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博爱一生

传承的生命

心被恩感

  你们要纪念那些领导过你们,把上帝的道传给你们的人;你们要观察他们一生的成果,要效法他们的信心。
                                             希伯来书 3:17
                                                 
  
  最近在网上读到已故的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大夫的生平故事,很有感触。她出生于1901年,比妈妈大三岁。妈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时,林大夫给护士们上过课,当过妈妈的老师。妈妈和林巧稚大夫虽然在学识背景和社会地位上不一样,但她们的医德,医风,工作态度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抗战中,北京沦陷,林大夫工作的协和医院被迫关门。她在北京东堂子胡同10号开设妇科门诊,为妇女民众看病。对贫苦的病人,她常予以优惠甚至免费诊治。有时还骑着毛驴到京郊农村为穷人看病。一天半夜,一个男子从永定门外来求林大夫去抢救他难产的妻子,她已生了两天一夜还生不下来。林大夫立即随那人来到他永定门外家中。产妇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因流血太多,已无力气。林大夫检查发现胎儿横位,胎音微弱。她便沉稳地将胎儿转到正确位置,帮助胎儿顺利产出,母子均平安。这样的事,对于在重庆江北寨子坪乡下接生行医的妈妈,是家常便饭。那时的农妇,只有难产,生了几天几夜生不下来时,才来请医生。妈妈用她那双上帝赐予的手,在各种危险情况下,救活了许许多多的产妇和婴儿,迎接了难以计数的小生命来到这世上,给数不清的家庭带来了神的祝福。
  
   林大夫亲切,谦和,对病人关爱备至。她总是一边为病人看病,一边耐心教她们如何自我预防,护理。她尽一切可能为病人省钱,可以用药的就绝不打针。妈妈也同样对病人满怀爱心,她为病儿看病时,也是一边诊治,一边教病儿母亲如何喂药,喂水,如何护理。看完病后,还要帮忙母亲把病儿放在背上背好,反复叮咛,才放心病儿离开。妈妈为了替病人省钱,能用物理疗法替代的,就不开药。妈妈体恤农村来的病人,说他们来看一次病不容易,要耽误一天农活,住得远的,往返还要走几十里山路。所以每次她都要仔细地把服药,护理,及其它注意事项一一给病人交代讲解清楚。江北乡下的民众对妈妈信赖爱戴,满心感激,有口皆碑。
  
   林巧稚大夫和妈妈高尚的医德,一切为病人的服务态度都来自同一个源头,都传承于同一个生命脉系。她们都是基督徒,她们都受教于教会学校,又较长时间在教会医院工作,实践,成长。带领,影响她们的是一批清心爱主,挚爱中华,为了传扬耶稣大爱,心甘情愿离开自己祖国的优越环境,抛下美好前程,告别亲人,朋友,不畏艰险,远涉重洋,来到当时还十分落后的中国。他们流汗流血,前赴后继,牺牲自己,服务中国人,祝福中国人。
  
   到中国來的最大的差会——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创办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 1832-1905)这样说: “假使我有一千英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不,不是中国,乃是基督。”他说到做到。1866年5月,戴德生重返中国。他带着妻儿5人,及16名宣教士,乘一艘800吨小船“兰茂号”去往中国。他的朋友金立斯这样描述他们:“在深兰色的大海之上,茫茫的水深处,一小队人为服事神上路去了;他们跨越孤寂的海洋,向华夏大地进发,宣告“以马内利”(耶稣名叫“以马内利”即“上帝与我们同在”之意)救赎主之名。他们自遥远的东方,听到自己弟兄的血在呼求:中国每个月有一百万人未曾认识神便死去。……” 为了抢救这些宝贵的灵魂,为了中国人也能同享福音的好处,他们来了,一代接着一 代,尽心竭力,不惜代价,无怨无悔。戴德生及儿孫5代人,从1853年戴德生第一次离开祖国来华到2012年,共服事中国人达159年之久。神用戴氏家族5代人及戴德生创办的内地会,给中国和中国民众带来了数不尽的祝福。
  
  第一位来华的医疗宣教士伯驾(Peter Parker 1804-1888)于1835年在中国广州创办了第一所教会医院---博济医院,本着耶稣的教导,传扬基督的大爱,治病济世。伯驾医生和蔼可亲,医术高明。从两广总督到满身疮疤的乞丐,他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一律以爱相待,尽心诊治。他在华服事20多年,诊治过的病人超过53,000多人。民众十分尊重他,爱戴他。
  
  1856年4月,23岁的美国医疗宣教士纪好弼(Rev. Rosewell H. Graves 1833-1912)从纽约乘船,绕道南美,4个多月后,于当年8月达香港赴广州。3年后他在广西梧州开办了思达医院。当时排外仇教,纪医生多次被驱逐。因美国国内发生南北站争,差会经济支持断绝。以他的博学多才,通晓中文,完全可去西国领馆或外商机构谋个职位,过富裕生活。他却甘愿为福音受苦,跟着基督走十字架的道路。他是把西医传入梧州的第一人。纪好弼医生是位治病救人的好医生,仅在1868年,他就医治了5097人。纪医生在华56年(1856-1912)。后来他双目失明,仍如常授课。他把他所有的学问,才华,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基督,献给了中华。1912年6月3日 在广州因病息劳归主。
  
  英国医疗宣教士林树德(萨温)医生(Dr.& Pastor Levis Savin 1846-1918)于1896年11月来到云南昭通。他医治救助昭通百姓长达22年。他诚实,公正,沉稳,坚定,工作认真细心,一丝不苟。他把每一天都用来为昭通百姓提供尽可能周到的医疗服务。他高尚的医德和全心的服务精神深得当地民众称赞和爱戴。1918年,在抢救一个中国士兵时,不幸染上伤寒,1月3日病逝。数百人走上街头,护送他的灵柩,以表达他们对这位“昭通挚爱的医生”深切的悼念之情。
  
   內地会宣教士阿兰 库克,人称杨智敬先生,1918年来中国。1922年到云南傈僳族人中间工作,足迹踏遍云南所有傈僳族人居住的村寨。杨智敬夫人 Leila R Cooke, 多才多艺,温和亲切,是位妇幼科大夫,为村民治病送药,为妇女接生,是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她能说一口流利的傈僳语,杨夫人的傈僳名字叫“阿子打”,即“尊敬的大姐”。每周日,看病拿药的特别多,阿子大总是和蔼耐心地为村民一个接一个看病,开药,打针。村民生病,妇女生小孩,不论白天黑夜,阿子打随叫随到。以耶稣博大的爱,杨夫人为傈僳民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1944年4月,杨夫人不幸病故。她所居住的怒江福贡县的里吾底村沉浸在深深的哀恸中,村民们一声声呼唤着“阿子打……阿子打……” 阿子打这名字早已深深地烙印在傈僳人心中。
  
   1887年22岁的英国宣教士柏格里(Samuel Pollard 1864-1915)来到川,黔,滇三省交界处的彝族,回族,苗族聚居地,一个叫石门坎的边荒瘴疠之地,四围是万壑千仞。柏格里身穿苗民粗麻布衣,脚登草鞋,说苗话,与苗民同吃洋芋荞麦饭,同宿麦草堆。不怕苦,不怕脏,他以爱人如己的心,真诚地帮助和服事这些生活在远离文明的险山峻岭中,倍受欺凌的最底层花苗民众。他为苗民创制了方便易学的苗文,为苗民建学校,办医院。1904年还办了第一所麻疯病院。1915年柏格里在护理患伤寒病的学生时,染上了伤寒,9月16日回归天家。葬礼那天,苗族民众1500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不少人在柏格里的新坟前日夜陪伴守候达数日之久。他被苗族人尊为民族英雄。
  
  英国的巴富义医生(Emil Fischbacher 1903-1933)放下在曼彻斯特行医的舒适生活,1932年来到中国,成为内地会一名医疗传教士,被派往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由于当时战祸连连,伤兵源源不断地送进教会医院。巴富义医生终日在简陋的医院手术室里,为伤兵开刀动手术,抢救生命。工作十分劳累,体力极大透支,他不幸染上伤寒,于1933年5月27日病逝。去世时还不满30岁。巴医生将自己的生命完全置之度外,竭尽全力救死扶伤。他被迪化政府和民众誉为“捨己救人的好医生”。
  
   马佐生医生(理查德 哈登 Dr.& Pastor Richard P Hadden1886-1930)在云南昭通回归热大流行中,救治病人劳累过度,他染上伤寒,还执意把医院仅剩下的一支特效药“914”让给一位中国病人。那支针剂救活了一个中国百姓,马佐生医生因无药可用,病情加重,于1930年2月12日因伤寒并发肺炎而离世回天家。
  
   微劳士牧师(Verent John Russell Mills 1913-1996)1931年10月来中国。1937日本入侵中国,战争伤亡,带来大批孤儿,微牧师一个一个的把孤儿收留在改建的儿童收容所里。不久收容所爆满,但他从不拒收。一次孤儿院要搬迁,为避开日军注意,孤儿们要背着米袋步行转移。有的孤儿年少力薄,微牧师便3个3个放在兰里,他用竹竿挑着他们爬山涉水,直到目的地。微劳士牧师在广州建立了5间孤儿院。1945年他在广州收养的孤儿已超过700人。1947年微牧师在华北建立了42间孤儿院,救助了5113名孤儿。他被称为“孤儿之父”。
  
  1931年美国宣教士闻生牧师被土匪绑架杀害。9年后他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在美学成后,选择来中国服事,回到自己父亲流血捨命的地方,继续用基督的爱来浇灌这片土地。
  
   3 0岁的美国毕得经牧师(Rev. Horace T Pitkin)在义和团运动中于1900年7月1日在河北保定遇害。殉道前他留下遗言:“请告诉小何理(Horace)的母亲,嘱咐小何理,他父亲的遗愿就是当何理25岁的时候,要以宣教士的身份回到中国。”
  
   庚子教难(义和团运动)中,共有241名宣教士,其中包括53名儿童惨遭杀害,但他们毫无怨言,殉道宣教士的家属愿意无条件饶恕凶手。内地会宣布不要中国方面的任何赔偿,内地会甘愿承担抚育殉道宣教士的全部遗孤。
  
  无论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困苦的生活,或是战乱,匪祸,瘟疫,饥荒,或是敌意排斥,刀剑追杀 ,痛失亲人,骨肉分离,都没有动摇这个宣教士群体向中国百姓传扬基督大爱,挚爱和服务中国民众的心志。
  
  他们奉耶稣的命令来到古老的中国,来传讲:“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 3:16)他们传讲耶稣的真道,他们更活出了这生命之道。是他们的到来,给中国带来了真理之光。是他们的到来,完全改变了妈妈,林巧稚大夫及无数普通中国人的命运。宣教士们美好的生命,感人的品格和无私捨己的奉献精神都深深地渗透进包括妈妈,林大夫在内的这一大群蒙恩的中国人生命中。他们都是由宣教士带领信主,并由宣教士亲手栽培,训练,教导出来的。跟着宣教士的带领和榜样,这群蒙神所爱的儿女,也成为神爱的流通管道,传递着神的生命,神的爱,传递着神的祝福。
  
  这传承的生命在妈妈身上结出丰硕的果实。她百年人生是一个捨己爱人的一生,是一个关爱他人,服务他人,祝福他人的一生。
  
   一切的美善都来自耶稣基督!生命的源头是基督,爱的源头也是基督。愿感恩,颂赞,荣耀都归给那为我们成就宝贵救恩的耶稣基督!
  
  参考资料:
  1) 无尽的爱 eeloves.com :林巧稚的故事
  2) 属灵的秘诀---戴德生的信心之旅作者:卢逸斯
  3) 傈僳族人的《圣经》作者:林茨
  4) 丰盛恩典网站 :柏格理
  5) 第一位来华医疗宣教士伯驾 作者:余文生
  6) 纪好弼《救主事迹》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活字本作者:warmjoy
  7) 丰盛恩典网站 :
  a.马佐生医生b.巴富义医生 c.林树德(萨温)医生 d.孤儿之父---微劳士牧师
  
 浏览:115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3/1/3 17:48:4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沈新耶穌是媽媽生命的光(收藏于2017/1/31 23:37:44
沈新百年恩典人生路(三)(收藏于2015/12/16 17:25:35
沈新百年恩典人生路(二)(收藏于2015/12/16 17:22:52
沈新百年恩典人生路(一)(收藏于2015/12/16 17:19:25
阿妮感恩与怀念(二)(收藏于2014/11/10 7:54:06
朝阳感恩与怀念(一)(收藏于2014/11/10 7:32:06
沈新亲爱的沈怀仪妈妈诞辰一百一十週年纪念(收藏于2014/11/2 13:49:05
沈新我要耶稣(收藏于2013/11/29 9:11:03
心被恩感传承的生命(收藏于2013/1/3 17:48:46
沈新传教士与妈妈(二)(收藏于2011/12/5 14:36:1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田端智田端智致沈以哲的吊唁信(访问2605次)
沈新沈怀仪老姊妹〖1904-2005〗追思礼拜(家属讲话)(访问2361次)
沈新怀 念 与 感 恩(访问1588次)
蔡建中蔡 建 中 来 函 悼 念 沈 怀 仪(节录)(访问1528次)
沈新传教士与妈妈(一)(访问1331次)
沈新妈妈的信心之旅[续](忌辰4周年纪念)(访问1271次)
沈新我要耶稣(访问1211次)
沈新传教士与妈妈(二)(访问1196次)
心被恩感传承的生命(访问1160次)
沈新妈妈诞辰104周年纪念(访问116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8/11/19 14:48:43
江帆让世界充满爱(评论于2013/7/9 16:30:45
访客点评85372号文选(评论于2007/12/14 21:14:16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