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纪念园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辛亥革命纪念园__古今世变之君子--康有为
国学大师纪念园区辛亥革命纪念园
中国近现代文献_中国近现代文献~文集_29955号馆文选__新学伪经考

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上(五)

康有为

  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上(五)
  
  《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应劭曰「申公作《鲁诗》,后仓作《齐诗》、韩婴作《韩诗》。」
  《鲁故》二十五卷。师古曰「‘故’者,通其指义也,他皆类此。今流俗《毛诗》改‘故训传’为‘诂’字,失真耳。」
  《鲁说》二十八卷。
  《齐后氏故》二十卷。
  《齐孙氏故》二十七卷。
  《齐后氏传》三十九卷。
  《齐孙氏传》二十八卷。
  齐《杂记》十八卷。
  《韩故》三十六卷。
  《韩内传》四卷。
  《韩外传》六卷。
  《韩说》四十一卷。
  《毛诗》二十九卷。
  《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凡《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
  《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
  按:三家之传,源流深远。申公为孙卿再传弟子。辕固生当景帝时罢归已九十余,则汉兴时年已三十余矣。韩婴,孝文时已为博士,则亦先秦之遗老,去七十子渊源不远。且《儒林传》称《韩诗》「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则三家之义无殊。且匪徒三家《诗》,凡今文博士之说皆同。《诗》终「三颂」,以《周颂》《鲁颂》《商颂》终之,正与孔子作《春秋》据鲁、亲周、故宋之义合。然则取《春秋》,乃三家《诗》传孔学之正派。子夏以「礼后」悟《诗》,子贡以「切磋」悟《诗》,《孟子》言「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坊记》《中庸》《表记》《缁衣》《大学》,孔门之言《诗》,皆「采杂说」。以为「非本义」,谁得而正之?三家谱系至详,说义归一。未有言《毛诗》者,至平帝、王莽时乃突出。《志》云「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托之「自谓」,不详其本师。其伪一。《经典释文·序录》引徐整三国吴人云「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仓子,薛仓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间人大毛公。毛公为《诗故训》,传于家,以授赵人小毛公,小毛公为河间献王博士。」一云:此见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亦三国吴人「子夏传曾申,申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孟仲子传根牟子,根牟子传赵人孙卿子,孙卿子传鲁人大毛公。」自东汉后,《毛诗》盖盛行,而徐整、陆玑述传授源流支派,姓名无一同者。一以为出于孙卿,一以为不出于孙卿,当三国时尚无定论,则支派不清。其伪二。同一大毛公,一以为河间人,一以为鲁人,则本师籍贯无稽。其伪三。《汉书》但称毛公,不著大毛公、小毛公之别,不以为二人。郑玄、《毛诗周南正义》引《郑谱》「鲁人大毛公为《训诂》,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徐整、陆玑以大毛公、小毛公别为二人。刘、班不知,郑、徐、陆生后二百年,何从知之?则本师歧乱。其伪四。《儒林传》云「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长卿授解延年,延年为阿武令,授徐敖,敖授九江陈侠,为王莽讲学大夫。」《传》又言敖以《古文尚书》授王璜、涂恽。莽时,歆为国师,皆贵显。考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见《史记·仲尼弟子传》孔子卒年至魏文侯元年凡五十七年,子夏已八十六岁;自魏文侯元年下至汉景帝二年、河间献王元年,凡二百六十九年;自河间献王元年下至王莽居摄元年凡一百六十年;则自子夏退居西河至莽时凡四百二十九年。如徐整说,子夏五传至小毛公,又三传至徐敖,凡八传当莽世矣。以《儒林传》考之,《鲁诗》,申公一传免中徐公、许生,再传王式,三传张生,四传张斿卿,以《诗》授元帝,仍当宣帝时也。斿卿门人许晏,尚有二三传乃至莽世,则已七八传矣。《齐诗》,辕固生一传夏侯始昌,再传后仓,三传匡衡,四传满昌,五传张邯、皮容。《韩诗》亦五传至张就、髮福。而伏生《尚书》六传为林尊,七传为欧阳地余,论石渠,犹当宣帝世。林尊再传为龚胜、鲍宣,上距伏生凡八传矣。商瞿传《易》,至丁宽已七传,至施、孟、梁丘已九传矣。《诗》《书》自汉初至西汉末已八传,而《毛诗》自子夏至西汉末仅八传。《易》自商瞿至汉初已七传,而《毛诗》自子夏至西汉末亦仅八传,岂足信也?若如陆玑说,自孙卿至徐敖凡五传,阅三百年,亦不足信也。且《鲁诗》出于孙卿,若源流合一,则今荀子诸诗说何以与毛不同?传授与年代不符。其伪五。《史记》无《毛诗》,《汉书》有毛公而无名。郑玄、徐整以毛公有大、小二人,而亦无名。陆玑《疏》《后汉书·儒林传》以为毛亨、毛苌矣。夫刘、班、郑、徐之不知,吴、宋人如何知之?袭伪成真,歧中又歧。如公羊、谷梁本无名字,公羊、谷梁音相近,盖卜商之音伪。二书有口说,无竹帛,故传误而公羊忽名高,谷梁忽名赤、名俶,几若踵事增华。习久成真,遂以「乌有先生」窃千年两庑之祀。韩退之曰「偶然唤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此与伍子胥为「伍髭须」、杜拾遗为「杜十姨」何以异?夫从祀大典,以亲传《诗》《礼》之大儒荀卿犹不得预,而妄人伪托杜撰之名字,乃得谬厕其间,非徒可笑,亦可骇矣!名字妄增,其伪六。nnno按:后汉纬书流风,是人皆可析竹为册,搓绳成编。以名字论,高行子、帛妙子岂是儒者之名?河间献王无得《毛诗》立博士事,以《史记·献王世家》为据,则窜乱依托。其伪七。详见《河间献王传辨伪》其他以《风》《小雅》《大樂》,即正《詩》也。故有燕享、祭祀之禮,於是作《雅》《颂》以為燕享、祭祀之樂章;有夫婦之禮,即有房中之樂,於是作《關雎》《鹊巢》諸詩以為樂章。此外《變風》《變雅》採於民者,則非樂章,即《二南》之《汝墳》《甘棠》《行露》《殷其靁》,《豳》之《破斧》《伐柯》,《頌》之《闵予小子》《訪落》《敬之》《小毖》,皆因事而作,不為樂章,然亦皆入樂者也。《儀禮》燕、鄉、賓、射,皆於升歌笙、间合樂之後,工告「正歌備」,乃繼之以無算爵,亂之以無算樂。夫「無算」云者,或间或合,盡懽而止。《鄉飲》《鄉射》皆於明日息司正,曰「鄉樂唯欲」。則《二南》自首三篇外,可随意歌之。此無算樂之散歌、散樂一也。自賓祭用樂之外,古者以樂侑食,故魯樂工有亞飯、三飯、四飯也。至於工以纳言,時而颺之,師箴,瞍赋,矇誦。大夫彈弦讽諫,国史採眾詩授矇瞍,使歌之以風其上。《诗大序疏》《大戴禮·保傅篇》云「宴樂雅頌迭樂序」,此工歌之散歌、散樂也。《史記·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荀子》言「《詩》三百篇,中聲所止」,《墨子》言「儒者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又《莊子》稱「曾子歌《商颂》」,此國子弦歌之散歌、散樂也。故季札觀樂,為之遍歌《風》《雅》《頌》,尤為全詩入樂之證。毛於《小雅·楚茨》諸篇及《大雅》諸詩,皆以空衍,不能言其為樂章。即如《斯干》為考室樂章,《郑箋》謂「築宮廟群寢既成而釁,歌《斯干》以落之」。《雲汉》為雩祭樂章,賈公彦謂「邦有大烖,則歌哭而請《雲漢》之詩」是也。晉、魏時大雩、祈旱皆歌《云漢》之章。漢时雅樂可歌者八篇,《變風》之《伐檀》、《變雅》之《白駒》在焉,尤可見詩皆入樂之證。自毛不能詳其義,於是詩有入樂、不入之訟。程大昌、陈暘謂「二南、雅颂為樂詩,諸國為徒詩」。陳啟源為回護《毛序》之故,至謂《雅》《颂》为「四始」,与《韩诗外传》及《史记》「《关雎》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不同。其伪八。编诗移《桧》于《陈》后,移《王》于《卫》后,与《韩诗》《王》在《豳》后、《桧》在《郑》前不同,据《正义》述《郑谱》,郑用《韩诗》说也其伪九。以《商颂》为商之遗诗,与三家《诗》以为正考父美宋襄之说不同。《乐记》「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郑注:「《商》,宋诗也。」《左传》哀九年「不利子商」,杜注:「子商,宋也。」二十四年「考惠取于商」,杜注「商,宋也。」《国语》「吴王夫差阙为深沟于商、鲁之间」,韦注「商,宋也。」《逸周书·王会解》:「堂下之左,商公、夏公立焉。」《庄子》《韩非子》均有商太宰,与孔子、庄子同时。此皆以宋为商之证。鲁定公讳宋,故孔子定《诗》,改宋为商。《史记·宋世家》「襄公之时,其大夫正考父美之,作《商颂》。」《法言·学行篇》「正考甫尝睎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尝睎正考甫矣。」凡西汉以前,从无异说,《毛诗》妄为异论。其伪十。盖「三颂」者,孔子寓王鲁、新周、故宋之义,《毛诗》以为商先世之诗,则微言亡。其伪十一。《史记·孔子世家》称「三百五篇」,王式称「臣以三百五篇谏」,见《儒林传》《志》亦云「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三家说皆同。而《毛诗》多《笙诗》六篇,则篇目增多。其伪十二。他如《汉广》「德广所及」,《白华》「孝子之洁白」,《崇丘》「万物得极其高大」,《雨无正》「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正」之等,率皆望文生义,绝无事实,则空辞敷衍。其伪十三。若《小雅》自《节南山》以下四十四篇,皆为刺幽王之诗,刺幽王何其多,而诸王何绝无一篇也?已与三家大异。《楚茨》等篇为祭祀乐歌,而亦以为刺幽王。朱子已先疑之。其伪十四。《诗》本乐章,孔子曰「吾自卫反鲁,而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正「古人诗、乐分为二教」,斥后儒舍诗征乐,为异古人诗教之指。是以护毛故,显悖孔子正乐而《雅》《颂》得所之义,又与季札观乐而遍歌《风》《雅》相违。其伪十五。
  
  
 浏览:73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6/19 15:31:3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卷20 (收藏于2014/10/10 16:28:23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卷19 (收藏于2014/10/10 16:28:22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卷18 (收藏于2014/10/10 16:28:22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卷17 (收藏于2014/10/10 16:28:22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卷16 (收藏于2014/10/10 16:28:22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卷15 (收藏于2014/10/10 16:28:22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卷14 (收藏于2014/10/10 16:28:22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卷13 (收藏于2014/10/10 16:28:22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卷12 (收藏于2014/10/10 16:28:22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卷11 (收藏于2014/10/10 16:28:2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访问4441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访问4419次)
康有为上清帝第四书 (访问3449次)
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 (访问3308次)
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访问3180次)
康有为上清帝第七书 (访问2644次)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访问2206次)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购碑第三 (访问2020次)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卷20 (访问1816次)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卷14 (访问145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8/12/12 23:42:55
龟老子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3/24 17:21:0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