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福海寿山纪念园__譯壇泰斗──林紓先生紀念館
福海寿山纪念园
中国近现代文献_中国近现代文献~文艺_453号馆文选__金陵秋

金陵秋(五)

林纾

  金陵秋(五)
  
  第二十三章 媚座
  
  時滬上黨社紛起,如國民協會也,中華共和促進會也,共和統一會也,同盟會也(此為老會),國民聯合會也,共和建設會也,中國佛教協進會也,中華民國中央演說團也,中華國貨維持會也,全皖共和急進會也,民黨進行社也,南京社會黨也,言龐事雜,各有所見。然而革命之宗旨,則彼此符合如一。
  而學生隊尤輕?疆而敢死,其宣告北伐文,有:
  三戶亡秦,廿年興越,我江東八千子弟,詎不足以滅彼滿人乎。
  人人激烈,以死為的。女學生助之,或謬為眷屬,密運手槍炸彈,至於天津。而北部亦爭立決死、敢死諸隊。或機事不密,因而槍斃者累累。然人樂烈士之名,亦甘其名而忘其身,雖父母不能禁也。漢上一役,學生死者如積。而家老竟有不知者,哭望天涯,慘聲四達。然前僵後踵,轉以死者為榮。滬上人人若發狂囈。
  述卿方與某氏謀北伐之師。仲英以戰創甫愈,又為秋光羈絆,恒未與議,此時將行裝移至秋光家,身就聘妻,情款日密。
  秋光禁之不令外出。女界謂秋光冷澀,以為不足與議。而秋光亦心薄此輩好張皇而亂人意,故長日與仲英講論文字。仲英躬承家學,根柢深邃。而秋光聰明,殆出天授。彼此形跡雖密,然有禮防為之中梗,夜來非開窗燃燭,兩人不作密談也。
  一日,仲英忽謂秋光曰:「老人經月無書,吾當作函上達。」因略敘收復金陵事,並言以媒妁通婚於胡氏。叔母年高,而已身又病,故委裝其家,日來病亦略痊矣。書中諱言金陵被創之事。更十日,得翁手諭矣。諭曰:
  不告而娶,非禮也。幸爾但聘而未娶,預以白我,此尚可原。胡氏女或無近來女界習氣,有則非吾家之福也。餘尚老健,惟時事關懷,日抱孤憤耳。十九日,資政院投票舉總理,項城得七十六票,王人文、岑春暄各二票,那彥圖、梁啟超各一票。少帝聞監國陳奏鄂事,即啟太后曰:「京師這麼亂,我們不如早往別處去也。」言哀而動人。餘聞之輾轉累夕不能寢。聞良弼議,將橫河鐵橋斷絕,扼南軍來路,意將分南北兩朝。然六朝划江淮不划黃河,黃河一划,身其餘幾?
  吾觀南人之志不小,項城老謀壯事,固足以奠南服。
  正恐天厭清室,事勢正有不堪問者。近者,宮中出黃金九萬兩,而司財政者每兩僅易銀三十兩。時京師金價昂至五十以外矣。若兄尚在鎮江。聞林述卿已卸兵柄,此亦佳事。蒼石翁書示雄兒。
  仲英得書,與秋光共讀。秋光且讀且笑曰:「阿翁守舊至此。然終是前輩風範。」仲英曰:「翁固守節,然尚圓通。不爾何能聽我從軍於江表?」言次,聞馬車轔轔,聲至門而止。
  御者入言貝女士至。突見仲英,即曰:「勇哉壯土!聞天保城下先生中彈立僵,得秋光為看護而愈,此天所以相勇士也。」仲英曰:「力不任戰,何足言勇。」清澄曰:「否。昨晤伯元,聞先生已臨滬上。吾思蒞滬必主此間,故來奉訪。晚中一家春薄酌,能否惠臨?」仲英以目視秋光。秋光點首,仲英如約。清澄且約秋光同往,秋光力辭。清澄既行,仲英曰:「秋光,奈何令我赴約?」秋光曰:「不行,彼且以我為妒。以若堅操,何至淪入圂濁?」仲英終怏怏。
  至時,一家春上下酒客如織,盧眉峰、顧月城及倪伯元咸在。伯元一見,即問江寧事。仲英微微敘述。眉峰亦忘前吝,極道慇懃。而貝清澄承迎尤摯。時而同坐,時而引手,禮防盡潰。而仲英端凝不為動。貝氏風貌亦佳,特蕩而無檢,好名而廣交,將推擴其聲望,被於天下。家有微蓄,則盡出以結客。
  並提倡女子北伐隊,枵聲狂態,群少年咸追逐其後。然聞仲英文武兼資,且好謀能戰,故時時注意,並請介紹以見述卿。仲英唯唯。眉峰問天保城事甚悉,亦頗頻以眉目送情。仲英木然若無所覺。
  席罷,以車歸寓。秋光方坐而讀書。仲英呼曰:「秋光,太累人。餘今日入《聊齋》中夜叉國矣。」秋光大笑曰:「此尚為上流人物,下此寧止夜叉!」仲英口渴。秋光曰:「吾已瀹茗於此。此為隱屏岩茶,嗅之得荔枝香。」仲英微啜,渴止,問老人睡未。秋光曰:「老人不待我登樓不睡也。」仲英曰:
  「近得述公柬,將以明日邀餘小飲。」
  
  第二十四章審勢
  
  明日,見述卿於酒樓。述卿憂形於色,言將赴浦口,觀白額虎佈置,並到揚州,視徐寶生兵隊。「刻〔下〕徐州、淮上、漢口,北軍雲屯,而讒我者又四集。今且至揚州,觀其大勢。
  黃氏尚與我厚,或能以一軍屬我北伐,尚足為力。惟此時雖人人有共和之心,而世界仍屬黑暗也。」述卿言次,不堪悲感。
  仲英曰:「南軍原非北軍之敵,然亦視其將領如何。當時捻軍皆北人,所將騎隊,整疾無聲,瞬息數百里,而劉銘傳以淮軍勝之。且戚南塘亦以烏傷之兵屯塞北,敵無能當。若以述公率臨淮清江之軍北趣,軍火足、糧儲富,可以一戰。若揚州一軍,其心叵測,正恐難恃。且今日人人有見才之心,不惟不相統屬,而且不肯援助。述公懸軍深入,為勢必敗。陳公懨懨非將才,而與公爭功者,已憾次骨。將來讒構必且百端。公疏略,又不能為備。吾意不如聽為之。公且斂手歸,再觀時會。雄自到滬上,覽當世某某人物,廢亂有餘,鎮定不足,恐非北朝之敵。王彭祖兵力厚於石勒,劉守光大勢盛於李亞子,而石、李蜷伏無聲,後來卒為吞並。北朝大有人在,恐非南中諸彥所能測也。」述卿曰:「吾亦云然。今且到浦口,更至揚州,相時度勢,再定行止。」仲英曰:「戰創尚未平復,恐不能從。果天相我公,得操兵柄,旁無掣肘之人,雄尚足奔走效命。今前望茫茫,雄旦晚思出洋求學,不欲再與兵事矣。」遂太息,不歡而散。
  明日,述卿果北行。時十月垂盡矣。各省悉已獨立,湖北黎、湖南譚、江西梅、安微劉、廣東蔣、雲南羅、山西譚、陝西張、蘇州程、南京徐、江北蔣、浙江湯、福建孫、山東孫、上海陳、廣西陸,義旗紛起,惟直隸、河南尚屬中央。
  群雄會議,當組織臨時政府。時孫中山未歸,於是推舉黃興、黎元洪為正、副元帥。遂決議立黃興為大元帥,行大總統事。出入輿衛甚盛。西人租界,亦不之禁(此為十月以前事,吾書特補記之)。蔣小炎大忤,極力攻訐克強,目為瘋人,不復與較。小炎者,頗能讀書,強記文字,喜挦撦,猖狂謾罵,類發狂易,名為革命巨子,而坦率無城府。
  十一月初旬,孫中山偕胡漢民十餘人,自海外歸。滬人嘩駭,謂中山挾華僑資數千萬,並載炮械而歸。而中山對眾笑言:
  「吾挾得精神歸耳。」大元帥和外交長伍君,至哈同園行館晉謁。
  初九日,南京各省代表團開〔會〕,預選臨時大總統,投票選舉,有被選舉資格者藏之篋笥。初十日,開正式選舉會。
  劉之杰代陳都督發篋,合選舉資格者三人:孫君文、黎君元洪、黃君興。三人當即分票,於十七省代表,由議長按序呼名,以次投匭。孫君得十六票,黃君得一票。眾呼「中華共和萬歲」,軍樂大振。軍、學各界,互慶得人。
  是日仲英在酒樓,聞金陵人述其大致,歸語秋光曰:「大總統選定矣。百戰而得金陵者乃如喪家之狗,而海外寓公一旦得志。人固有幸不幸也。」秋光曰:「羊胛已熟,且進杯酒。羊胛似較蛤蜊美也。」
  
  第二十五章探梅
  
  時已仲冬,張園梅花盛開。石橋之南,髡柳十餘株,梅花數本,紅酣撲人。其下有美人,冠鳥羽之冠,以白狐之腋盤頸,下垂於胸際,仄袖長裙,裙底小蠻靴,細峭僅六寸以外,風貌與梅花相映發。其後一西裝少年與之同行,則胡秋光及仲英也。
  之兩人者,各蓄革命之志,匪一日矣。仲英自金陵戰罷,見述卿為人媒蠍,且奪其功而敗其事,進取之心已灰。見北朝調度有方,兵力雄盛。而南中有一范增而不能用,雖盛張武概無為也。又見漢陽為北軍所有,而頓兵不進。段軍南下,亦不宣戰。
  張軍留屯徐州。而山陝二處,均以次受北朝號令,養鋒不發,此其志不小。於是決然屏棄物外,日與聘妻瀹茗論文以為樂。
  今日雅游,風日又復晴美,夫妻同坐小亭。忽見案上遺留報紙,中有大總統宣言書,有云: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為一國,如合漢、滿、蒙、回、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武漢首義,十數行省先後獨立。所謂獨立者,對於滿清為脫離,對於各省為聯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動既一,決無歧趨。樞機成於中央,故經緯周於四至。是曰領土之統一。血鍾一鳴,義旗四起,擁甲帶戈之士,遍於十餘行省。雖編制或不一,號令或未齊,而目的所在,則無不同。由共同之目的,以為共同之行動。整齊劃一,夫豈其難。是曰軍政之統一。國家幅員遼闊,各省自有其風氣所宜。前次清廷,強以中央之法行之,以遂其偽立憲之術。今者各省聯合,互謀自治。此後行政,期於中央政府與各省之關係調劑得宜。大綱既挈,條目自舉。是曰內治之統一。
  滿清時代,借立憲之名,行斂財之實,雜捐苛細,民不聊生。此後國家經費,取給於民,必期合於理財學理。而尤在改良社會組織,使人民知有生之樂。是曰財政之統一。(上下略)
  仲英讀已,顧秋光曰:「如何?」秋光曰:「漢、滿與回,可統一也。回人自為左季高重創以後,未聞有熾熱之舉動。且內回與民人雜處,加以恩意,自易拊馴。內蒙王公,已習中土風俗,塞外獷悍之氣已消,近來頗習文雅,尚易聯合。惟外蒙仍為遊牧之地,逐水草遷徙,生子三者,二為喇嘛,其一人兼兵與牧,暇且行獵。若責以改土歸流,草地一化為田,即無行牧之地。而西藏之達賴,又與清廷有吝,英人垂涎久矣。蒙、藏二處,皆迷信。而強俄之聯絡外蒙,已非一日。有清廷一息之延,尚可虛與羈縻;一歸民國,必蠢然動矣。民族之統一,恐大難也。」
  仲英曰:「汝言洞中肯綮。即各省聯合,互謀自治,吾亦決其難行。自治二字,即獨立之別名。唐之藩鎮,皆欲自治,而成為獨立。調劑二字,流弊必出於姑息。將來各省自為風氣,決不受中央號令,在吾意中。此條告弊病百出,何能一一討論如議員?且吾今日為梅花來,不為新總統之條告來也。」挽秋光之手立起,再經小橋之側。秋光曰:「不審西湖孤山之梅,較此如何?」仲英曰:「汝言孤山梅耶?無論何人,均可攀折,轉不如是間有人管領。」秋光笑曰:「然則共和不如專制耶?」
  仲英不答。
  
  第二十六章和議
  
  方孫中山受事之前,北庭已有停戰之議。唐使在滬,彼此函電交馳,事頗秘密。然電文之明示海內,皆冠冕之詞。時總理之意,力求與黃陂合一,主和不主戰。故勒兵不發,坐待佳音。而林述卿尚僕僕以戰術告諸道,乃一無聽者。
  仲英一日忽得述卿書,詞至憤鬱。秋光奪而讀之,書曰:
  仲英足下:僕別後,至維揚。城北迎迓至恭,然察其意殊落漠。已而僕所部與城人少有齟齬,城北執而囚之。有人潛告,意將加害於僕。害之與否,僕所不計。然既不相助,留此殊無意味。遂至下關,遇舊部白額虎,言:「昨晚有人以長電歷道君之短處,進見總統必無幸,不如速行。」僕不聽,仍進謁總統,求撤司令部,並陳述北伐計劃。總統默然,似不當意,則已中讒慝之言。因極力求退。然有人告我,總統將不利於僕,有人堅執不可始已。今聞南北已通電主和,則北伐之事已付子虛。南中尚有薄田可耕,計以臘盡歸。須斯當相見於滬上。述啟。
  仲英太息無言。秋光再讀其書,謂仲英曰:「此君血熱,於世途閱歷殊鮮。彼人以虛名擁大位,寧解用兵。且北軍嚴扼要害,南中洞兵要者,亦知不可隳突。又有唐使居間,和局已在早晚。述公已解兵柄,有言胡足動人。且不擇人而言,愈見其戇。如此將才,乃令淪廢,深堪憫惜。」
  語未竟,有二客至,則蘇寅谷、倪伯元也。寅谷極道契闊,且問病後情況。仲英一一語之。伯元曰:「仲英亦知和局已垂成乎?」因出懷中所抄清廷諭旨,示仲英〔諭〕曰: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內閣代遞唐紹怡電奏,民軍代表伍廷芳,堅稱人民志願,以改建共和政體為目的等語。此次武昌變起,朝廷俯從資政院之請,頒布憲法十九條,告廟宣誓。原冀早息干戈,同享和平幸福。徒以大信未孚,競爭迭起。予惟今日,君主立憲,共和立憲,二者以何為宜,此為對內對外實際利害問題,固非一部分人民所得而私,亦非朝廷一方面所能專決。自應招集臨時國會,付諸公決。茲據國務大臣奏請,召集近支王公同議,面加詞(詢)問,亦無異詞。著內閣即以此議,電令唐紹怡轉告民軍代表,預為宣示。一面由內閣迅將選舉法,妥擬協定執行,克期召集國會。並妥商伍廷芳,彼此先行罷兵,以安群生,而弭大難。予為天生民而立之君,實司牧職。
  原以一人養天下,非以天下奉一人。皇帝纘承大統,甫在沖齡。餘更何忍塗炭生民,貽害全國。但期會議已決,天視民視,天聽民聽。願我軍國民共謀大計,予實有厚望焉。欽此。
  仲英讀訖,愕然曰:「然則遜位矣!此非南北同心,烏能奏此大效?然南北二軍調停非易,伯元、寅谷以為如何?」秋光笑曰:「然則非中山遜位不可。中山為惠而不費之唐虞,於毫末亦無所損。」於是三人大笑。秋光曰:「中山果能遜位,則中國之禍,必且未艾。」三人咸為愕然。秋光曰:「此易辦耳!百戰而得金陵者,投之散地,而人人各詡元勳。北軍以驍勇欲試之鋒,抑之勿動。北軍之意,以為一動即可平南,眼底已不著南士。而南人所謂元勳者,麋沸麇至,異日酬庸,烏能盡償其願,必且抑抑無歡。而北庭官僚之派復多,黨人不得志,必借傾覆專制之名,奉一二偉人,作第二次之革命,則事亦不可不防。」蘇、倪聞而大服。仲英尤點首不已,歎曰:「令人不能不服秋光之遠識。人情難一,美利難普,不二年中國南北之爭肇矣。」
  
  第二十七章 彈哄
  
  自是日起,南北議和之電,動輒數百言。而京師炸彈之隊,乃亦數見。十一月二十七日,項城馬車行至丁字街,刺客坐布肆,提皮篋,中置炸彈一枚。肆人覺異,欲啟篋察為何物。客不可,遂出。而項城車馬適飛越而前。客出彈力擲之。而馬車已奔過十餘步,軍官乘馬而從,中彈立死。時茶肆樓上尚有張、黃、楊三客,各藏一彈,以倉卒未安玻璃管,同時下擲,均未炸,遂一一受縛。而前客者,加偽辮,佯驚自仆地,大哭。巡警以為傖人之無膽者,力驅之去,得免死。而張、黃、楊三客入營務處,均處殊刑。而報章中,則言以宰豕之法行之,支解以死,語近無稽。
  十二月初八日,良弼復為胡家珍炸死。良弼家東城某處,即吳女士之小萬柳堂也。亭榭曲折,中有小戲台。良弼嗜書畫,顧多贗鼎。生平排漢甚力。而惡弼者,遂言弼將盡奴漢種,不令伸眉於後,較剛毅尤烈。時共和之詔已頒,雖以溥偉之貴近,亦不能爭。良弼頗怏怏不自聊。而胡家珍者,則偽為崇光之名,通謁不值。薄暮再至,而良弼適歸,彈下,弼亡其左股,彭亦死。都下嘩駭,邏緝愈嚴。時京師達官,都已走避。
  初九日,天津炸彈復見,炸張懷芝也。刺客曰薛敬臣,年二十餘,立時被殺。京師復大震。十一日,段、姜、張三帥合電,言不能再戰,請宣佈共和。遂定以壬子正月召集國會。時林述卿已歸閩,留詩一章,示仲英云:
  臘酒香中覓故居,前塵回首夢何如。
  幸從鐵馬餘生反,紅樹青山且讀書。
  是月,胡夫人患作,召仲英至榻下曰:「老身恐不臘矣。銀行中儲一萬七千金,秋兒亦有數千,可盡為奩資嫁秋兒。共和政體雖定,而人心終未定。王郎成功,金陵竟無酬庸之典。實則述公尚爾,何況王郎!老身欲從未死之年,觀王郎成禮。以簡為度,行文明之結婚。或於張園擇一淨室,延同志數人為婚證。禮成以後,俾老身得以歸骨家山,此均王郎之賜。華人講血統,異日秋兒生子,乞以其一嗣我亡夫,兼祧秋兒之父足矣。」
  仲英及秋光咸泣不可仰。遂定以後日就張園行文明結婚禮。
  
  第二十八章禮成
  
  張園臘盡,遊人漸稀,然以亂故,寓公較前為多。仲英賃得廣廳一所,中供胡、王先靈,設香楮以祀天,並陳酒脯。夫婦均西裝。以三十金得一冠,上以紅錦制玫瑰花,攢盤冠上。
  頸際環明珠三四串,則秋光之母所遺也。胸前巨鑽瑩然,仍盤以白狐之腋。腕加金釧二,厥聲瑯瑯。長裙仙仙然,黑髮盤巨髻,藏於花冠之中。外加面幕。此時見人頗羞澀,而二頰微絳,美乃無度。珥亦以鑽箝之,綠鬢朱顏,飄然如仙。
  女伴如顧月城、盧眉峰、貝清澄亦盛服,然咸有妒色。男客則倪伯元、蘇寅谷、吳子程三人而已。對天三鞠躬後,夫婦為禮,亦三鞠躬。則內向朝兩家先靈,各三鞠躬。倪伯元及貝清澄,各進玫瑰一朵,加夫婦襟上。男客左列,女客右列。倪伯元讀婚書,夫婦各署押。子穆讀頌詞。夫婦向客各三鞠躬。
  客報禮。遂張綺席。
  寅谷起而演說曰:
  中華積習數千年,女子幽屏無幾微之權力。婚姻大事也,遇人不淑,憾之終身。而父母不察,則強為之締定。甚或以蓋代之清才,絕世之仙姿,乃偶傭奴,無有伸眉之日。歐西主婚姻自由,中人斥為流弊。不知摧挫屈抑而淪棄終身善耶?或意氣投洽和諧至老無間善耶?為虛禮局,則宜從前說;為實利言,則宜主變通。今日王先生雄、胡女士紉,從患難相知,以禮防自范,郎才女德,兩兩忻合。今日大禮告成,餘祝君夫婦白頭偕老,子子孫孫,永宣力於民國。
  語已,眾皆鼓掌。仲英起作答詞曰:
  雄不肖。金陵之役,捨命攻城,飛彈驟來,神魂喪失,暈於老柳之間。迨醒,則蒙胡女士為我看護,恩意周浹。則雄之所以得生者,均出女士之賜。始但感恩,初無求婚之念。及拜胡夫人於滬上,謬蒙恩允,不棄窮窗,因得隸身為胡氏之婿。深恐無學為門楣羞,惟有矢專一之誠,遂雙棲之願。蒙諸君相禮,為雄婚證。朋友之義,永誌終身。
  語已,眾復鼓掌。禮成,以馬車同歸。六人送之門外。家具則侍者留身為之檢拾。
  至家已薄暮,樺燭熒煌。胡夫人病中亦強起梳掠,一女僕為之看護。夫人喘息坐於榻上。夫婦就榻前鞠躬者三。夫人出小盒,授仲英曰:「王郎之於吾家,豈惟半子。後此胡家之事,興衰全屬王郎。此為老身四十年來居積之資,今上諸王郎。郎義重如山,必能為此衰宗植僵興僕。此老身第一次所以托王郎者,即謂之末次之遺囑亦可。」此時秋光淚下如綆。仲英亦悲不自勝。夫人喘息後,復言曰:「今日爾夫婦理宜歡悅以慰我,奈何情動於中,不自遏抑?實則不如是,亦不見爾夫婦之念我。小郎在日,有先代遺留康熙窯膽瓶一對,近日歐人嗜此,不惜重資。王郎可出此市之西人,非三萬餘金不之售。夫婦得資後,可留學歐西。學成,不惟民國增上偉人,即子女亦得承其家學矣。趣陳合巹之宴,爾夫婦可飲於洞房之間。老身長齋,且復衰病,不汝與也。」
  
  第二十九章西歸
  
  十二月二十五日,清皇帝遜位。即日宣詔,頒行天下。而仲英夫婦自成禮後,日僕僕然侍夫人之疾。華醫生適在滬,每日延之視疾。華先生言此非病也,澌也,無藥足救。但能以溫補之品,助興元氣,苟延時日而已。夫婦亦悉夫人年已七十有六,遂為部署身後之事。
  二十七日宵中,胡夫人神息忽爾清醒,見仲英夫婦同坐榻下。秋光二目紅暈,似新哭始止。夫人笑曰:「蠢哉秋兒!吾年已近八十,以民軍起事,恐土匪因而殘齕,故避地此間。汝年已宜嫁,何事為老身牽綴。而翁薄宦,死時以爾見托。爾之世父,又先老身而去。爾雖為吾姪,而老身實無愧爾母。少時讀書均老身指授。然爾聰明超於等倫,過目不忘,文字詩詞,咸有夙慧,且慷慨蓄大志。吾恒懼爾不壽,即無意外之不幸,恐夫婿亦不能遂爾之懷。不圖得友王郎,竟諧燕好。王郎根柢深厚,婉婉多情,汝終身之托得人矣。實告汝......」
  此時忽大喘。仲英進參液。少啜,喘定,復續言曰:「實告汝,天下豔福,能撙節,則愈延長。過甜密,則立形短縮。以王郎風範,配爾仙姿,已極人間之選。異日出洋,閱山川風土,當於學問裡用心,不當於燕婉中著意。吾年已老,質言非褻。憶爾母生時,風貌不減於爾。病瘵綿綴,而汝生甫三歲耳,舉以托我,謂:『伯兄物化,嫂青年抱節,必有貞壽之徵。吾女荏弱而聰明,即繼以為子。異日婚嫁之事,悉嫂主之。』吾孀獨無依,方就若父母於南康,而若翁又復捐館。老身提攜保抱,此十餘年,可云辛艱至矣。」
  語已,復喘,汗出如瀋,二頰飛紅,目光漸滯,但微微語曰:「王郎珍重。」溘然逝矣!夫婦號咷大哭。殯殮務從豐渥,遂擇厝棺之地。時滬上商務亦漸復,人心略定,不如前之紛擾議北伐矣。
  
  第三十章寓詞
  
  此時仲英夫婦作計,應行者凡三事:一扶柩歸金匱安葬;一覓華醫生,代售雙瓶;一夫婦歸京師朝父,再決計留學。第二事,華醫果為售於法人戈君,得四萬元(法以佛郎折為銀元)
  。
  時南北之議雖定,孫中山欲項城南下受事,眾議欲立都於金陵。蔣小炎痛詆其謬。然項城飛電,慨允南來。而京師正月十二,亂兵大擄。十四日,天津復掠。保定至於焚掠一空。北人堅留項城坐鎮人心,不聽南下。即南中亦微微蠢動。仲英夫婦遂暫留滬上,時時同車出遊。家居則瀹茗讀書,極人生唱隨之樂。
  時孫中山遜位於項城。定新歷二月十五日,率文武吏大祭明太祖於孝陵。軍士數萬,各國領事亦爭集,觀總統宣告光復。
  讀謁陵文,聲調慨慷。一時盛事,傳遍江南。
  秋光笑曰:「仲英,汝以為如何者?」仲英曰:「明祖專制之君也。今中山主共和之政體,祭之何為?且徐達以克復江南,至前清時尚與曾國藩廟食於鍾山。今克復金陵者誰耶!林述卿屏跡鄉園矣。天下不平之事,至此已極。想孝陵之鬼知之,亦當齒冷。」秋光曰:「仲英,汝謂讓位出之至誠耶!」仲英曰:「黨人怏怏『,後此禍機,正復難定。」秋光曰:「近得述卿書乎?」仲英曰:「述卿於臘底予我一書,言讀書於江滸,頗自愜適。成功不居,大有學養。聞閩中為彭寵廢亂,白晝殺人,想述卿決不能自安於鄉井。」秋光曰:「汝胡不報之以書?
  」仲英曰:「吾昨填一長調,將寓(寄)述卿於福州。因秋光詞家,不放出諸懷袖。」秋光大笑曰:「癡哉仲英!奈何外我。」仲英不得已出其詞,調寄《大江東去》。詞曰:
  石頭春半,又漸漸、看過頹紅纖綠。往日金陵城下夢,一枕城頭殘角。亂戟叉門,戰雲摩帳,細把軍書讀。功成人遠,但聞江上吹竹。聞說水巷湖田,將軍歸去,垂釣閩江曲。回首鍾山龍虎氣,戈馬垂收江北。怎料春江,留人不住,鏡裡蒲帆促。只應通問,邇來多少詩束?
  秋光擊節歎賞曰:「此詞似稼軒,而音節又是南宋啞調。斂氣歸神,意內言外。想述公得之,將不勝英雄髀肉之悲矣!
  
 浏览:99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6/6 15:11:0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林纾金陵秋(五)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四)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三)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二)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一)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金陵秋 緣起 (收藏于2014/6/6 15:11:04
林纾京华碧血录(下) (收藏于2014/6/4 15:44:51
林纾京华碧血录(中) (收藏于2014/6/4 15:44:50
林纾京华碧血录(上) (收藏于2014/6/4 15:44:41
林纾技击余闻(下) (收藏于2014/6/3 11:01:0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 李 建《林纾墓前的对话》(访问3110次)
◎ 李建你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文白之争”的内幕吗?(访问3078次)
◎ 李建致“林纾评传”著者的信(访问2860次)
◎ 黄柽 邓华祥 周民泉译坛泰斗的人生轨迹——记林纾故居陈列馆(访问2786次)
张光芒《林纾:一个真诚的遗老》(访问2656次)
◎ 李建林纾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访问2647次)
◎ 李建看“文革”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林纾(访问2623次)
◎ 李建翻译与林纾(访问2549次)
◎李建林纾的民族大爱与他的文化观(访问2299次)
◎ 李建对林纾诬蔑污辱的写史人可以休矣(访问205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纪者林纾外孙李建先生在北京林纾书画展开幕式的讲话选评论(评论于2016/8/15 23:41:22
讲真话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2/19 11:38:46
李建文选评论林纾之慰(评论于2014/5/24 13:11:52
李建文选评论林纾与中日甲午战争(评论于2014/1/18 16:45:26
访客我爱林纾文选评论好文,好诗(评论于2013/9/2 15:10:2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