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张惠娟纪念馆

说白居易及其《琵琶行》——读《毛泽东年谱札记》之十三(下)

朱永嘉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讲到自己少时刻苦读书的情况,其云:
  “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
  可见其从小就苦学力文,他叙述自己的出身和仕宦经历:
  “家贫多故,年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在《秦中吟·序》中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其中若《重赋》、《伤宅》、《立碑》、《轻肥》、《歌舞》、《买花》皆因事而作,一事一歌,其所以歌之者,因事以动情。他在元和初所作《策林》六十九有言:“大凡人之感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行于歌之诗矣。”这就是歌诗来源,有见于不平之事,不平则鸣,其所以鸣为有足悲情者,他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还说:“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那篇《琵琶行》,还不就是“群分而气同”,他与琵琶女之间“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还不就是如此吗?二人“形异而情一”,一遭贬谪,一为弃妇,以乐声相应,以情而交感。这就是《琵琶行》这篇作品产生的源泉,没有“声入”而“情交”,何来我们今天读到的这篇千古相传的《琵琶行》呢?
  类似《琵琶行》的题材,在白居易的作品中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第一篇,《白氏长庆集》中还有一篇《夜闻歌者》的诗文,其内容如下: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是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白居易由太子左赞善大夫从京城贬谪至江州任司马,那年秋天,他从长安出发,经蓝桥驿,由陆路到襄阳,然后走水路由汉水到鄂州(今湖北武昌),夜宿鄂州,闻邻船有歌者,有感而作此诗。该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元和十年的秋冬之际,白居易到达浔阳之前。如果仔细体味诗的情调,白居易描写歌女难以诉说的悲哀和痛苦,实际上哭诉的何尝不是自己遭遇之不公和委屈,他描绘歌女容颜如雪,何尝不是表白和诉说自身的清白。诗歌因事而发,一事一歌,那个时候他在政治上遭遇不公,却无法诉说啊!那个歌者虽然“一问一沾襟”,最终还是“低眉终不说”,这个不说,既是歌女之不愿说,对白居易而言,此时此刻在诗歌中也不能明说的。《琵琶行》的创作比《夜闻歌者》要晚了一年,二者之区别,《夜闻歌者》是不说,《琵琶行》则借商人妇之口说了,那个说也只是喻指,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作者所以动情的原因是自己的谪迁之意,正是这一点才有最后“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那么白居易《琵琶行》写作的意旨亦在于抒发受到不公贬谪的胸臆。
  再说借遗妾比拟诸臣的诗人,不止白居易一人,与其同时的还有刘禹锡,他也是在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因为写了一首《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的诗,得罪了执政,于是复出为播州刺史,后来因为有老母需要侍奉,改授连州刺史。文人多因文字获罪,不能直言相争,只能在诗歌中以遗妾作比喻来诉说自己的委屈。那时刘禹锡亦有一篇《泰娘歌》,与《琵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只录诗之引文于下:
  泰娘本韦尚书家主讴者,初尚书为吴郡,得之,命乐工诲之琵琶,使之歌且舞。无几何,尽得其术。居一二岁,携之以归京师。京师多新声善工,于是又捐去故技,以新声度曲,而泰娘名字,往往见称于贵游之间。元和初,尚书薨于东京,泰娘出居民间。久之,为蕲州刺史张逊所得。其后逊坐事,谪居武陵郡。逊卒,泰娘无所归,地荒且远,无有能知其容与艺者,故日抱乐器而哭,其音焦杀以悲。客闻之,为歌其事,以足于乐府云。
  泰娘也是擅长琵琶和歌舞,可见这是当时流行的伎艺,因而当时叙述琵琶乐声的作品也很多。白居易《新乐府》便有《五弦弹》一文,这里面对琴声的描述,也能找到《琵琶行》的影子,如:“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铁击珊瑚一两曲,冰泻玉盘千万声。”“曲终声尽欲半日,四坐相对愁无言。座中有一远方士,唧唧咨咨声不已。”在《琵琶行》中,便更加向前跨了一步,不仅描绘演奏者的音响,而且把声音与演奏者的感情也融为一体,若“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这弦声诉说的不仅是商人妇,也是作者自己蒙受冤屈而被贬谪的那种失落而又无奈的表白。“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传达的正是作者内心的哀伤,这样的感情表露既可以是爆发式的嚎啕大哭,也可以是默默的无声掩泣,与《夜闻歌者》中“泣声通复咽”的情景相似。《琵琶行》与《五弦弹》这两首诗中描述音响的词语也是相通的,有的更向前推进了,“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冰泻玉盘千万声”更加生动而形象。对于曲终场景的描述,《琵琶行》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当白居易请求她再弹一曲,并为她写作《琵琶行》时,“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诗人的情感似海浪叠起,一浪高过一浪。毛主席最为赞赏的就是最后这二句,那个结尾比《五弦弹》的结尾要集中而有力得多。在《琵琶行》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尽力倾注了自己的情感,才是作品能长期打动人心的原因,作者自己不动情,怎么能打动读者呢?比较《五弦弹》、《夜闻歌者》、《琵琶行》这三篇作品的关系,可以看到作者创作演化的过程,反复地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真金,好的作品同样如此,这个真金就在于作者情感的演进,如果作者没有被贬谪到江州的不公经历,就不可能有《琵琶行》那样千古流传的名篇。
  元稹也写过一首描写琵琶演奏的诗歌,那是他在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写的《琵琶歌》,叙述了一个演奏者李家管儿的故事,白居易《琵琶行》中也能找到与这首诗歌相通的句子,如该诗中有“霓裳羽衣偏宛转”、“六幺散序多笼撚”、“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断弦砉騞层冰裂”等句,《琵琶行》中都有对应的句式和词语,从情感上讲,《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表达的情感要更深沉一些。也许《琵琶行》是白居易向元稹《琵琶歌》挑难的作品,诗歌正是在诗人之间互相唱和,也是互相挑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创新离不开继承,总是在原有台阶上再跨一步,创作过程中不要把雷同都简单化地称之为抄袭,只要在原作基础上向前跨进一步就是一种进步。不能把诗歌完全当做历史真实去追求那种历史的细节考证,那样会把作品碎片化了,我们也无法从中得到诗歌给人们带来的美感。通过作品,我们既要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更要感受作者美好的心灵,让读者与作者能够穿越时空真正在心灵上互相理解和感应,这也是作者期望于后人的。白居易在《戏赠元九李二十》中说“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这就是那个时代士子们对自身价值最高的期望了,这一点也正是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应继承如何为人、如何作文的最珍贵的传统文化财富。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文三个类型,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他早年的作品大都属于讽喻诗,这是最宝贵的现实主义作品。贬谪以后以感伤诗为主,这也是他迫于环境不得已而委婉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心志。晚年则以闲适诗为主,反映了他为了生存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再像早年那样干预控诉世间种种不平之事,那就很困难了,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他才能生存下去。他终年七十五岁,在当时也算长寿老人了。他的闲适诗,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如今我也已八十六了,白居易六十六岁十月中风,我去年冬天也中风,脚走路不便了,读他的《病中诗十五首》既有同感,也是一种享受。其序云:
  开成己未岁(公元839年),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冬十月,甲寅旦,始得风瘅之疾,体矜目眩,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时而至耳。余早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疾观身,果有所得。何则?外形骸而内忘忧恚,先禅观而后顺医治。旬月以还,厥疾少间,杜门高枕,澹然安闲。吟讽兴来,亦不能遏,因成十五首,题为《病中诗》。
  今摘录数首于下,亦有趣味,病痛也能歌之咏之。
  《初病风》
  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肘痹宜生柳,头旋剧转蓬。恬然不动处,虚白在胸中。
  《枕上作》
  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甘从此后支离卧,赖是从前烂漫游。回思往事纷如梦,转觉余生杳若浮。 浩气自能充静室,惊飙何必荡虚舟。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若问乐天忧病否,乐天知命了无忧。
  《病中五绝》之一
  世间生老病相随,此事心中久自知。
  今日行年将七十,犹须惭愧病来迟。
  《病中五绝》之三
  李君墓上松应拱,元相池头竹尽枯。
  多幸乐天今始病,不知合要苦治无。
  《病中五绝》之四
  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
  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
  《病中五绝》之五
  交亲不要苦相忧,亦拟时时强出游。
  但有心情何用脚,陆乘肩舆水乘舟。
  这几篇作品,对老人发病状态之描绘极为真实生动,中风倒下以后一片“虚白在胸中”,醒来以后,四肢动作都不方便,先是长期卧床,好在“乐天知命了无忧”,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来面对病痛和生死,要自己照顾好自己,“身作医王心是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老脚先老,走不动了,在诗中亦有反映,那就是“足软妨行便坐禅”,调适好自己的心情,与先前已故之元、李二好友相比,自己活着也已是幸运了,只要心情好,还得强出游,“有心情何用脚,陆乘肩舆水乘舟。”
  从发病到去世,白居易还有七年生活在病中,他在《饮后戏示弟子》一诗中,有那么几句话,叙述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吾更有一言,尔宜听入耳。人老多忧贫,人病多忧死。我今虽老病,所忧不在此。忧在半酣时,樽空座客起。”他还告诉同龄人怎么看待老病的态度,有诗题为《对酒闲吟赠同老者》,其诗云:
  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远行将尽路,春梦欲觉时。
  家事口不问,世名心不思。老既不足叹,病亦不能治。
  扶持仰婢仆,将养信妻儿。饥饱进退食,寒暄加减衣。
  声妓放郑卫,裘马脱轻肥。百事尽除去,尚余酒与诗。
  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不独适情性,兼用扶衰羸。
  云液洒六腑,阳和生四肢。于中我自乐,此外吾不知。
  寄问同老者,舍此将安归。莫学蓬心叟,胸中残是非。
  人老了,对世事要超脱一点,个人过往的是非得失不要都放在心上,与自己过不去。他还有一首诗题为《达哉乐天行》,表达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诗的最后几句云:
  “吾今已年七十一,眼昏须白头风眩。
  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
  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安稳眠。
  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
  即使到了最后二年,他七十三岁时,还不忘为社会、为子孙做一点有益的好事,他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楫,有诗《开龙门八节石滩二首》,今录其第二首于下: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这便是白乐天晚年最可爱的地方。(全文完)
 浏览:44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6/5/15 14:02:2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朱永嘉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念(收藏于2021/9/27 9:45:34
朱永嘉关于8、9月美国疫情发展的形势及其在各方面的影响(收藏于2021/9/27 9:44:54
朱永嘉塔利班逐渐走上正轨——阿富汗局势观察之二(收藏于2021/9/27 9:44:09
朱永嘉塔利班为阿富汗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阿富汗局势观察(收藏于2021/9/27 9:43:25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9/27 9:42:39
朱永嘉美国目前面临的债务危机(收藏于2021/9/27 9:41:41
朱永嘉德尔塔新冠变异毒株使美国面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灾难(收藏于2021/8/30 13:26:37
朱永嘉毛主席关于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秘密报告的态度(收藏于2021/8/21 9:15:03
朱永嘉毛主席晚年对生离死别的情感流露(一)(收藏于2021/8/9 19:16:53
朱永嘉转载:近期惊动全网的三大政策突变,在一个闭门会上说透了背后逻辑文化纵横(收藏于2021/8/3 10:51:1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朱永嘉从毛泽东三读《晋书?刘牢之传》说一下为人的操守问题(访问13966次)
朱永嘉关于宇文泰与苏绰的对话(访问13293次)
朱永嘉金山卫与乍浦一日游(访问9110次)
朱永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访问8792次)
朱永嘉在求真中求是——纪念谭其骧诞辰一百周年(下)(访问8251次)
朱永嘉读王安石诗《元日》(访问7354次)
朱永嘉释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访问6972次)
朱永嘉当年毛泽东向全党推荐枚乘的《七发》今天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访问6651次)
朱永嘉祭亡妻张惠娟文(访问6131次)
朱永嘉评《国庆六十周年前夕一位老同志的谈话》(访问595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2/12 11:36: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8/6 23:30:1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7/16 2:25:38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10:50
ch001558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15 12:08:2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