侧的竹林中又射出一排冷枪。侦察班长立即匍匐于公路侧畔斜坡处观察地形:此间的路基横亘于坡脊之上,两侧的坡田随势倾斜着,远处是竹林环护的草顶农舍。其间,不时有穿长衫或包白头帕的人影晃动着。由于身份难辨,侦察班战士仍继续跃身前行,但刚一迈步,一梭子弹又从暗处射了过来。
  好在这时排长任彪带着两个班的战士也赶了上来。原来,西干校大队人马下午3时许进至距离邛崃的县城10公里的固原镇附近时,遇到一位遭路匪抢劫的货车司机,他说前面有二三十个匪徒打劫了两辆载烟的汽车。于是,校部一面令队伍就地休息待命,一面派警卫排长任彪领兵前往侦察。经过半小时战斗,他们以密集火力将偷袭土匪击溃了。
  柳云则骑马回高桥打电话与邛崃联系,但电话已经打不通了。警卫排向当地人了解土匪情况时,老百姓却说不清楚。考虑到上千人的三路纵队,加上运载行装和晋绥党校部分物资等辎重的40多辆胶轮马车,学校的大队伍首尾已经在2公里以上了。目标太大,而天色将暮,如若不能抢在黄昏前进入县城,学工人员的安全就会成为问题。于是,经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郭锡兰同意,校部决定:全校人员退回高桥--邛崃县的东面门户宿营,明日再入邛崃午餐。
  高桥是个小乡场,距县城约计20公里,驻有地方游击队。据十班学员钟铭祥回忆:"当晚,全校人员住在一所小学,我们这个班住在伸手可以摸到屋顶的一间土楼上。全班100多人,不分男女象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一个挤一个和衣躺下。"
  由于高桥至邛崃的电话线已被匪徒切断,无法与邛崃县委通话,而武装区公所和地方游击队又不了解情况。是夜,除安置学员休息外,全校干部及警卫人员轮流警戒放哨。校部负责人则忙着收集情况,分析情况,几乎通宵未眠。
  2月12日,各班"三更造膳、五更开拔"。拂晓时分,解放军第18军工兵总队一个营分乘7辆大卡车由新津方向开来。校部人员一招呼,车便依次停下。经过接洽,他们说:"新津一高桥一路已有不少土匪。我们的任务是保证这段公路的通畅。同时,校部也向他们通报了昨日遇匪的枪战情况,于是,他们决定保护西干校向邛崃和行军的安全。"
  但是,出高桥仅3公里左右,即有群匪向干校大队伍偷射出阵阵冷枪。在副校长和工兵营长的指挥下,干校警卫排与工兵营战士当即向两翼开展,进行防御性还击。同时,各班主任和干校部分人员则负责管理学员,并按班、组所编队列纵队前进,疾速赶路。起初,只有前方有枪声,不一会儿左右侧和后面也陆续响起了枪声。这就表明,西干校学工大队处于了群匪的包抄态势中。
  工兵营立即分头搜索还击,并将封锁公路的正面来犯的土匪击退,保护着干校学工人员得以沿公路络绎行进。但公路两侧仍不时有子弹从师生们的头顶呼啸着,间或还伴有手榴弹在远处炸响的回声。
  西干校师生已经面临了战火中的生死考验!
  而这些徒手的学员全是刚投身革命队伍的知识分子,毫无军事防御知识和技能,更未经受过任何战斗的考验。有的人从小到大,除了鞭炮声,连爆炸声也未曾听过。此时,他们散在公路上、坡地里,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只当是遇上了拦路打劫的普通土匪,所以少数体力欠佳的同学还有松懈情绪,居然不愿再快速地赶路了。
  交火1个多钟头后,匪徒果然从四面八方向公路附近的西干校队伍包抄合围。工兵营和干校警卫排以及邛崃游击支队的战士们虽然英勇抗击,但与三四千匪徒相比,是绝对的少数;而且,为了护卫千余名学员的安全,还不能远远地脱离大队伍,只能环护着大队伍边战边向县城方向撤退。据五班学员强子元回忆:
  "当我们隐蔽在公路两侧时,只见解放军战士三三两两地猫着身子从竹林院墙角下、田埂后向敌人射击,保护着我们这一千多赤手空拳的学员。当时,我们却如小孩玩鞭炮一样,既害怕又兴奋,怕的是子弹打着自己,兴奋的是能有幸目睹真正的战斗场面。忽闻马蹄声声,通讯员快马加鞭急驰而过。小鬼!有什么情况?!我们不约而同地高声呼喊着,有个战士挂彩了 。不一会儿,几个战士用门板抬着伤员下来。血!染红了军装的血,像一团火灼痛了学员的心。枪声渐趋激烈,子弹在头顶飞啸,公路尘埃飞扬。此刻,我们这群从来没有嗅过火药味的年轻人才意识到身处战争的严峻。而且,也隐约地感觉到今日面临的敌人,已非小股土匪。一下子,队伍像受了惊的野马群,一个个狂呼乱叫地跑开了。顿时,传来严峻的声音:卧倒!快卧倒!。同学们又趴在地上匍匐而行。"
  可是,两侧的土匪向干校师生进行紧逼,惟一的方法只能是冒着匪徒的枪弹勇猛突围。
  校部的命令一下,散在公路上、路侧土地里的师生,迅速向公路集中并奋勇急进,以便尽快摆脱匪徒可能形成的合围之势。可是,土匪的枪弹更加密集地射向散乱的学员队伍,致使学员开始挂彩、受伤了。第八班的女学员邹静仪,就是在这时被土匪子弹穿透胸部而倒在公路北侧的田坝里。据高克勤回忆:遵照校部缩小目标的命令,丁佑君所在的五班二组的13名学员,分散地沿公路侧的一条水沟俯身急行。她和杨咏秋、高克勤等人时而沿公路边的干水沟匍匐前进,时而以低窄的田坎地埂为屏障抄小道、避飞弹朝邛崃县城迅跑疾奔。
  在校领导和班干部的鼓舞下,他们互助友爱、彼此照顾,杨咏秋走不动时,吴家杰和王石芝两位男生扶着她继续赶路。突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吴家杰和杨咏秋的右腿被身侧飞来的一颗匪徒子弹相继击伤,热血涌流而出,顿时将身着的长裤浸湿。在旁的高克勤至今清晰地记得:我待在旁边束手无策,而佑君同志,她却机智而迅速地给咏秋扎紧了伤口,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地搀扶着她,奔向公路,在两位男学员的接应下,终于顺利地赶到了公路上的医务骡车,使杨咏秋的伤口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包扎。转身时,她又见吴家杰也已由学员们扶到并躺在另一辆骡车上,面色因流血过多而显苍白,没有穿袜子的小腿裸露着,被冻成酱紫色。她于是停下脚步,迅速脱掉御寒的大衣,小心翼翼地盖在那受伤的腿上,然后,才急忙跑着追上自己的小分队。
  恰好副校长柳云正站在公路中间指挥着。他的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红绸包着的小手枪仍像往常一样地插在腰间皮带上的枪套里,镇定自若地双手叉着腰督促掉队的学员赶快向前跑步跟上队伍,像眼前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学员们望着从容不迫的副校长,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可是,匪徒们一直围在公路的两侧,并占据着有利地形,向干校大队夹击、紧逼。大约傍午时分,大队伍冲到了一座石牌坊下。但那里接近匪徒的机枪阵地。机枪弹扫得公路上尘土飞扬,路的两侧又都是灌满了水的冬水田。师生们只有冒险从枪弹的间隙停射时疾速跟进,后边的土匪却又越逼越近。在柳云、郭锡兰和刘长健为核心的西干校各部负责人与各班班主任的鼓舞、指挥与率领下,在解放军战士有效火力的掩护下,终于将匪徒的狂射压了下去,学生们得以突过匪徒的封锁控制区段,相继沿公路进抵离县城7公里的东岳镇。大家分散地匆匆吃了简单的午饭,并等齐了辎重与伤员的运载骡车。
  这时,土匪却偷偷地包围了东岳镇,将大队伍与担负先行清路任务的工兵营隔开了。休整后的西干校队伍一出镇口,即遭到土匪们猛烈的火力射击。在西干校警卫排的护卫中,学工人员大队沿公路冲了一两公里路。又被武装土匪压逼、围困到公路旁边一大片坟园地内。环护在学工人员外围的警卫战士的弹药已经越来越少,只有被动地扼守着坟地外缘的四周道口,固守待援。好在此时学员们表现了临危不乱的遵令守纪作风,各自按班、组建制伏地待命。
  一个多钟头后,工兵营的大卡车终于开了过来,这时土匪慌忙退出公路,四散逃命,西干校各班学员队伍,在校部的指挥下,依次追随着大卡车沿公路向前疾进。
  到距离县城不到三四公里的五板桥头时,才发现土匪们已将十多米长的木桥上的桥板拆毁,只剩几根孤零零的梁柱,不仅马车不能通过,就是大队伍也难顺当而迅速地跨越,而且,匪徒还在制高点架设机枪封锁着桥头。行军队伍再次受阻。
  不久,任彪带着两个班的战士赶到了,立即与干校后勤工作人员在附近寻找材料,抢铺桥面,同时组织火力回击土匪的机枪扫射。
  这时,大约上千土匪又陆续从四面包围过来,修桥的战士又急忙冲出去抵御,掩护着大卡车前行。驾驶员小心谨慎地一辆接一辆地缓缓慢行,徒步学员则分批随车过桥。三辆载伤员的汽车小心翼翼地缓缓通过了,第四辆汽车也安然通过后,第五辆却在桥上卡住了,一侧车轮滑陷在桥梁缝隙间,将刚刚抢修好的通道堵塞了。后面的两辆卡车和辎重大马车都不能前行,匪徒们又趁势冲向马车,开始哄抢财物。
  在这敌众我寡、敌明我暗的紧急时刻,校部毅然作出应急抉择:放弃骡马车上的辎重和全部行李、衣物与食品,紧缩队列,搀扶伤员,绕过被匪徒封锁的桥头,从公路右侧的河渠上游寻找窄狭处涉水过河。
  随后,警卫排分派两个班的战士分头掩护未渡河的学工人员沿河渠上行,其余的留在桥边掩护后续人马。果然,河渠上游的狭窄处不过两三米宽,绿水悠然地缓缓流淌。看来水不算深,但又无法跳过去。淌水吧,数九寒天也得脱去长袍、裤袜。正在为难之际,不知是谁已经找来许多稻草捆堆置于溪水中间,形成一个支撑点。这样,只要加速跨跃,用一只脚在草堆上一踏,便可以立即跳到对岸。其间,五班学员吴谋正准备起跳之际,忽听他"哎哟"一声,身子便摇晃着直往后仰,身旁的强子元等同学,连忙跑上去搀扶着他,却只见吴谋的嘴唇微微动了一动,就闭上了双眼,面色也如土色一般,但胸膛的衣襟已被鲜血浸湿了一大片,鲜红的血仍在流淌着。
  据八班学员李国良回忆,副校长柳云"一边指挥武装部队奋力掩护,一边组织人员将鞍垫等物放入河中作为跳蹬,指挥师生迅速绕过桥头过河,向邛崃突围。这一天正值严冬岁暮,天空灰暗,逆风凛冽,战马嘶鸣,枪声不断。柳云同志身材魁梧,身着解放军冬装,腰佩短枪,站在河岸边,形象更加高大、目标更为突出,头顶上密集的子弹飞啸而过。但他不顾个人安危,昂首挺胸,坚定沉着,指挥着队伍安全突围,终于,他们冲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到达邛崃县城。
  "2月12日这一天,对于我们这一大群还没有脱下学生装束,刚刚走进革命阵营的队伍,就经受了一场严酷的战斗洗礼,这是终生难以磨灭的,但是,更难以磨灭的是对柳云的印象,特别是(他)临危不惧,站在五板桥头的光辉形象。人们常说,认识一个人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我们到西干校,只有10多天时间,很多同学还不认识他,但是,在生死关头的紧要时刻,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他那坚定、刚强像铁塔一样(的形象),表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鼓舞着我们每一位同学。
  "三个多月后,西干校同学纷纷走上工作岗位。很多同学在艰苦、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表现出革命干部应有的坚强和气节,涌现出一代青年楷模--丁佑君同学,以及像丁佑君同学那样的徐述怀、张开泰、申致中、亚马(藏族)等等一大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成长过程,就有柳云同志的教育、感染和影响。"
  这是极为中肯的分析与概述。
  在横越五板桥河渠的大队人马中,还有八班女学员邹静仪,她在突围时就被匪徒冷枪击伤了胸部,此时得助于同班同学的搀扶,强撑着赶路10来公里,坚持徒步赶到县城急救。此外,二班学员张子良还毅然地背着一位公路上偶然相遇的缠脚老太太渡河入城的。
  下午4时许,西干校1300余名学工人员,在解放军第十八军工程营和干校警卫排战士的共同有力掩护下,自高桥镇突围15公里,陆续进入了邛崃县城。时至黄昏,学员们绝大多数集中到城内的大戏院中了。
  据强子元回忆:进县城已是掌灯时分,先稍休息于邛崃剧院。解放军同志则忙着用行军大锅给我们煮面条,柴火劈啪光焰照人,云蒸雾漫,香味扑鼻。尽管只有红辣椒和盐巴做佐料,可对历经了10多个小时的战斗与突围奔劳的学员们来说,却是名副其实的美味佳肴了。 
   最后,柳云赶到戏台上,激愤地向全校学工人员总结道:"今天, 我们一千多赤手空拳的学员遭到大股蒋匪帮残余、地主武装和惯匪的袭击,经过8小时20公里的突围,冲破了重重包围,终于胜利聚集在这里。在这一严峻的考验中,同志们和学员们是勇敢的、坚强的,涌现了许多团结互助的好人好事,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我们胜利啦!"
  "但是……"他说到这里脸色下沉,声音悲怆而颇为内疚,"但是,从校部来检查,是我们麻痹轻敌了,总认为几个毛毛土匪算不了啥,这才导致了今天的损失。同志们和学员们有的负了伤,有的牺牲了,几十辆大车、财物和学员们的行李,都被土匪抢走了……"说到此,泪水充盈了他的双眼。旁边一位校部负责人振臂高呼:"血债要用血来还!""化悲痛为力量!""消灭蒋匪帮,解放全中国!"
  丁佑君也和师生们一道振臂齐呼:"血债要用血来还!……"
  会后,各班分组清点人员,汇集情况,继而集队转到邛崃县的省立中学宿营。每个班按分配的教室住宿。先遣队的同志们已经临时向各班教室紧急运送了许多稻草。这时,大家才又记起了一件事:被盖没有了!五班的100多名学员搬开课桌、板凳,在教室中间的土地上堆柴生火,四周铺开谷草为垫。他们环墙而卧,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挤着,以体温相互取暖。丁佑君等10多个女学员也在教室的一角相拥而眠。
  据日后查明:在蒋介石作出以四川为反共救国的最后基地的决定后,国民党省政府主席王陵基考虑到邛崃是联结川康的成雅公路上一大重镇,十分重视该县的应变部署,为此,特地建立了"邛崃民众自卫队"与"反共救国军"邛崃司令部,全县还集中了68人派往成都北校场国民党中央军校驻地参加"游击干部训练班"的突击集训;同时,又依靠当地原有地主武装,分别成立了"反共救国军别动队"、"西南反共七支队"、"山防大队"等反动武装,而且,邛崃、大邑一带的惯匪头目乔子均还聚集土匪编成为"川康挺进军"。
  1950年1月中旬,邛崃县人民政府曾召集原国民党的乡、保长集中县城开会,其中有些人却仍坚持反动立场,趁机秘密串联,阴谋策划,企图在县境发动集体叛乱。随后,他们纠合上述各支反动武装并胁迫了一批民众入伙,拉起了号称"五万武装"的叛匪队伍。2月初,便开始在各乡村中暗杀人民政府征粮工作队员,胁迫甚至枪杀不受要挟的农民,并抢劫粮库,烧毁民房,强夺耕牛,制造动乱,严重扰乱了初建的人民政权及其工作部署。同时,还以运输农副产品作掩护,偷运了一批枪支弹药和死心塌地的反共打手进入邛崃城内埋伏,企图在腊月26日(公元2月12日)举行全县规模的叛乱,并欲里应外合袭夺县城。当他们窃获千余革命干部的大队伍正在解放军的护送下由江津进入邛崃县境的消息后,即提前叛乱,将进攻目标转向西干校学工人员,11日夜,趁西干校退宿高桥镇之际,连夜调集叛匪、层层设伏偷袭,并割断电线、破坏桥梁、妄图一举歼灭这支行进中的徒手革命队伍,以期为叛乱的发动扫除这意外的威胁力量。
  子夜刚过,叛乱的土匪开始攻城了。他们企图以潜藏在城中的同伙为内应,从西城这原本空疏无人的省中校突入县城。
  随着攻城的炮声、枪声和呐喊狂叫声从四面响起,约计凌晨2时许,潜伏在省中校墙旁、空仓库院侧一公厕内的土匪伺机翻入仓库大院,当即被干校炊事班发现了,他们高呼:"抓土匪!抓土匪!"并一涌而上,追逐土匪。闻声而至的护士班副班长李万选急忙冲上去将前往省中校的通道口封锁住,以便瓮中捉鳖、关门打狗。随后,警卫排战士赶到后,群起枪击,几个土匪当场被击毙,并活捉两名,缴获美制卡宾枪一支。城外土匪见接应的土匪被消灭在城头,知道城中已有防备,慌忙后退,并放枪乱射,阻挡追兵。
  第三天(2月15日)午后2时许,援军赶到城外歼匪解危。消息传出,五班的部分学员上街去干校卫生所看望负伤的学员。途中互相自我介绍,男学员"第一次认识了丁佑君,她文静寡言,穿一件蓝色长呢大衣,短发,虽然在战乱之中,仍整整洁洁,给人一种少有的平静之感,""全校负伤的学员共有22人,除三班吴家杰、何运昌因伤过重,进邛崃县城经抢救无效而不幸牺牲外,其余20位学员都见到了。"卫生所长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干部戴月,他对负伤的学工人员精心治疗,缝合伤口,并千方百计寻找药品,终于使伤员大多转危为安。
  不过,千余师生的生活更是十分窘迫。为此,干校领导和邛崃籍学员分头向县人民政府及贸易公司临时商借食粮一批应急,又向驻地老乡借到被子20余床,先解伤员的御寒之急。
  在生活艰苦、土匪围城的困难之际,经同行的中共西           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郭锡兰同意,成立了临时校党委会,由柳云任党委书记,并召开校党委会议。作出三项应急决议:(1)委员的分工并开展工作,(2)全校暂留邛崃县城学习待命,(3)按系统建立校党总支及各支部委员会,以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同时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思想动员,明确要求共产党员在工作愈艰苦情况愈紧急的关头,愈要高度地发挥模范作用,实现党的领导,以期克服目前暂时的困难,度过当前的难关,并确保全校千余学员的人身安全。
  中共西康区委获悉西干校在邛崃遭土匪围袭的讯息后,当即自雅安急电川西区党委求援,并给西干校致电慰问,又指示有关部门尽力给西干校以衣、被等生活物资及经费的大力支持。川西区党委和军区也立即指示某部工兵师派出一个先遣连冲破重围,进入邛崃县城,并由土匪手中清回了西干校行李一部分,送交学员认领。次日(2月16日),解放军某工兵师廖师长、刘政委向西干校学工人员热烈拜年并贺新春之禧,同时介绍了敌情与追剿经过,还勉励学员:"这次土匪捣乱,是国民党匪特与一部分恶霸地主的反人民罪行。"同时,号召学员同志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完成学业,早日奔赴西康。
  2月17日,丁佑君和西干校学工人员在临邛崃度过参加革命后的一个阴历新年--庚寅年春节。不过,正如丁佑君等市女中和市男中的14 名同学集体给母亲同学的信中所介绍的:
  ……在我们到邛崃之后,学校仅能向县人民政府借粮来维持着我们最简单的生活。[开]头几天没被盖,晚上睡草,或熬整夜,后来由[于]同学的关系,我们可以轮流地享受到被盖的权利。然而吃的问题至今没有较好地解决,你们决没有想到大年初一的日子里,我们在吃酱油和[合]饭。近来算好些了,每顿有点汤汤水水的青菜、红萝卜吃;也曾吃过一日[次]肉,不过仅是少许。总之,生活是我们没有"享受"过的苦,但是,我们仍然咬紧牙齿,熬着,没有灰心,没有失望,相反地更坚定了我们参加革命的信心,努力学习的勇气!
  战火里学习 学习中成长
  1950年2月18日,在土匪围城攻击紧急状态中,根据西干校党委的果断决定,西干校各千余学员就开学了。
  从2月18日至4月12日,西干校向首期学员有计划地进行了剿匪与征粮的政策教育、国际国内形势教育、社会发展史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基础知识教育。
  但是,这是在土匪围城的严峻状态下进行学习的。正如时任干校运输队文书王政山后来回忆的那样:"在我们进驻邛崃城最初半个月的时间里,围攻邛崃城的土匪集结了4000多人,还从国民党残部集结轻重机枪和八二式迫击炮数枚,并同整个川西的土匪暴乱相呼应,嚣张气焰不可一世。"
  当是,为了稳定学员情绪,校部在学员中讲述了红军当年长征北上时,在四川爬雪山、越草地,终于突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地进达了陕北苏区,赢得了开辟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局面的伟大胜利,从而激发学员们战胜困难的政治热忱,提高了他们的觉悟与土匪一定会被歼灭的必胜信心。
  同时,为了协助农民生产,解决春耕困难,并锻炼学员们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西干校于3月2日开始帮助邛崃城近效区村民挖沟渠、修堰塘,以备春灌之需。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丁佑君接受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第一次考验与教育。3月3日,她给市女中的校友写信讲了甘苦与收获。
  亲爱的朋友们:
  离开你们快一个月了,在这个时间[期]中我体味了愤怒、哀乐的实在味道。在连续不断的事情中,带给我许多教训。放心吧!朋友们,在这革命的阵营里,我会坚强起来的。
  这次行军的详细情形以后告诉你们吧,现在我只大略说就是了。二月十二日那天,我们红色的队伍从高桥出发,走了大概八里路的样子,一群带有政治作用的匪特开始扰乱我们了。起初躺在河沟内(干的),心里没有一点恐慌;想到在这儿可以看见战争的真面目--这里是个战场的缩形。哪知越打越凶,同志们都没有战地经验,只要一听到枪声,不管远近就原地卧下了。在那时,打个滚儿、打卧下[的本领]真表现得头头是道。没有一个人不会的。解放军同志因人数少,又要掩护这一群徒手的学生,只得边打边前进(向邛崃)。我们也只得匍匐着走(爬)。三十几里的长途,我们在枪林弹雨中跑出来了,子弹不知道有多少回从头上飞过,可是那时也不知哪里来的那股劲儿跑完了三十几里路。
  在这里同学表现了互相友爱的精神,尤其是男同学背着受伤的女同学前进,有的甚至进了邛崃城又出城抢救受伤的同学。杨咏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救回来的。她被打穿了脚部,现在快痊愈了,也有几位同学牺牲了。反动派[用]这样残酷的手段来迫害学生,我们不会忘记的,血的债要用血来还偿!
  我们现住在邛崃,[到]雅安[的]路还不通,大概还有段时间才能到雅安。到邛崃后我们成了光人,只剩下身上一身衣服,连牙刷也没有一把。晚上盖的是稻草,早上没有办法洗脸梳头,在形式上我们这一群都是无产阶级了,可是思想上还不够得很。亲爱的朋友们!我要骄傲地告诉你们一句,在这情形下,我的革命决心,决没有动摇一点,革命本来就苦嘛。这几天来我们住在老百姓家里,可以四人盖一床被盖,生活比较正常,学校也在积极给我们想办法,解决衣服被盖问题。
  这样久没有给你们写信,想来会原谅。我给家里信也是欠资。现在刘教育长转回成都,托他带给你们一封信,我希望能从你们那里得到一枝钢笔写字也好,如没有便算了。有的话请交刘带回交我,他会在信上告诉你们他的地址。
  我的大衣本来是穿在身上,因为路上见着一位同学伤得很厉害,躺着没有衣服盖,我便把大衣给他了。后来他碰上土匪,我的大衣也就丢了。我不可惜这件大衣,只痛惜这个同志的牺牲。现在我和管琨他们几个住在一起,衣服都是这个脱了那个穿。你们近来的生活怎样,我还有许多话要谈,可惜没有纸了。
  致
  敬礼
  佑君上
  1950.3.3
  3月4日,西干校秧歌队在县城开展春耕宣传活动。文笔山上的匪徒又向城内发炮射击,两次炮击打死南街居民7人,受伤多名,击毁房舍10余间。
  其时,严寒尚未过去,学员们的住所窗户洞开、入夜缺乏被盖,炊事缺柴少火,进餐食具不足,生计颇为窘迫。高克勤还记得:"这时,在面临的恶劣情况下,有部分人已经产生了动摇,畏难情绪在蔓延着。开初,五班女学员10余人只有一床被盖,丁佑君和同学们只好分两批睡觉,一般说来是五六个人挤在一起,被盖只好用来暖暖脚。"但是,在与农民一起干活时,"丁佑君仍很使劲,她和男学员一样,挖沟渠、修堰塘总是争取干重活,不怕累、不怕苦。"
  虽然,中共邛崃县委与县人民政府竭力筹助,但由于城内存粮不多,仍只能部分解决西干校学工人员的食粮需要,所以,学员的口粮一度曾由每人每天1斤半递减至1市斤,最后配减到半斤,仍难以为济。后来,还是经过抽调的学工人员与县人民政府合组的武装征粮队多次出城辛勤工作,才运回稻柴12万斤,陆续分发给每个学员,安顿了夜宿的铺床垫被。同时,征集大米124000余市斤,烧柴共91000余斤,初步解决了吃饭问题。
  3月9日,西干校在县城的省立中学校举行了庄重的追悼"二一二"死难烈士大会。牺牲人员中,三位是晋绥南下干部,即:护士班副班长,中共候补党员李万选,炊事员马步超和警卫战士李怀娃:六位是学员:四川大学毕业生陈科忠、何运昌、吴家杰,成都师范学校毕业生吴谋,西南学院新闻系肄业生杨朝枢和成都市立中学毕业生李世铨。
  在会场上,丁佑君和学员们静听着领导的讲话、战友的致悼,悲痛与愤怒齐发,红心与忠魂同在。她的灵魂在净化着,她的内心在默誓着:化悲痛为力量,血债要用血来偿!
  丁佑君和五班的学员一道,随后来到县城西南角的广场上送葬。"记得他们的墓,头枕东方、面向西康。掩埋好后,大家整整齐齐地肃立墓前,鞠躬告别。这时,天边斜阳依依,而大家往回走的脚步却特别沉重。"不久,烈士墓便增至14座,数日后去,又增到24座。每座烈士墓前,均竖有一简易木牌为碑,上书烈士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所在部队、职务、牺牲时间、地点、是否党团员等。他们发现绝大多数烈士都是党、团员和干部。
  不久,丁佑君随五班学员集中到南街一户大宅。那里,小巷深深,苔藓斑斑,土墙剥落,花草稀疏,这幢楼主时已迁往楼房后的一个三合院平房里。五班10个组的百余人分住在木楼的两层,每层5个小组,每组一间屋。大家靠壁铺成相连铺位,中置木桌一张,条凳数根和菜油灯一盏,用于学习和讨论。
  这时,正如陈仁良的回忆所说:"后来,我们原成都市女中和市男中的同学联名写了一封信,向我们的母校求援,同学们热情地支援了我们,捎来了衣物和钢笔等用品,才解决了缺穿的燃眉之急。佑君比我们的年龄稍大,她在困难的情况下发扬了阶级友爱的精神,总是像大姐姐一样的关心我们和其他同学。记得那时我未穿棉衣,脚上只穿一双麻窝子草鞋,走到邛崃天气很冷,没棉衣也没有鞋穿,佑君和克勤主动关心,给我调剂到一件对襟旧棉衣和旧胶鞋,我穿在身上暖在心上,真是雪中送炭啊!同时,程国维和李文绶等高九班女友也给丁佑君寄出了一枝派克钢笔、信纸及几件内衣裤,还汇去几万元[旧币,折现币几元]供买日用品之需,并再次表态,若她愿意回来,将立即寄去路费。但是,她立即回信表示她坚决随大队前去西康工作。"
  食宿问题基本有了改善后,新的问题又来了。进城后,最恼人的是衣服换不下来,特别是衬衣和内裤,时间一长,不仅有汗渍臭气,皮肤奇痒,而且居然出现虱子来。此刻,多么渴望能洗个热水澡,换上一身洁净的衣服呀!可哪儿去洗澡呢!连洗脸的热水和面盆都没有。不过,穷则思变,办法终于被想出来:"变前队为后队"--把面衫和衬衣换着穿,先换下衬衣来洗。虽然没有肥皂,甚至没有热水,但洗一洗,晒一晒也就好多了。川西平原春后,中午的太阳暖洋洋的,觅一僻静处来个日光浴,顺便消除虱子也觉十分爽快。学员们还乐观地打趣道:"这是为革命捉虱,无比光荣啊!"八班学员杨先正也填词以记《忆秦娥》。有词为证:"春花月,迎风柳絮烟笼碧。烟笼碧,朝阳笑,漫天飞雪。绿茵毯上谈心得,太阳灯下嬉扪虱,嬉扪虱,袒胸裸背,瓮中捉鳖。"(杨先正《忆秦娥·绿茵毯上》)不过,这只限于男学员才能如此潇洒裸一回啊!
  3月16日至28日,警三团经过连日英勇战斗,全歼宋坝叛匪3000余人,其间,川西军区调集五个团的优势兵力在五面山展开,顺利完成合围任务,俘敌2000余人,缴获步枪4000余支,生擒叛匪纵队司令王子久等匪首3名,连以上匪官120多人。被叛匪掳去的7名参加武装征粮队西干校学员得到了解救。3月27日,在固驿镇召开群众大会,公判并处决了上述3名匪首。至此,邛崃县境的叛乱基本平定。
  这时,校部向六十二军借款1亿(旧币,合新币1万元),军鞋300双,西康区党委的拨款3000万(新币3千元)和川西区党委的增款5000万(新币5千元),先后由专人送到。从此,西干校寅吃卯粮的赊贷生活终结了。
  学员的学习生活是繁忙的。正如丁佑君致母校校友函中所告:
  "现在,我们学习时间是上午4点到12点半,下午1点到4点,早上有早自习。上课后听一次讲授,全校同学都坐在草地上听一个人作报告。我们先后学习了八九个文件。每星期六有检讨会,来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我们曾经整天地为邛崃农民修堰,春节也有宣传活动。你们想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愉快、有趣,怎样的活跃。"当然,也应该承认,干校的培养工作十分艰辛。刘长健、赵雯云回忆说:"当时,书报资料全无,仅在马襟子里装来了一份不全的一月份《川西日报》。我们便集中了许多干部的智慧,拟制讲授提纲。工作和学习需要的纸、笔、墨水买不起,在县府和邮局搜集了些旧帐本、旧书,翻过来作为学习、工作的笔记本,用染料配成墨水,没有油印机,到县府或县城部队去刻印。"
  有幸的是,解放军第五十四师政治部对干校给予了无保留的帮助。
  3月26日,西干校举行了第一次新团员入团宣誓大会。36位首批获准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新民员,在团旗下宣誓入团。这次建团时,干校党委定的方针是"个别吸收,打下大量建团的基础",其目的是重在教育全校学员。此举果然在学员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对丁佑君尤其如此。
  3月1日,干校党委委员、教育长刘长健向全体学员作了大报告--《青年团介绍》并号召全体学员在已有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创造条件争取加入青年团,但是,丁佑君并没有写入团申请书。这次她参加了新团员入团宣誓大会。会上,一位胖墩墩的女学员在宣誓之后,用她那激奋的略带颤抖的声音,十分真诚地说出了心声:"今天,我已不再仅仅是妈妈的女儿了,我要做党的儿女!"这话像一声春雷,震醒了学员们蛰伏的进取热情,丁佑君在暗中发誓:我也要和你一样,一定要做个党的女儿。在入团宣誓后,丁佑君向团组织递交了入团申请书。
  关于对青年团的认识,她如实地向组织敞开了心扉,其中,她写道:我认为,青年团是要求进步的青年的改造地方,是真真实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在每次讨论青年团的讨论会,我认为青年团不好,因为,我看见市女中的青年团员与群众脱了节,没有为人民做事。
  接着,她作了自我批评:"事后,我把这问题仔细考虑了一下,想通了成都未解放时,她们是民协的,因为在反动派压迫下,她们不敢公开工作。解放,她们就(转)入(青年)团了,我也就离开她们了(这是事后提到的)。我发觉这是我的错误,在没有把握一件事情弄清楚以前,随便乱说是不对的。我再把住在学校[市女中]军管会的一位同志康震健(他是青年团员)比较一下,的确是不错,如他总把工人们的工作自己做。"
  在这里,丁佑君既剖析了自己脱离白色恐怖的地下党外围组织的工作实际与处境去衡量与要求"民协"会员的这种主观、片面和随意性,更用自己身边的实例说明了青年团组织所兼有的先进性与群众人民性的两大基本特点。
  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件事实:1948年冬天,市女中高七班毕业了,地下党支部书记的职务转由高九班牛桂芳(牛耕)继任。李惠春奉派前往重庆工作前,她与牛耕进行了工作交接。
  对于丁佑君,她们表明了共同的想法。由于丁好德的影响,丁佑君在近来的反饥饿、反内战的斗争中表现出了正在觉悟中的动向中。这是可贵的,是值得进一步培养和考察的。牛耕在此时当选为市女中学生自治会主席,所以,接手地下党支部工作后,她以学生会名义开办了工人夜校,并且选聘丁佑君出任夜校教员。
  作为平民夜校的教员,丁佑君留下了一篇遗稿《记工友学习<约法八章>》,全文如下:
  晚自习号吹响以后,我随着黄同学走进了民教班夜课室,八九个工友早已把一切用具准备好了,每个人手里面都拿着一份印得不大清楚的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他们睁大了眼睛在用心读着。
  讨论开始了,由他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了,他们的心情是愉快的。《约法八章》正是他们自己心里的话,他们开始诉说着曾经在反动派[统治期]受的痛苦:"……是吗[嘛],国民党的兵来了,我们让还让不赢,还说[与他们]摆龙门阵……""解放了也更要加紧工作,并不是[工人翻身当家作主就]不做事了。"真是了不起,工人有了这样的认识,还愁中国没有出路吗?
  顺便说一句:市女中地下党支部原来是准备吸收丁佑君加入"民协"的。可是,1949年春末夏初,上级传达了党的决定:地下党和"民协"等党的外围组织,一律暂时停止组织发展工作。因此,丁佑君未能在市女中及时加入"民协"。
  丁佑君关于对青年团的认识,还同时道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辩证关系:青年团的先进性,一定有赖于青年团员们的模范作用来体现,因此,每一位团员都要时刻牢记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是青年团员--名副其实。所以,青年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青年团员之中的个别后进行为与个别青年团员的落后表现,这不仅是可以理解的现象,而且也并不能因此就不表示了或否定了青年团组织本身的先进性。
  也正是基于这种正确认识,丁佑君写出了自己的入团动机:我认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共产党领导的,为90以上的劳动人民服务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年的,也是要求进步青年改造的地方,因为青年应该有组织、有系统的。所以我愿在她的指导下,为人民做事。还有,参加了(青年团)可以在思想上随时警惕自己,不要松懈了自己的表现,也可使我的立场更为明确。
  正是带着为了革命而入团,为了不松懈自己的革命责任以及改造自己、坚定立场的正确动机,丁佑君向组织交出了自己的申请,同时,也交出了自己矢志革命的殷殷之心!
  如何改造自己?她表态说:"同学开讨论会的结果,同学们批评我态度欠严肃,学习上不踏实,思想(倒)是较正确,但生活紧张(中)对同学的互助还不够。"
  
  加入青年团学习成模范
  丁佑君的入团申请书转到了第五班班主任兼团支部书记王淑芳处。作为一个班主任,要管100多个学生,在那种条件下,她主要从生活上、思想上尽量的照顾他们,帮助他们。
  而第五班的100多学员中,大多数学员表现是好的,但也有少数人经不起考验,开小差跑了。所以,王淑芳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先进与后进这两种学员方面。尤其是2月19日阴历正月初三星期天下午过班上积极分子会后,更是侧重于发挥这些积极分子的作用。
  原来,头天柳云向全校干部与学员作学习动员报告,开始抢时间在围城中组织学员按计划地进行培训。次日,王淑芳便在住地小巷内一户阔宅门房集中了五班学员中的积极分子30余人开会。在讲话中,她强调:"你们都是积极分子!因为,入校以来,特别是经过二一二的考验,没有叫过苦,没有发过怨言,没有动摇过,表现很好,现在成郊战斗仍很激烈,生活还相当艰苦,学校已决定正式开始学习了,希望你们在学习上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扬互助友爱精神,帮助思想动摇的同学共同进步。"接着,干校以班展开选模运动,三天中共选出从成都到邛崃的行军途中所涌现出的互助友爱行军模范40余名。
  可是,丁佑君在总结行军的一次小组会上,她却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思想活动,并作了自我解剖:"虽然,通过一次小小的战斗,还是发觉自己也有动摇的时候,经过组织的教育,现在逐渐懂得了革命二字的真正意义及内容。" 而且,又主动帮助本组的王苹、王实芝这两位常常闹思想情绪的伙伴,并帮助她们克服了不良倾向。
  王淑芝读着丁佑君的入团申请书,边读边追忆着丁佑君:"开始给我没有突出的印象,她是平凡的。我对她的印象是:她穿着朴素,不像一般女同学那样喜欢打扮。她人很朴实,平时很少言语,较沉默,显得斯斯文文。但她的学习发言,说明她很爱思考问题。""她个性倔强,爱坚持意见。曾有同学说她固执"--从记忆中搜索出来的零星感性素材,在班主任的脑海里合成了上述的理性印象,读过了上述的对团认识的自我剖析与反省的记叙,王淑芳有了自己的判断:"实际上,这不是固执,而是说明她很有原则性,正确的东西她是坚持不变的。"
  3月29日,西干校教务处处长柳泉开始作《社会发展史》的学习辅导报告。因此,学员们转入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发展史学习,开始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4月1日,干校的学习代表大会宣告成立。接着,4月4日,全校举行大会,就学员徐勇的违法犯纪行为及其思想开小差的苗头进行了讨论。在讨论柳泉的学习辅导报告时,丁佑君诚恳地表示:"我是初来学员,我发觉自己一点也不懂。"为也培养她,班主任和团支部要她担任五班的学习干事。4月6日,副校长柳云就邛崃40天的学习,作了总结。9日干校举行了第二次入团宣誓大会,56人光荣成为批二批青年团员。但是,没有丁佑君,这时对丁佑君是一个具体而严峻的考验。
  4月11日,根据干校党委徒步行军奔赴雅安的开拔决议,柳云向西干校学工人员作了行军动员报告。入夜,解放军第五十师文工团为干校演出歌剧《刘胡兰》,以欢送西干校进西康。
  4月12日,在"二一二"两个月之后,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的全体学工人员又西进了,时日凌晨6时,在警三团的解放军护卫下,从邛崃城的南河大桥,便进入了丘陵地带。近两千的队伍,排成两路纵队,沿着黄尘漫漫的川康公路,蜿蜒前行。首尾四五公里,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4月14日,出名山县城继续西进,不过两三公里路便绕山盘旋着,两侧山峦苍翠,前方的山峰愈来愈近,悬崖峭壁举目可见,藤缠绕约束视野,老树峥嵘纵横,这里是未开发的原始林带。头顶的天越走越窄。路旁的山越走越近,最后,蓝天被群峰挤成了光带,宛如一条线缝镶在墨浓的山色碧树间,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金鸡关。走进金鸡关,学员们发现,开阔的西面山峰的崖壁上刻着五个染红的大字――西康省东界。走出四川了,学员们兴奋起来。
  "我们到西康了!"年轻的西康省首批革命干部们异口同声地欢呼道。从关上的垭口处,向雅安方向眺望,但见山峦重叠,森莽苍苍。碧绿的青衣江依山回旋流向东方,山下的河谷上田土平畴、村舍簇簇,通向雅安的川康公路在群山间迂折缠绕、时现时隐,宛如山腰间飘逸的金黄腰带。
  傍午时分,整队进抵雅安城垣。雅安坐落在苍坪山与青衣江的环护之中,西干校的队伍刚跨过宽约2米来宽,长约300米的铁索桥后,便受到在雅安的西康省党政军领导和雅安各界代表的热情接待。这次行程,杨先正填写的《忆秦娥·飞越索桥》一词记道:"邛崃别,花红柳绿春三月,春三月,风和日丽,水青山碧。金鸡关险轻装捷,羌江水冷索桥溧,索桥溧,莺歌燕舞,霎时飞跃。"
  丁佑君所在的第五班第六班学员住进了西大街国民党第24军的原军部。她和女学员们在一间空房,仍造地铺连搭,木桌一张,条登几根,围坐成学习室,夜里以菜油灯照亮,上大课则分别在南街一教堂和雅安中学大礼堂。
  六班班主任兼第六团支部书记楚一行回忆说:"第二天,4月16日,在文辉堂举行隆重的欢迎大会,省政府军区政委、党委书记兼西干校校长廖志高登台讲话,第一句话是同学们,吃苦了,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代表着胜利者的喜悦与自豪,代表着对党的领导同志的关怀、理解而萌生的欣慰和满足。"
  雅安,是有名的雨城,春夏之交每晚可闻夜来风雨声。大街是青石板路面,坑坑洼洼的,常积有水,列队而行的步履迈脚踩上破石板,污泥水浆便压喷四溅,有时,竟从脚侧沿裤管直飙及大腿,冷冰冰脏兮兮粘糊糊的泥水扰得人浑身不舒服。
  不过,西干校学工人员都领到了两套接管的24军黄色军衣,并配给一顶灰色解放帽,基本解决了师生们的衣物换洗的困难。同时,每个学员领到1.5公斤棉花,一床被面和床单。这时,丁佑君自幼便掌握的女工技艺得到了充分施展――她不停地为班内和组内的学员们缝制着被盖。这样,也彻底结束了共用被盖的日子。
  4月18日,西干校举行学习动员大会,号召开展学习竞赛。
  虽然,团支部在讨论丁佑君的入团申请书和自传时,认为她的《自传》上,对家庭情况写得不够清楚,没有在邛崃批准她的申请,但是,她并不气馁。
  同时,她听取团支部代表传达的组织审查意见后,就表示一定要反省:"我为什么没有坦白我家的历史情况呢?是什么道理?"并诚恳地剖析说:"以前,我们怕批评、怕别人说我的缺点,怕,就是我进步的绊脚石!"最后,她态度鲜明地向团组织保证:"这个思想包袱,非丢不可!"而且,在小组讨论时,丁佑君又结合《刘胡兰》歌剧的观后感,向组织和同学们表示自己的决心:"我一定争取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习刘胡兰的革命精神。"
  通过对《社会发展史》的系统学习,丁佑君认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并联系实际与思想加以运用,从而开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自觉武装头脑。
  在班主任兼团支书王淑芳的鼓励和帮助下,她又重新递交了入团申请书和自传。在《自传》中,丁佑君写出了对自己家庭出身的认识:"家里以经商为生(盐商),生活还过得差不多,还是有些剥削关系,因为,烧盐要雇用工人,商人本身也是剥削的。"同时,对自己作了剖析:"小学到初中的生活只觉得自己对,没有觉出自己有一点缺陷,直到入市女中后参加了自治会主办的贫民夜课班,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什么呢?她还举了事例,写到:"贫民夜课班乙组有一个学校的女工人――王子坤年岁已经四十开外,她的学习情绪是没有一个人不敬佩的。有一个晚上半夜后,生活教员查夜,发觉她还在路灯下读书,白天她也是一样的一面扫地一面念书。还有一次学校的食堂被水淹了,厨工们不顾命地去打捞桌子,使大家同学不致没有吃饭的地方。这些行动实在太感动我了,我明白这不是任何知识分子所能做到的,于是我轻视劳工的心理如何考上大学的意识慢慢地消除了。"
  这就是说,她学习社会发展的理论,懂得了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明确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规律,今天的中国新民主主义和明天向社会主义前进是历史规律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具体体现,认清了刚刚被推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社会里,充满了阶级剥削与阶级压迫,而自己父亲的经商卖盐也是具有雇工剥削行为的,因此,丁佑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同自己出身家庭划清了界限,从而站到了劳动人民的革命立场上了,在自传中,丁佑君严格要求自己,在论述了解放以来的思想转变过程之后,又如实地写道:"进了[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我也是迷迷糊糊的,直到我正式分到第七组后,对讨论发生兴趣,学习也加紧些了,于是我发觉我那种[去看看革命是否真的好]想法不对,革命本来就困难,有了困难应去克服,不应该旁观、消极(我的方法,就是加紧学习)"
  丁佑君再次向团支部递交了自己的申请书与自传材料后,便一心扑在学习与工作中了。因为,学校到雅安后,掀起了学习热潮。作为第五班的学习干事,她白天要主持班内各组的讨论,要听各组的汇报,并有针对性的拟定第二天的讨论题目。组会后,有时她还预习第二天的新教材内容。
  夜以继日的学习与工作,难免不体乏神困。同宿舍的好友关切地劝她保证起码的睡眠时间,然而,时间毕竟是个常数。此外,她坦率地剖白:"起夜不要紧,我们不及早准备,如何能帮助同学们呢?"有时在晚上工作结束后,五班学习委员还要开展工作检讨,或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在学习干事丁佑君的认真工作和努力推动下,五班全体学生的理论学习,在整体上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很大的收获。
  校团委审议团支部4月25日送走的《丁佑君同志入团材料》,原文如下:
  该同学是四川犍为县五通桥镇人,现年18岁,女,未婚,高中五期,一贯住学校,家有父母等十一口人。父经商,哥哥在电报局当职员,二哥在宜宾《川南日报》当记者。其余均是婆姨小孩子。房子一所,开一小堆盐[店]与别人伙着的。家庭生活是个不剥削别人[者]。
  (一)优点
  (1)自进学校表现是较平淡的,看不出什么优点,也看不出什缺点,只是感到还较老实、正派。自编入男生组后,就逐渐的要求进步,如在组里积极批评同学,帮助同学,同时积极写自传要求入团。第一次没有批准,又考验了一时期,她对不批准并未埋怨,反而更加努力,在这次的行军中表现很好。
  (2)一般说工作还热心,如在本组文娱、学习也较好,常抄听课笔记,批评人也较尖锐,劳动也好,要求进步心强。
  (二)缺点
  (1)有时处同学有点从感情出发,与自己好的就接近多,对落后的同学帮助不够。
  (2)学习上不够钻研,如抄笔记等,抄上也不多看,做事缺乏考虑。
  (3)工作的责任性(心)不够,如她负责本组文娱工作,当同学不愿时,她不想办法劝等,就算了。
  但是,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1950年4月29日,团组织批准丁佑君的入团申请,正式吸收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5月1日,西干校在雅安隆重举行了第三次新团员入团宣誓大会。会上,丁佑君面对青年团旗帜,与其他139名新团员庄重地举臂宣誓道:我志愿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遵守团的纪律,执行团的决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各种革命工作起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广大青年群众,为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建设,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奋斗到底。谨此宣誓。
  入团宣誓大会结束后,她向身边的一位学员讲述了自己的内心活动:我举手宣过誓了,以后就看我怎样保持这个光荣称号了!"了解她的丁好德回忆说"至今,使我记忆犹新的是她在入团宣誓典礼会上,她曾庄严地考虑了要做一个模范青年团员的问题。她在入团以后,曾来信说:……应该要求得高一些,我起先有点胆怯,怕自己做不到,但时间不允许我想得太多,最后,我勇敢地作出决定:努力。"所以,丁佑君加入青年团并不自满,反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和战友。根据同学中的意见,在一次班学习委员会上,作为学习干事,她严肃地检讨说:"同学们都说我们学习委员会中的几个同学都成了只会说不会做的人了,别人说我们太傲慢了,并说我们学习股的(成员)不好劳动,只讲得来劳动观点。我看我们还是改变一下工作作风吧。" 学委会的成员们认真地接受了她的批评和意见,立即改进工作作风。
  4月28日,《社会发展史》课程的学习结束了。这时,中共西康区委员作出了《关于第一期学员提前毕业的决定》。
  原来,1950年4月26日,西康省人民政府宣布成立,该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界四川,西连西藏,北接青海,南邻云南,即是维持祖国内地与西藏、云南等边界的天然纽带,更是西藏通往内地的重要通道。同时,境内山高沟深,河流纵横,交通极为不便,地广人稀,工作条件恶劣,新区工作亟需干部去开辟。
  区党委认真地分析了西康省的历史特点与政治、经济现状,并且意识到,作为紧邻西藏而又最后解放的新区西康情况十分复杂,这里是藏、彝、汉等多民族聚居区,历史上已经形成的汉族聚居区里,有封建势力割据称雄,拥兵自立,各霸一方,互难相属,加之大西南解放前后,国民党溃败后的散逃势力与潜伏人员,大部窜集于西康境内,他们迅速与当地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为害地方、鱼肉百姓,还不断地挑拨民族关系,恣意制造民族隔阂,以求掩护并从中渔利。并且,他们往往以互相欺诈、争权争利,甚至内讧、火并,从而在各地形成了复杂又幻变无常的政治与社会格局。
  此外,经过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支持,西康境内长期而普遍地种植着鸦片提取源--罂粟,加上国民党的各级官吏与当地豪绅趁机大肆兼营鸦片生意,牟取暴利,从而酿成了境内烟毒泛滥,以致构成了(大)烟、枪(支)、(土)匪、袍(哥)成灾,溃军、敌特为害的严重态势。这样一来,康区社会动乱不止,经济萧条,广大民众的生活极端贫困。所以,人民政权开展工作势将异常艰巨、繁重、复杂而困难。
  为了尽快开辟新区工作和建立人民基层政权的革命大局,中国共产党西康区委员会果断地作出决定:西康省人民革命干部学校的首批学员提前毕业,以充实各区,特别是四五十个县级政权的干部队伍。
  据此,5月5日教育长刘长健作《人民民主专政》的辅导报告。5月9日,校长廖志高作《政策问题》报告,向行将走上革命岗位的首批学员系统介绍并讲解共产党和人民政权关于新解放区的基本工作任务、政策原则与相关事项。
  5月18日,干校进行思想总结动员并就第一批学员毕业后的工作分配作了讲解。
  丁佑君写下了如下《思想总结》:
  一、我原来参加革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前进来的,共产党究竟怎样,我是很模糊的,只想着将来回家后向下一代孩子们讲解革命的伟大,也就是说我是如何的光荣。这完全是虚荣心的促使,处处都想表现自己对,对革命的真正意义,根本一点也不知道。讨论会上,我害怕大家知道我的弱点,笑我,所以我不发言,直到经过同学们的尖锐批评后,我才意识到非加紧学习不可。但是为什么不要知识分子来领导革命呢?我暗暗想了想这次革命决不会成功的。经过校长重复地讲,大家讨论,再配合了些实际的例子,我的怀疑才消除了。因此,在我的学习上,便大大替[提]高了一步,认识到不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根据就不能为人民服务。
  二、"劳动是伟大的前进的"这类话,我常常都听说。第一次劳动的机会来了,我跑去搬柴,但是搬第二次时,我就不想去了。检讨一下,又没有人说我好,也没有人说我坏。轻视劳动的人,并没有消除,也就是说没有真正建立劳动观点,只为一时的兴趣所支使。直到学习了《社会发展史》后,明白了劳动的伟大意义,再加上自己的亲自劳动的几次,体会到它的伟大,譬如搬米吧,不搬便不能吃饭。因此,我轻视劳动的观念,歪曲劳动的思想才纠正转来。
  三、始时,我很怕听"批评"两个字,我觉得被别人说一顿,多难受呢。但是我体会了它的好处后(如同学们批评我不说话……对我学习上都有很大帮助),我自己也拿起了这个武器。但是别人同我辩,我便妥协下来。想到你自己的错误你自己倒霉,于我有啥关系呢?这纯粹是一种缺乏斗争力的表现。不能作不疲乏的斗争。但是过了一段时期后,我发觉这是不负责的态度。别人批评了我,我的错误便会减少,但是我知道别人的错误却不说,对革命,对同志都不负责。所以我又战胜了我的妥协思想,重又开始尽自己最大努力来批评人。有时自己不高兴的时候,便又不开腔,但只要记起了这是不负责的态度,我马上就会说的。
  四、虽然没有反对过组织,但组织在我脑子里始终是模糊的,我认为没有组织,事情还是一样做得好。甚至认为青年团这些组织是有名无实的。因我看见一些青年团员什么事也没做(刚解放后看见的,后来才知道他们不是青年团员)。并且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被别人管着有什么意思呢?但是在我对革命的认识上,提高了一步后,我才知道革命必须在组织的领导下才能进行。参加青年团后,也就更证实了我以前的思想是错误的。
  五、自由作风、任性、爱面子等坏东西,至少纠正了90以上,以前我认为我之所以为我,就是我有自己的作风、习惯,并且又是些合乎时代要求的东西。但是在西干校的三个月中,确实使我认识到这是旧时代的,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尤其爱面子,是我开始时期不进步的最大原因。我痛恨它,决心把它丢掉。但是现在还残留着一部分,我希望在今后的实际斗争中,把它完全洗掉。
  六、缺点:残留着一般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作风,任性、爱笑、耍小圈子,对人以印象出发,作事没有计划,分析不清楚复杂事物的真相,没有主见,缺乏斗争力度,遇事图暴[报]复。
  丁佑君的《思想总结》,形象概括了她本人参加革命以来的思想动向与变化,具体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改造思想这一理论学习的指导方针,同时,认真严格地作了自我思想剖析,就参加革命的目的,对劳动的态度、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以及增强组织纪律性、坚定无产阶级立场、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等方面。都做出了深入浅出的梳理与总结,从而标志着百日的西干校学习,基本上确立了一个革命新干部的人生观、实现自己小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革命性转变。
  因此,小组同志对她的思想总结,做出了如下评语:"此同学在三个月学习中进步很快,思想前进,革命信心坚定,工作积极,如组织上给予工作均能完成,学习积极文件大课笔记抄写等,更有艰苦耐劳的精神,曾自动争取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在工作分配之前,校党委号召学员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于是,丁佑君和其他青年团员一样,写了申请报告,主动要求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昌都去。因为,她记得:在土匪围困的邛崃县城里,率军西进的解放军第六十二军副军长方升晋曾应邀于3月15日向西干校学员作过报告,此前,第五十四师张师长也来校讲过解放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与革命者应有的态度,此刻,方军长的话音还在耳畔回响:"我们,一定要解放全中国!要把革命进行到底!我就有决心进军西藏,喜玛拉雅山再高,我也要把五星红旗插上去,把山顶上的石头搬一块下来。"
  1950年5月23日,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隆重举行了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会上,丁佑君及其他各班的63人一道,当选为全校学习模范。她和杨泡一道,走向主席台,接受干校领导颁发的"学习模范章"。同时,还宣布了1045名首届毕业学员的工作分配方案,其中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384名。
  望着行将奔赴西康各地的首届学员,第六班班主任兼团支部书记楚一行在思考:"我们这批南下干部,与同学们差不多是同龄人。说实在的,我们当时的理论水平不高,文化水平不及同学们,既无专家,又无教授,只靠上大课分班辅导,分组讨论。由于不习惯听北方口音,听课时,学生们接受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可是,就这短短的几个月,便初步确定了革命的人生观,奠定了他们一生的政治基础。""几个月的学习,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为什么?"五十年后,他是这样分析的――
  ……可否这样认为一是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一方面形势大好,另一方面百废待兴,激发了同学们。
  同时,共产党的光辉形象,西干校干部工作作风、思想作风起着无声的启迪教育作用。直到今天,他们还念念不忘。那时,干部和我们同食一锅饭,同睡草堆堆,枪林弹雨中,干部们扶着小同学一起前进。有位同学记得:十八军工兵营一位战士,为掩护同学们,胯下部被子弹击中,同学关心他,他喊着:"你们快走"。很遗憾,不知这位同志后来命运究竟如何?活生生的教材,在他们内心爆发成巨大的力量!
  教学上,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培养有理想、懂政治的人才,收效甚佳。50年中,西干校1000多同学,我没有听到有触犯刑律的。
  另外,西干校同学生源素质较高,文化水平较高,大学生占了1/3,高中生占2/3,党的一声召唤,他们能离开成都,奔赴西康,赴汤蹈火,绝非偶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早已绝望,有的参加过爱国运动,有的读过进步书籍,有的甚至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如"民协"等。因此,这一批热血青年,在党的感召下,能全身心投入了伟大的事业。
  丁佑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分配工作的方案宣布了丁佑君和一些学员被留在青干班集训一周,于是,她又向全组学员建议"把多余的衣服捐出来,支援去康定的同学"。高克勤将自己的大衣送给了去康定的学员后,丁佑君又把自己的夹衣给了高克勤替换。
  在青干班里,她和高克勤及三班张淑群,六班马天华、朱革、九班的尹献才等一批分配做青年工作的学员,被西干校集中到雅安城的文庙中,共同接受有关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培育。张淑群回忆说:"当我初次见到她时,她穿着朴素,对人和蔼,有一种乐于亲近的好感。――我们在一个寝室,睡的地板,有的同学带的被子太少,她拿出自己的被子给同志们当垫絮。晚上,她怕同志们受凉,经常在醒来时给我们盖好被子。""课余时,她喜欢钻研文件,《新民主主义论》等书籍经常放在她的身边。""在分配工作前,组织上问她愿到什么地方去!"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什么地方需要我,我就到什么地方去。
  尹献才的回忆说:"在青干班中,那时她才18岁,但为什么又有不少人称她为大姐呢?因为她善于团结同学、关心别人,宁愿自己吃亏,不愿他人受苦。由于她的言行像大姐,所以都不自觉地尊她为丁大姐。"
  分配前,有位女同学被组织调任康定工作,康定冷,佑君把自己的毛绒衣和一件长衫送给了这位同学。
  5月末的一天,干校宣布青工学员的分配去向:丁佑君、高克勤、等到西昌,马天华和朱革去康定,散会后,丁佑君找到朱革说,康定很冷,你把这条围巾带上。朱革一想,这是女儿家的私物,多不好意思,便忙推道:马天华是你市中同学,还是给他吧。于是,马天华只好从丁佑君手中接过她的天蓝色围巾。
  6月上旬,丁佑君和分配在西昌的学员启程奔赴工作岗位了。
  
  
  
原文2002年 发表于丁佑君母校  浏览:1322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3/27 17:17:5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2022年9月(918野蔷薇)《为人民服务》的诠释:丁佑君游街抗辱(收藏于2022/9/16 11:48:33
写在丁佑君烈士牺牲70周年之际为了忘却的纪念 ——丁佑君精神内核(918野蔷薇)(收藏于2020/9/17 16:19:12
建国70周年丹娘de化身 ---丁佑君[918野蔷薇(原创)](收藏于2019/7/1 20:02:09
918野蔷薇为女英烈们说一句姊妹篇(收藏于2015/4/22 13:16:32
文/巾帼颂歌白玉一样纯洁,钢铁一样坚强---揭秘高缨长诗《丁佑君》密码(收藏于2014/5/30 13:29:18
解秘丁佑君[解秘丁佑君] 平凡的伟大(收藏于2013/3/1 19:14:22
巾帼颂歌丁佑君,不应是“空洞”符号(收藏于2012/4/12 20:06:53
918野蔷薇党和人民的好女儿丁佑君(收藏于2011/5/5 20:21:55
建党90周年纪念党和人民的好女儿丁佑君(巾帼颂歌原创)(收藏于2011/3/5 20:42:34
纪念丁佑君烈士牺牲60周年[活动主题]: 走近丁佑君,体味无私奉献伟大(收藏于2010/5/1 10:18:3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巾帼颂歌《丁佑君鲜为人知事迹的背后》――[巾帼颂歌](访问37460次)
建党90周年纪念党和人民的好女儿丁佑君(巾帼颂歌原创)(访问29514次)
N巾帼之典范-丁佑君烈士(女烈重现)(访问24263次)
野蔷薇写在丁佑君牺牲52周年之际(访问19978次)
918野蔷薇党和人民的好女儿丁佑君(访问17952次)
N感天动地丁佑君(访问14364次)
《丁佑君》《丁佑君》系列三:干校获真理(访问13228次)
巾帼颂歌(版本)丁佑君烈士简介(访问10918次)
918野蔷薇[60周年]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记心中的丹娘丁佑君(918野蔷薇原创)(访问10227次)
巾帼颂歌丁佑君,不应是“空洞”符号(访问955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李得文选评论(评论于2024/2/15 2:53:31
巾帼颂歌“舍身取义”的崇高品质。(评论于2022/9/21 10:25:24
茵音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2/24 11:31:15
918野蔷薇平凡的伟大(评论于2022/1/31 15:30:54
刘羽西完美是什么?(评论于2022/1/9 17:03:0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