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张学庸韩国瑗纪念馆--恩惠无涯 情思永固

父亲的点滴回忆(3)

张毓京

  我的一些历史知识, 特别是近代史的知识固然有在学校上历史课, 读课外读物获取, 但也有不少是从同父亲的交谈中得到. 记得一九九六年夏, 我在去国九年,第一次回国探亲, 到西安的第一件事, 就是父亲亲自安排并陪同我们一家三口去南郊落成不久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新馆参观, 在馆中呆了整整一天, 他给我们讲解了一天. 他特别殷切地希望我们, 特别是孙女能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
  
  由河南籍作家刘震云原著(<温故一九四二>)及编剧,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最近上演了(我还未来得及看), 这是一个关于饥饿, 灾难和战乱的故事, 也是中华民族最不该忘记的一段真实历史. 一九四二年, 河南遭遇大旱, 接着又遇蝗灾, 数百万人饿死, 到处是“人相食”, 母亲煮食婴儿, 尸横遍野的惨绝人寰的景象, 其实, 抗战期间, 从三七年至四二年, 河南省兵粮贡献全国第一,但是沉重的兵役和赋税, 使农村百姓完全无法抵御这场自然灾祸. 近来的报刊介绍, 绝大多数年青人甚至中年人对这场灾祸不甚了了, 完全没有概念, 可是我很小就听父亲说过.当时父亲仍在成都读书, 由于家乡成了沦陷区, 非但不能返乡探亲, 书信联系也都极为困难, 他也是从报纸上得知祖居地和乡亲们遭受如此大难, 他心急如焚, 同几位河南籍同学在学校发起组织募捐,并率先捐出自己全年的奖学金,他们的倡议立刻得到全校同学和教职员工的积极响应和共鸣, 捐款捐物给河南灾民. 实际上, 当时在内迁的中央大学的学生们绝大多数经济上都十分困难, 阮囊极为羞涩, 包括父亲在内的很多学生都靠借学校的“贷金”(相当于目前的一种贷款)来维持学业. 据父亲的老同学回忆, 同学中多数只有一件衬衣, 穿赃了去洗, 搭在太阳下的绳上晾干, 就打赤膊光着上身, 在树阴下看书, 等衣服干了再穿上. 凌发智阿姨(著名的整型外科专家汪良能教授的太太) 常对我们说: “我们当时挣得比你爸爸他们多(凌阿姨当时已当护士), 谁知到他们(指父亲辈)以后会当大教授?!, 他们那时都是些穷学生, 衣服是破的, 鞋子也是破的, 从不穿袜子, 前头露着五瓣蒜(五个脚指头), 后头露着大鸭蛋(脚后跟)……”,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在父亲晚年,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仍十分感慨地说:同学们真是好啊, 倾自己的所有捐给河南灾民, 完完全全不考虑自己, 日本入侵把全国上下凝聚起来了, 不要说钱财衣物, 多少学子才俊都义无反顾地把鲜血甚至于生命奉献出来, 包括许多参加滇缅远征军的大中学生.因为募捐工作突出, 这次募捐活动中大师生的义举还被当时的报刊报导了.
  
  在四医大, 文革前几乎每周都会在大操场, 教学大楼前, 礼堂后广场及医院操场放两次露天电影, 礼堂也会在周末放映售票电影.. 在我的记忆里, 父亲只有有数的几次同我们一起看电影, 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工作太忙, 安安心心陪家人看一场电影实在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记得小学五,六年级时, 一个星期六晚上, 父亲陪我们几个孩子到教学大楼前看电影, 就在开演前的几分钟, 大喇叭忽然响起来: “内科张学庸主任, 请速回病房, 内科张学庸主任, 请速回病房…..”, 父亲匆匆离去,我们知道, 这对他很可能又是一个不眠夜. 到了星期一早上去学校,好几个同学问我: “星期六晚上, 你爸爸被大喇叭叫走了吧? 什么病人?......”.
  
  . 六十年代初, 八一电影制片场拍了一部根据话剧改编的讽刺喜剧电影<抓壮丁>, 讲述抗战时期, 在四川乡村, 乡官和国民党军队借抗日的招牌, 趁机买卖壮丁, 敲诈勒索鱼肉乡里. 电影以四川方言演出, 夹杂着很多四川歇后语, 极为诙谐生动, 演员陈戈(曾在电影<南征北战>里饰演解放军师长)是四川籍演员, 一口四川话, 把剧中的王保长刻画得入木三分. 文革暴发后, <抓壮丁>也毫无道理地被批判, 歪曲事实地说, 电影丑化了劳动人民, 成了“黑电影”.父亲平时不苟言笑, 但偶尔会用四川方言说四川笑话, 可能是年青读书时在四川呆了七八年,对四川方言的詼谐幽默感受较深.年青时的记忆永远是美好和终生长久的, 不论当年的物质生活是多么艰苦窘迫.
  
  文革中, 一次在学校礼堂后操场放映批判电影<抓壮丁>, 我得知后, 拼命鼓动父亲去看(早先我看过, 知道对白是四川方言). 结果, 他放下所有的事情跟我一起去看了, 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从头笑到尾, 以至于, 我时不时的要拉一拉他的衣袖, 请他节制点: 这毕竟是一部“坏”电影, 现在放映, 是为“批判”它. 电影散场了, 他还不想走, 很认真地对我说:“毓京, 下次什么时侯再放这部电影, 一定要告诉我.”, “这是部批判电影啊” 我提醒他. 他完全不以为意地说:“那下次再批判时, 你一定事先告诉我, 我还要看 ”. 回到家后, 他很感慨地对我说, 这部电影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四川农村百姓的真实生活和征兵(抓壯丁)过程中的军队和地方政府, 甲保的腐败, 揭露的淋漓尽致, 并对为何要批判这部电影表示极不理解, 认为毫无道理.父亲是个性情中人, 对真的, 善的, 美的事物和有美德, 有学问的人, 总是不掩饰地表达肯定, 向往和景仰, 即令是在四九年后几十年, 一次接一次严酷的政治运动, 政治生态极为恶劣, 自己的亲弟弟, 亲叔叔等至亲好友被打成“右派”, “反革命”, 政治, 思想压力极大的情况下, 仍坚持守住作人底线, 不做违心之事. 九五年, 父亲的老同事, 老朋友, 北京铁道医学院院长张长民伯伯在纽约见到我, 提到父亲, 还十分感慨地说: “你爸爸是个少有的好人, 爱读书, 待人诚恳, 虚怀若谷, 有古人风, 有赤子心.”.
  
  父亲在四十年代初读医学院高年级时, 在暑假期间, 参加过川西边疆服务团.数所内迁大学的 三十多位师生, 分为社会, 经济, 生物, 家政, 地理, 医药卫生, 畜牧七个组, 父亲是医学院的, 自然分在医药卫生组, 类似现今的支农支边, 为百姓送医送药, 做好事, 父亲当时想除了可以为缺医少药的边民们解除病痛, 也是一个进行社会调查, 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拓宽知识面的好机会, 遂以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态度参与. 队员们头带笠帽, 脚踏草鞋, 背负行囊, 沿泯江, 在丛山峻岭间崎岖前行,经过数年前因大地震而闻名于世的汶川县, 到达川西理番, 当地绝大部分居民为藏胞, 以农业为主, 兼营畜牧.经过人口调查, 发现儿童死亡率极高, 主要原因是生产力低下, 普遍营养不良, 卫生环境差. 父亲他们做了很多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推广医疗防护措施的工作. 其间曾写过一封信给他的同班同学和好朋友丁光生(解放初期从美返国, 在中科院药物所任研究员),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此行的见闻及感受, 丁伯伯阅后极为感动和称许, 送至当时的<中央日报>, 以<川西边疆服务记实>为题刊出. 父亲于生前也曾多次跟我提及他的这此社会实践, 深感获益颇丰.
  
  父亲崇尚“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古训并终生实践 他对人文历史景观的兴趣更甚于对自然风光的观赏. 由于工作的关系, 包括开会, 会诊, 抢救病患, 参加医疗队, 带学生教学等等, 父亲去过很多地方, 除了台湾, 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他几乎跑遍了. 由于以往积累的知识,对各地的名胜古迹, 历史事件, 典故, 人物及其著述等皆了如指掌, 如数家珍. 七十年代初, 我在陆军第二十一军(现第二十一集团军)六十一师服兵役, 师部在甘肃省天水市. 由于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中, 我工作的师医院就设在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的伏羲庙中, 伏羲是中华民族文明创始人, 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民族文明昌盛的根基, 在历史上位列三皇之首, 五帝之先, 成为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 天水是由大量的古文献资料和近代考古发掘成果确证的伏羲诞生地, 明武宗朱厚照钦命“立伏羲庙于秦州”. 当年的伏羲庙古树参天, 几进院落, 高深幽静, 房,厅, 廊东西对称, 分布有序. 中心的太极殿内有彩塑伏羲像一尊, 文革中算是“四旧”被遮盖住了, 但庙顶天花板上的天河图八卦及六十四卦幸免于毁损. 殿门平时是锁住的(大殿当时做库房, 储存药品及其它装备), 我当兵好几个月从未跨进殿门一步. 七一年中父亲从重庆到西安开会, 来天水和武山县山沟里看望我和在步兵团当兵的毓森弟弟.在师医院时, 几位院领导专门让打开库房(太极殿)大门, 父亲得以入内参观, 我因外出执行任务, 当时并未在场, 但事后, 杨成义院长, 院部的宋铭良助理和牟福坤干事等好几次十分敬佩地对我说: 我们对殿内的八卦图等看过很多次, 但始终是一头雾水, 来过不少人, 从来没给我们说出个子丑寅卯.这回你父亲跟我们详详细细地做了讲解, 这回是算明白了, 他真是懂得多, 有学问.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是中国现存最早, 最大的私家藏书楼, 始建于明朝中期, 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建造, 典藏古籍达数十万卷, 珍本, 善本约八万余卷, 名满天下, 有“风雨天一阁, 藏尽天下书”之美称,“范氏天一阁, 自明至今数百年, 海内藏身家, 唯此巍然独存” 实乃后世之公允评价. 我不能确定, 是否在五十年代初, 父亲带医疗队去浙江防治血吸虫病时第一次造访天一阁,其后的若干年, 他还去过几次, 总之对天一阁的规模和收藏是十分震撼, 认为范氏家族为中华文化的传承, 中国历史和文明的保存, 实在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他多次对我说: 中华文明的根不断, “香火”不灭, 就是靠着一些有远见, 有文化良知的, 有坚定信念的人们, 家族几十年, 几百年, 不屈不挠, 坚持坚守而延续至今的. 他对“文革”中焚烧书籍, 将古迹做为“四旧”任意破坏损毁极为痛心疾首, 对此恶行深恶痛绝. 当他得知山东曲阜孔庙被“红卫兵”冲击后, 还十分担心地问我: 不知“天一阁”是否被毁? 其关切之心溢于言表.
  
  二零零零年, 我到台湾参加过一个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台湾中研院联合举办的肝炎, 肝癌病因和治疗学国际学术会议. 此前, 我一直期盼去参观台湾故宫博物院,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一早我即乘车前往位于双溪阳明山脚下的故宫博物院,它背山面溪,紧贴博物院的是复盖着浓密树林的陡峭山岩,让我不得不感慨:这儿的风水可真够好的。1965年建成的整座建筑是仿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形式,采中国宫廷式设计,外观极其雄伟壮丽,穿过高大的“天下为公”的牌坊,经过题有“博爱”字样的大铜鼎,即达正门,博物院古色古香,极富民族色彩。中国历代文物艺术精华尽收其内,藏品年代几乎涵盖五千多年华夏历史,七十余万件藏品多为皇室的收藏,堪称中国文华艺术之宝库。以前,只知道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精华在北京故宫,后来才了解到,原来藏在故宫里的好东西,精品都让老蒋打了包,运到台湾来了。
  
  博物院有四层,它的正面入口设在第二层。第二层是展览室,大厅和画廊展示书画;四周的八间展览室陈列铜器、瓷器等。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研究室。它的镇馆之宝有青铜器,据今2800多年前周朝的国之重器“毛公鼎”,它是清末道光年间在咱陕西歧山出土的。它是我国造字时代最经典的作品,是名不虚传的价值连城的瑰宝重器。瓷器中,宋代汝窑的瓷器为青瓷之冠,专供御用,其晶莹腴润,纯洁无瑕,是为极品,全球目前仅存三十余件,此博物院即藏二十四件。书画有乾隆爷收藏于养心殿三希堂的“快雪时晴帖”,乃出自书圣王羲之之手;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等。玉器中值得一提的是国宝翠玉白菜,利用石料本身具有的白绿双色,雕得简直与实物一样,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我这里只举荦荦大者,几件所谓“镇馆之宝”,在内参观确有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不少展品只是以前听过,此次得之一见,颇感三生有幸。这么多展品,一天之内,也只能算是走马观花吧。我注意到许多游客都是驻足流连,直到关门,仍依依不舍离去。据介绍,因藏品过多,展地有限,博物院过几个月或半年就展出一批新的,所谓“滚动式展出”。想到对中国历史和文物古迹极有兴趣的父亲无缘亲临台湾故宫博物院观赏中华瑰宝, 为补偿这个缺撼,我花了一百多美元买了本厚厚的图文并茂、印刷精良的馆藏介绍带回西安送给父亲,他一直珍藏在他的书房中并对那些在抗战期间, 将几十万件珍藏分几路运往四川、贵州等地大山中暂存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 押运人员不顾生死安危,下长江,走蜀道,历经千辛万苦,使这些国宝在战乱中得以完好无损地保存的爱国情怀, 表达深深的感佩和景仰.
  
  毓京2013-2 于纽约
  
  
  
  
  
 浏览:144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3/2/15 11:21:2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张毓京七十年前游中山陵(收藏于2022/2/19 13:44:14
张毓京父亲离世十年祭(收藏于2020/3/2 21:54:55
张毓京父亲的点滴回忆(8)(收藏于2018/2/7 16:19:50
张毓京父亲的点滴回忆(7)(收藏于2017/2/14 22:26:32
张毓京父亲的点滴回忆(6)(收藏于2016/2/1 22:06:49
毓京父亲的点滴回忆(5) (收藏于2015/2/18 22:50:30
毓京父亲的点滴回忆(4)(收藏于2014/2/20 20:49:39
张毓京父亲的点滴回忆(3)(收藏于2013/2/15 11:21:21
张毓京父亲的点滴回忆 (2)(收藏于2012/2/17 21:14:01
隆世志无尽的思念 难忘的深情(收藏于2011/3/27 9:01:5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隆世志无尽的思念 难忘的深情(访问2752次)
张毓森爸爸告别仪式上毓森答谢词(访问2640次)
第四军医大学张学庸同志简要生平(访问2362次)
张毓京父亲的点滴回忆(1)(访问1943次)
毓京母亲的点滴回忆(访问1828次)
毓京妈妈的大学梦(访问1748次)
霆劭怀 念 姑 姑(访问1736次)
居宜给妗子的一封信(访问1727次)
张毓京父亲的点滴回忆 (2)(访问1613次)
学庸像前泣语(访问156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3/22 20:55:42
贺长安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3/22 20:45:26
Ray8_ChangTo大伯二伯三叔毓姌姑苗姐茜姐楠哥(评论于2022/12/30 19:23:2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0/14 1:28:46
李承光惊悉(评论于2012/2/29 14:17:3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