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翼王坪 - 石达开纪念堂
千秋家国梦
9837号馆文选__本馆石达开文章总目和链接__事迹、考证、讨论、感评

太平天国时期大成国起义述论

广西文史编辑部

  由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等倡议于广东佛山并建都于广西桂平的大成国起义,是十九世纪中期继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在南方爆发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义军横扫粤桂两省,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与反动腐朽的清王朝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在我国农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绚丽而悲壮的篇章。本文拟据有关史料,对起义始末略作述论。
  一、佛山首义南粤震荡
  鸦片战争后,地处南疆且在战争中首当其冲的粤桂两省,成了社会矛盾的汇合点,成为全国阶级斗争最尖锐的地区,广大劳苦大众由于不堪忍受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的野蛮掠夺和残酷剥削,纷起抗争,特别是天地会武装起义,如燎原星火,到处进发。1851年1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那些被诬为“股匪”、“党匪”的会党斗争更为蓬勃发展,在广西, 1852年吴凌云在新宁州(今扶绥),胡有禄、朱洪英在南宁,李文彩在横州(今横县)分别发动起义,接着,范亚音在容县,黄鼎凤、覃亚晚、廖社养、梁培友、任文炳、罗华观、姚新昌等分别在西江水道和沿江的贵县(今贵港)、桂平、平南、藤县、苍梧一带开展反清斗争。
  在广东,以天地会为主体的反清起义多达400余次,遍及40余县,所谓“广东群盗蜂起,攻城掠野,所在皆然”。1851年,阳山天地会支派“沙包会”首领王萧氏率众发难。 1854年,潮州府属各县天地会在陈娘康等人的领导下纷起举事。而在珠江三角洲,“人人艳说粤东金田村拜会事”,数万会众“数百为群,公然白昼结拜”。整个南粤堂会蜂起,一场大革命已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革命形势的发展,使起义的时机臻于成熟。太平天国为了配合北伐和西征,夺取富庶的南方,切断清军兵饷接济,开始积极联络和策动南方的起义。1854年,太平天国冬官正丞相罗大纲派使节卓杰生回粤与天地会首领何禄、陈金刚联系,据说天王密使还会晤了另一天地会首领李文茂”。天国使者把天地会众视为自己的“真朋友、真兄弟”,协助他们周密筹划,从而直接地推动了广东洪兵大起义的爆发,故咸丰谕:“江南逆匪,潜遣伙党回粤,勾结丑类,同谋滋事。”
  1854年6月10日,何禄在东莞石龙圩首先发难。7月5日,天地会首领陈开率会众在佛山石湾附近大雾冈¶サ墓澎裘砬凹榔焓氖Γ计鹨濉3乱浴疤健蔽牛猿啤鞍捕沉焖礁髀繁砉芾砹糕谜刑侄荚А保手诠フ挤鹕剑⒃诰绿蒙枇⑵鹨宓闹富踊亍级礁枇⒔⒃А⒍级健⒕Α⑾确娴染啊!捌鹨逶醋苑鹕剑幼冉ゴ蔚较缂洹保鹕狡鹨褰铱四戏胶浜淞伊业奶斓鼗岱辞逦渥按笃鹨宓尼∧弧?
  佛山起义后,广东各地会党“约期皆反”,并迅速形成了几个中心:在广州地区有李文茂、甘先、周春、陈显良、林洸隆、关巨和何博奋等领导的起义;在西部肇庆地区有陈荣、伍百吉等领导的起义;在北部韶州地区有陈义和、葛耀明等领导的起义;在东部惠潮地区有陈娘康、郑游春、吴忠恕、翟火姑等领导的起义;此外,在嘉应、高、廉等州还有规模不等的起义,南粤大地呈现出了一派“千村万落尽红旗,汝不红旗何处走”的景象。
  起义军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发展至数十万人,他们蓄发易服,头裹红巾,腰缠红带,并保持天地会的组织形式,对内称“洪门”,号称“洪兵”。洪兵“旬日之间”先后攻克府州县城达40余座,几占全省之半,史称“西至梧州、北至韶州,东至惠潮,南至高廉,贼垒相望,道路梗塞。””省城广州处在人民起义的包围之中,“几乎是清朝政府在广东全省唯一据有之地”,清廷统治受到了猛烈的冲击。7月20日,广州地区的各路义军以陆师20万、战船数千,从陆路水上对广州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围攻广州是洪兵起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是时,陈开统军10万以佛山为基地自西南北上;李文茂率军数千以佛岭市为大本营,进扑西门;陈显良以三宝墟为后应,率众约3万从燕塘进攻东门;甘先由江村越萧冈至三元里,攻打城北炮台;林洸隆“隔江陈兵,遥为声援”;关巨、何博奋则拥“海艘数千,环逼省河”。义军从四面八方“环逼省垣”,形成了咄咄逼人的进攻势态,而此时城内清兵不足1万,府库告罄,广州在兵饷两难之中,“策应维艰,战守非易”,其势危若累卵。
  广州战役是洪兵在形势十分有利之下,以优势兵力组织的一次大规模攻城战,但该役中洪兵也暴露出了其分散性的致命弱点。围城时虽有“以陈开首事为盟主,远近听其号令”之说,但实际上“贼魁难以号令其众”,各队伍之间各不统属,互不配合,既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和指挥,更难以实现协同作战,20余万军队或一路单独进攻,或几路分别行动,各自为战,致使三次攻城均遭挫折。
  与此相反,广州清政府在兵临城下之际,却能利用义军的弱点,组织有效抵抗。两广总督叶名琛“竭力调兵筹饷”,将派至湘赣桂边界的绿营调回,又责令地方组建团练,并从各地雇募兵勇近5万人。清军依托广州城墙高厚、炮台环列的有利条件负隅顽抗,先拦截“众号十万”的陈开军于佛山,然后集中兵力,以先分其势,复截其援的战术,将围城三路义军各个击破。12月7日,叶竟一反虚骄自大故态,照会英香港总督包令,请求其“在执行剿捕此等逆匪的重大计划时”给予“合作”。13日,包令率五艘军舰开赴广州。中外反动派此次勾结虽因叶对洋人的疑惧以及侵略者在达到“修约”目的前尚需伪装“中立”而未果,但英军舰游弋珠江。尤其是一些外商“每以舱艇等船”帮助运输军需民用物品进城,对义军围城起到了破坏的作用。1855年1月,清军攻占佛山,3月8日,陷新造,历时7个多月的攻穗战役终以洪兵失败告终。
  广州解围后,叶名琛下令:“凡昔通匪者,吏民格杀勿论”,反动派随即对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不讯口供,捕得即杀,有如牛羊之入屠肆”,广州及附近地区尸首“纵横遍地”、“流血成渠”,惨遭杀害的群众“至数十万人”,全省“生灵之伤于官军手者百余万人”。但是,义军并没有被敌人的屠刀所吓倒,他们撤广州围后,一部分在何禄、甘先等人的率领下北上湘、赣,汇合太平军,继续转战在东南各省;而陈开、李文茂两军则会师南海县九江堡,然后西进肇庆,与活跃在西江的梁培友义军联合,继续开展反清斗争。
  二、转战广西定鼎秀京
  广东是清朝在南方的统治重心和帝国主义侵华的桥头堡,反动势力比较强大,而与此毗邻的广西,情况却迥然不同:“粤西山多田少,地瘠民贫”,这里土地更集中,封建剥削更苛重,吏治更腐败,因而是各种矛盾的集合点,是江南各省阶级斗争最复杂最尖锐的地区;此外,广西地处边陲,“苗壮杂处”,山险水恶,官府鞭长莫及,是封建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广西的这些有利因素,为会党积聚革命力量并开展反清斗争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从而使其不仅成为会党起义“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的“多盗之都”,而且成为南方革命力量的汇聚地带。
  1855年5月,清军从东西两路夹攻肇庆,义军在腹背受敌、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决定向广西实行战略转移。23日,4万余义军乘船千余艘,从肇庆出发,溯西江而上,进入广西。清政府兴师动众,围追堵截,企图扑灭革命,但是,义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破梧州、克藤县、过平南,占据桂平大湟江口。6月4日,义军对浔州府城(今桂平)发动了围攻。守城清兵粮尽援绝,坐困空城。9月27日,义军从南门攻入府城,击毙官兵无数,擒斩知县李庆福等数十名官吏,知府刘体舒服毒自尽。
  洪兵剂熹背呛螅婕唇⒘伺┟窀锩ǎü拧按蟪伞保旰拧昂榈隆保匿敝菸阒莞鹌轿闼兀凿背俏迹菩憔醺栌诰筛?今桂平镇中心小学),同时设官分职,中央设王、公、侯、学土、将军、元帅、司马;地方设知府、知县等,并征收赋税,铸造“洪德通宝”钱币。陈开称镇南王,李文茂、梁培友分别为陆路和水路总管。
  大成在立国之初,即面临着一个错综复杂的局势:一方面是秀京西、东、北三面受困:清提督惠庆驻师桂平蒙墟,切断了西面陆路通道;右江道张敬修屯重兵于平南,封锁了其东下水上门户;尤其是武宣知县朱尔辅和右江道黄辅相恃柳州作后盾,“督重兵屯守”黔江要隘弩滩和碧滩,从北面威胁秀京。另—方面,在郁江上游和秀京南面,会党斗争却是方兴未艾,黄鼎凤、李文彩义军活跃在贵县、横州和永淳(今横县)地区,范亚音、姚新昌义军则驰骋在容县、桂平、北流—带,形势一派大好……面对如此局面,大成国要摆脱困境、巩固政权,当务之急就是组织军事力量,四面出击,联合会党起义队伍,并解除清军的三面围困。
  10月,陈开派李文茂、梁培友率军数万溯郁江西上,挺进贵县,当地天地会首领黄全义、黄鼎凤率众投奔,义军在罗泊湾首获全胜,22日攻占县城,全义、鼎凤被封为将军 (后又分别晋封威国公和隆国公),分守登龙桥和覃塘。1856年2月,李、梁又沿黔江挥师北上,冲破弩滩天险,抵达碧滩,守滩清军头目张彪等率众倒戈反正,21日陷武宣,改为文兴县,5月,陷象州,改为相州。10月,大成军再克贵县,改为怀城县,黄庆藩为县令。
  当义军在秀京上游捷报频传的时候,陈开亦率军在浔江下游发动攻势,义军在大湟江口用大筏冲断清军横江铁链,大败张敬修军。7月中旬,李文茂移师东下,围平南,8月,李与梁培友会师秀水岭,大败清军于古雍滩,然后发炮下击,全歼平南清军,击毙知县李文载等,8月29日占领县城,改为武城县,谭桂村为知县。10月,大成军乘胜东进藤县,攻打梧州,当地义勇罗华观景然相从,西江水面以水手、船主为主体的反清武装望风归附,有船千余只。
  至此,大成国基本上控有浔州府属的桂平、贵县、平南、武宣及其周边地区,解除了清军的三面围困,大成军在不断吸纳各地会党起义队伍的过程中亦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1856年2月,驰骋在永、横地区的李文彩和活跃在桂平的姚新昌赴浔投奔大成国,分别被封“定国公”和“北路大元帅”。
  为了进一步巩固政权,并将革命迅速推向全省,10月下旬,陈开大会诸将于梧州,陈改称“平浔王”,坐镇秀京,并封李文茂为“平靖王”、梁培友为“平东王”、区润为“平西王”、梁昌为“定北王”、谢乐言为“平南王”。各路义军首领“共商大计”,决定以秀京为中心,分兵四面出击,“拱卫秀京,北取桂林”,对清王朝展开厂更大规模的攻势。
  三、四面出击胜利挺进
  大成国“拱卫秀京,北上桂林”战略的关键之役首先在柳州,因为柳州不仅在北面对秀京构成军事威胁;而且其地处桂中,正当水陆交通枢纽,形势险要,是北取桂林的最大障碍。早在1856年7月,李文茂即率军数万,在武宣江口挥师北上,进扑柳州,但此役因清军防守严密、配合攻城的天地会张高友兵败雒容(今鹿寨)而未果。10月梧州会议上,根据当时秀京围敌已破而北取桂林已提上日程的新形势,大成国决定由李文茂担负北上柳州、进取桂林的重任。
  ]1月,李率军再由象州北上,“水陆连数十里”,对柳州发动了第二次进攻。义军首先占领城外各据点,然后用围城打援的战术,一方面阻击由庆远(今宜州)、象州增援的清军;另一方面则昼夜环攻,并多次在北门挖地道炸城。城内清军外援断绝,犹如困兽,提督奚应龙以防堵为名,畏惧遁逃。1857年3月14日,义军再次发动猛攻,清游击韩凤见势不妙,率300余人拼死突围,但刚到城壕便溃败。次日,义军自西门攻入城内,胜利地占领了柳州府城。
  进驻柳州后,李文茂即在大南方周家祠堂(今市红星剧场)设立王府,并以“平靖王”名号布政建制,设丞相、都督、将军等官职,改柳州府为龙城府,马平县(今柳江)为瑞龙县,委派官员镇守。为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义军在城内开仓济贫,给居民发放“米挥” (即米票),按口供粮。为便利度支使用和商业交易,义军还“师陈开在浔铸‘洪德’钱之事”而自行开炉铸“平靖通宝”、“平靖胜宝”等铜质钱。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李文茂在对军队进行了整编后,又率军乘胜出击,攻雒容、柳城,克罗城,改为朝阳县,李马麟为知县,卢永植为守城,5月,义军挺进融县(治今融安),联合当地天地会陈戊养部,破长安镇,7月25日克城,改为玉融州,陈安泰为知州、陈鸿韬为城守。11月,李遣张彪攻打庆远,16日破城,张为都督,雷公掌、黄池为元帅,梁胜为知府。随后,义军转战思恩(今环江)、怀远(今三江)等地,革命烈火到处烧起,“柳庆二府,蔓延殆遍”。
  在大成军北伐的同时,梁昌亦率军溯郁江西征。1857年2月,李文彩攻克永淳,改为峦城县,李隶榜为知县。3月,李文彩与梁昌汇合,水陆夹攻横州,4月27日全歼清军,占领城池,改为槎州,杨廷猷为知州。5月初,义军统数百艘大船,西进南宁府城,清军将领色克精阿、吴德徵、苏在中等闻风丧胆,逃之夭夭。27日,义军长驱入城,改南宁府为南安府,宣化县(今邕宁)为永宁县。7月5日,义军又一举攻下武缘(今武鸣)。8月14日,黄鼎凤联合宾州团总谢秉彝共万余人,分七路攻取宾州,杀知州翟景禧,改为临浦州,谢为知州。不久,黄又应援李锦贵于上林,9月25日攻占县城,杀知县杨培坤,改为澄江县,刘丹桂为知县。11月,义军又进占迁江(今来宾),改为思刚县。12月28日,李文彩率军进取广东灵山,杀知县胡国蓬,赶跑廉州知府郭椿寿,改为南宾县。
  在北伐和西征的凯歌声中,大成军在秀京东面亦发起了进攻。1857年4月,梁培友联合平南大坡农民军,攻打平南廖垌堡、大乌圩等地,梁在战斗中不幸中弹身亡。6月6日,陈开督战船千余艘,进据藤县,接着观兵戎圩。22日,义军顺流蔽江而下,水陆环攻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的梧州,义军占据城外东校场及三角嘴要塞,斩断浮桥,并数次击退清军突围,几度攻入府城,又俘虏督师来援之广东都司苏海和出城筹粮之苍梧知县彭昌集。城内清军粮尽援绝,成了瓮中之鳖。9月 27日,义军发动大规模攻城战,全歼守敌,开进城内,改梧州府为秀江府,苍梧为秀平县,由罗华观驻守,禤士祥任知县。
  另外,在秀京南部,1857年初,大成国遣使到容县,封范亚音为荣国公,范易帜归附秀京。2月,范会同大成国吕国公覃亚晚、北路大元帅姚新昌等共两万人,攻打北流。义军先以优势兵力攻占东城和西城,又击退清郁林(今五林)援兵,3月2日,炸塌北城,全歼守敌,攻克城池,改北流为铜州府,以杨朝枢为知府,又置陵城县,袁镜为知县。8月,范军在姚的配合下,挺进郁林州,并横扫境内各地,州城危在旦夕。
  1857年是大成国胜利进军的一年,大成军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北伐西征、东讨南略,攻克城池数十座,席卷大半个广西,取得辉煌的战绩,首先,这是一次反对清王朝反动统治的农民起义,正义战争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广泛支持。起义自爆发佛山,即得到了全省各地农民的热烈响应,形成“红巾十万随声应,七郡山谷尽虎狼”的局面”。义军进入广西后,壮乡各族人民“闻风趋附”,遍布八桂大地之会党武装有的参加大成军;有的受其封号、奉其正朔;有的与之建立稳定的军事联盟;有的则与之遥相呼应,互为声援,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投身与参与,极大地壮大了革命的力量,推动了革命的迅猛发展。
  其次,大成国起义爆发于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之后,天国英雄们所表现出来的革命斗争精神以及所开创的革命形势,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大成军的革命斗志,大大提高其反清斗争的水平,而且极大地吸引了清廷的注意及兵饷,为其斗争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因为大成国“水陆雄师,威镇两粤”之际,正是清军受到太平军沉重打击之时,所谓“东南军事棘,竭兵饷于吴楚,末遑问广西事。”正是太平天国卓有成效的斗争使大成国得以迅猛发展。
  第三,清政府“兵单饷竭”,内部矛盾重重。清在广西的统治基础素来虚弱,所谓“粤西连年被贼,兵饷两绌”,由于清廷无暇南顾,而广东又无力提供足够的兵饷支援,因而在声势浩大的会党起义面前,其就难免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另外,统治者内部彼此勾心斗角,不愿协同作战,如当洪兵移师广西时,苏海就“不肯越境穷追”,故广西巡抚劳崇光说“可虑者不在群盗如毛,而在萧墙之内”,统治阶级内部显露出来的裂痕,也给大成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此外,大成军自首领至将士,多为船工、水手出身,熟习水性,善于水战,陈开曾以驾船为业,梁培友、区润、梁昌等人早年长期在浔江、西江水面活动,而大成军活动地区及军事目标也主要分布在江河流域,这样就有利于义军扬长避短,发挥水战优势,而且水路运输和供给较陆路也较为便利,因此,攻克沿江两岸的府州县城就比较容易。
  四、清军反扑起义失败
  为彻底摧毁清王朝在广西的反动统治, 1858年,大成军兵分两路对省城桂林发起了总攻:1月,李文茂率数万大军克永福、临桂, 3月,驻扎桂林西南60里之外围重镇苏桥;与此同时,陈开亦率部沿桂江北上,攻克昭平、永安(今蒙山),5月占领平乐,抵达季渔塘,与李文茂互为犄角,从东西两面对桂林构成了钳形攻势。活跃在桂北的天地会首领陈永秀、黄金亮亦进据兴安、灵川,配合作战,省城危若垒卵,大成国势力至此达到了最高峰。
  会攻桂林,大成军曾动员了十倍于敌的兵力,但由于陈开行动迟缓、会师失期而贻误了战机。而此时全国革命又出现了逆转形势,清廷已能腾出较多的兵力去对付大成国,湖南巡抚骆秉章应劳崇光之请,曾先后调派按察使蒋益澧和布政使刘长佑率万余湘军人桂。湘军这支镇压太平天国的劲旅又成了绞杀大成军的主力,大成国失去了太平天国这个坚强的后盾,又面对如此凶猛的敌人,处境十分严峻。
  5月7日,蒋益澧先遣湘军驰赴平乐阻遏陈开,21日,陈因梧州告急而放弃平乐东下。蒋趁机率军迂回苏桥,对李文茂发动突然袭击,义军腹背受敌,初战失利,李负伤,退永福鸡石湾,6月再退雒容、洛垢(今柳州洛埠),然后撤回柳州。李文茂弟文辉则在东面白沙要塞扎竹为筏,欲阻清水路进攻。清军顺洛清江追至雒容,却从陆路星夜抬船至雒垢下水,“逆流上攻”柳州,义军遭到猝不及防的袭击,损失惨重,李虽努力奔走求援各地,但已无法扭转危局,24日清军攻入柳州。
  柳州沦陷后,义军遂退走柳城,向融县进发,7月,蒋益澧与张凯嵩合兵,联合团练进犯庆远,围城月余,城中米粮垂罄,适逢连日暴雨,8月18日城破。10月,清军又陷融县,李联合黄金亮部,撤到贵州,攻占锦屏、黎平,却遭黔军袭击,11月乃撤回,此时,部将陈宝乘柳州城防空虚之机,纠合游散附近的大成军,曾一度收复柳州,李文茂即率军转战柳城、融县、怀远,欲图重整旗鼓,但因多年奔波,积劳成疾,不幸在怀远苗山呕血病逝。
  李逝世后,陈开赴柳州“收文茂余党”,并任冯添善为元帅,李火秀为将军,王山公为知县,又派兵驻守柳州、柳城、融县等地。1859年12月,刘长佑率湘军主力和数万团练进攻柳州,陈开几次派兵援救皆未果,1860年1月 30日,清军攻占城池,义军牺牲2000余人,损失战船200余只。3月9日陈开率军北上柳州,与敌激战30余天,失利去。柳州失守使大成国丧失了桂中及桂西北大片革命根据地,丧失了大量革命的有生力量,从而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而不得不由进攻转入防御。
  在西部战场,清咸丰帝在得悉南宁等地被攻陷后,即将色克精阿等一批官员革职,并敕叶名琛“督饬高廉文武,会同广西官兵”,“迅图克复,毋令蔓延”。1857年9月,右江道吴德徵率军会同二万团练进攻南宁,10月 1日城陷。1858年6月10日,清军攻陷宾州。此时李文彩亦被困灵山,后退回永淳,因军中哗变,再退平朗。8月,因梁昌与区润“相疑贰,治兵相攻”,梁退军合浦,为团练所执杀,区旋“亦为其党所杀”,余部归附陈开。
  为扭转败局,黄鼎凤于12月9日再克宾州,任黄庆蕃为知州。1859年8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由湘入桂,驻军庆远,12月,部将石镇吉率军万余进入宾州、永淳,不久,黄鼎凤、李锦贵在太平军的配合下攻占上林,李遂改奉太平天国正朔,参加太平军,1860年3月被封澄江县大令,6月,克武缘,被加封“纯忠大柱国体天侯”。后李文彩亦率部投奔太平军,转战桂西北和黔东南一带,被封“亲天燕”。而黄鼎凤在攻下上林后即独立行动,11月,到武缘,再折回贵县,1861年曾一度攻到广东灵山县城。石达开回桂。使形势一度好转,但大成国与之没有联合作战和统一行动,因而战局仍未扭转。
  在秀京东面和南面,大成军亦先后遭到了挫折和失败:在东面,1858年5月29日,梧州被攻破,陈开退守戎圩,1859年3月,义军与罗华观反攻梧州,但没有成功,罗退据将军滩和人和圩,翌年2月,被蒋益澧击败;在南面,清军亦进行疯狂反扑,1858年4月,范亚音兵败郁林,退回北流。7月18日,清兵三路合攻,破北流县城,义军再退容县,清军则数度来攻,容城告急。
  1861年4月,湘军与粤军连成一气,开始从两面夹攻秀京:一路由刘坤一统领,顺柳江而下,陷象州、武宣,再沿黔江威逼秀京;另一路由蒋益澧和广东碣石镇总兵李扬升率领,从梧州水陆并进,陷藤县。义军腹背受敌,屡战失利,陈开率军数万退平南,8月18日,与清水师在丹竹形成对峙局势,次日,大成军300余船先发进攻,清横江铁链被轰断,水师前队30余船或伤或沉,但水师中队及时救援,蒋又在岸上配合,义军火药船中炮,战船着火,而陆路数千援军又被遏阻,逐渐失利,被迫转移岸上,却遭到袭击,牺牲8000余人,战船全毁。20日,义军余部退回秀京,然后让城西上欲联合石达开,未果,遂准备联络黄鼎凤,至横州大滩中团练伏击,陈开为团绅陈璚所执,21日,秀京沦陷,陈开牺牲。
  大成国国破主亡,但余部仍坚持战斗,黄鼎凤收编了陈开余部四万余人,游散附近的大成军亦“悉听鼎凤指挥”,总数达十万余。与黄的斗争相呼应,范亚音、曾三率数万在容县、北流、平南、岑溪、藤县一带,姚新昌率数千在桂平、平南、容县、北流、郁林等地亦坚持斗争,曾三的队伍甚至发展到广东化州扶铜圩。
  清军在攻占秀京后,即开赴贵县,1862年1月,把黄鼎凤包围在登龙桥月余。6月,义军以攻为守,再克县城,并乘蒋益澧回江浙之机,遣五万余众进军桂平,由于刘长佑率军兼程驰援,义军被迫退回贵县,黄在平天寨设宫殿,称“建章王”。1863年1月,刘坤一破贵县,8月,又三面环攻覃塘,围困平天寨。10月 27日,清兵攻陷容县,范亚音殉难。1864年5月28日,黄鼎凤等自缚下山请降,在山麓遭伏击,6月20日在浔州被凌迟处死。1866年6月21日,清军攻破姚新昌军的大本营,姚被俘,在郁林死难。至此,各地的起义基本上被镇压下去,轰轰烈烈的大成国起义降下了帷幕。
  五、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大成国起义是金田起义后在南方爆发的一次声势洁大的革命运动,它所以失败,主要在于它是一次天地会起义,天地会本身不可克服的缺点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一,大成国起义摆脱不了天地会“反清复明”的窠臼,它在发布的大量檄文和告渝中,一再申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明确地表示其斗争的宗旨就是要“剿灭清国,回复明主疆土”,“兴明灭清,恢复中原”。大成国高擎“反清”的旗帜,在鼓舞和组织群众起来斗争方面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明朝已灭亡200多年后,还以“复明”作号召,其势必会模糊人们的斗争意识,限制自己的政治眼光,使其既提不出鲜明的反帝反封的纲领和口号,在政略上亦制订不出一套定国安邦的战略决策,而在实践中更难有饮马长江、逐鹿中原的军事作为。由于缺乏远大的政治抱负,因而其只能局促于粤西一隅之地,始终成不了大事,并最后避免不了以失败结局的悲剧。
  第二,天地会是一个山堂林立,分散性、排他性很强的政治杂合体,天地会的这一致命弱点,使大成国始终难以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和军事指挥,难以团结各地反清力量,并在共同的战略目标下协同作战。定鼎秀京后,名义上是“群奉一王之法守,分封四境之屏藩”,而实际上领兵诸“王”与中央却是若即若离,各自为政。那些投靠在大成旗下的首领如黄鼎凤、范亚音等,虽接受大成封号、奉其正朔,但雄据一方,秀京对之基本缺乏有效的管辖和统一指挥。那些与大成军遥相呼应、互为声援的会党武装如张高友、黄金亮等部,秀京与之亦仅是松散的军事联盟和偶然的作战配合而已。大成国与周边的天地会政权,如北面“升平天国”、西面“延陵国”和东面陈金刚的“大洪”政权,基本上互不联络、各行其事。大成国与进入境内的石达开太平军又由于信仰和斗争宗旨的分歧而难以携手合作。总之,由于内部不能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核心,不能与各地会党实现长期有效的合作,特别是不能争取太平军的支持,大成国最终就难免因孤军作战而为清军所各个击破。
  第三,天地会作为一个沿袭了下层社会许多恶习的民间秘密结社,其固有的狭隘、落后性亦反映到大成国内部。大成国务队伍之间和领导集团内部不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的团结,如李文茂进入柳州后即对陈开“有不从之意”,要“自为一王”。而军中“胜互争,败不互援”,乘人之危,自相火并的事却不断发生,一些领导人胸怀狭窄,往往为了个人的利害恩怨而互相仇杀;如梁昌与区润因长期“积不相能”而“倒戈返斗”。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领导人如黄鼎凤、姚新昌等,在危急关头经不住敌人的威逼利诱,表现出了动摇妥协性;一些将领如覃亚帅、曾五甚至发展到投敌变节,充当统治者的鹰犬。大成国内部暴露出来的、这些弱点,严重地削弱了革命力量,从而葬送厂这场革命。
  此外,大成国的盛衰还与太平天国革命力量的消长息息相关,大成国起义正值太平天国蓬勃发展和军事全盛时期,因此,势如破竹,迅猛发展,但是,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了“杨洪内讧”,翌年,石达开又率精锐负气出走,领导集团的分裂使革命元气大伤,太平天国被迫从战略进攻转为军事防御。1861年,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失败,天京处在清军包围之中,战争形势更趋恶化。由于失去厂太平天国这个坚强后盾,加上湘军大举入桂,大成国战守更形困难,在强大的敌人进攻面前,其节节败退,城池相继失守,并终于在天京失陷前夕被清军扼杀在血泊之中。
  大成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我国近代农民革命斗争史上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大灭了地主阶级的威风。起义军横扫两粤,定鼎秀京,建国号、改正朔、设官职、易地名、征赋税、铸钱币,建立起农民革命政权,表明其决心摧毁满清王朝,开创自己的新江山。它坚持斗争12年,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以浔州为中心,势力北抵柳州、庆远、逼近桂林;东达梧州、平乐;西到南宁、思恩;南至郁林直隶州,控制和占据了广西8府30多个州县,不仅涵盖了大半个广西,据有全省最富庶地区和主要交通要道,而且影响波及粤、湘、赣三省,从而成为中国洪门斗争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水平最高的一次武装起义,成为十九世纪中期南方最重要的一支反清力量,沉重地冲击了清朝的反动腐朽统治。
  大成国旗帜鲜明地把斗争锋芒指向清王朝,深刻地揭露其治下“纵贪官以害民”、“科粮重敛”、“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的黑暗,并谴责其“竭库和番,此处输而彼处受,不念民仇国宝,只晓私党图荣”的屈辱求和的卖国政策。大成军明确宣布起义是“要救百姓水火,贪官污吏杀清”,义军所到之处,政治上“开狱放囚”,搜杀贪官劣坤;经济上“遍括富室”,劫富济贫,用“开角打单”或“设官征税”和设粮台收“洪租”的办法,勒令地主富户交钱纳粮,在农民军的扫荡下,“势家巨室无孑遗,中人所存亦仅耳”,那些平日残民以逞、作威作福的贪官劣绅丧魂落魄,发出了“四顾茫茫,无一安靖处”,“上天无路地难人”的哀鸣,陡然威风扫地。
  其次,它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大成国起义是在太平天国革命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发生和发展的,作为近代中国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处于中心地位的天国革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大成国起义前,清朝集中全力对付太平天国,岭南一直被视为可靠的后方,而大成军作为太平天国在南方最重要的友军,横扫两粤数十州县,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在南方的统治:一方面,义军牵制了两广一万多清军、千余只战船以及从闽湘等省调来的两万余军队,使清政府“苦于兵力有限,经费无多,顾此失彼,仓皇失措”,不得不从前线来回调遣军队,乱了阵脚;另一方面,由于义军控制了两广精华地区及水陆要隘,致使广东因收入锐减和军费剧增而出现了饷银匮乏的危机,清廷断了广东饷源,其“剿饷”更显短绌,军事行动受到更大的牵制。大成军不仅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太平军在大江南北的反清斗争,而且还直接地配合了石达开部太平军在广西的军事作战,而李锦贵、李文彩领导的大成军甚至加入到太平军行列,为天国革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其三,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大成国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大齐(家)共享太平,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这实际上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平均主义理想,是太平天国“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翻版,它反映出农民反抗压迫、剥削,要求平等平均的愿望,这在当时虽然“只是农民小资产者的一种幻想”,但它对于鼓舞人民起来反对封建制度,改变社会贫富不均现象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义军所到之处,许多农民纷起抗交租税,烧毁田契、粮册,甚至开展了夺田斗争。在桂平,浔阳和桂邑两书院的学田半数被佃农、居民“隐匿”和“占据”。在融县,当地主为筹措经费而低价出卖田产时,不少“贫者”乘机买入,于是出现了“贫富陡然易像”的现象。为实现“下无困苦之民”,义军还把土地分给农民,用“自耕自种自收”和“耕田者免赋三载”等办法鼓励垦种。所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部分解决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困难,农民减轻了负担,得到了实惠,这对于激发其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浏览:394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7/17 5:10:0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镝非抉择之九江篇(收藏于2008/9/4 23:13:46
云天仇安顺场,思翼王(收藏于2007/12/28 13:59:54
珠砾生命中不能忘怀的感动(收藏于2007/6/22 7:51:51
苍耳英王府内外(收藏于2007/6/22 7:50:44
寒山仿《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写天国人物(收藏于2007/6/22 7:17:19
远芳端午祭--暗水芷兰(收藏于2007/6/22 4:55:44
蜀志 numzero hkf515等讨论:石达开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里?(收藏于2007/6/22 4:49:52
镝非关于余秋雨先生对石达开远征和太平天国的评论(收藏于2007/6/22 4:41:00
常毅南京欲复建曾国藩纪念牌坊 受缚于历史评价(收藏于2007/6/22 4:32:09
史文谁放的火(收藏于2007/6/22 4:27: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历次重大战役(访问16601次)
网友几本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说(访问15778次)
资料天国诸王后裔(访问14431次)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访问13889次)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访问13877次)
资料香港无线电视(TVB)1988年《太平天国》演员表歌曲及花絮(访问13599次)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访问13548次)
镝非TVB(香港无线)45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观看笔记:第1-6集(访问13283次)
资料晚清割地赔款录(访问12750次)
镝非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访问1177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李伯维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6/1 11:34: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5/4 21:16:12
罗大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2 21:02:00
稗史漫传曾羽化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8 6:25:2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7 17:43:3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